摘要:
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合计2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增速较上年略回落1.15个百分点,但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主要是因为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保持合理区间,政府性基金收入仍延续高速增长。

从财力规模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河南、上海和湖北8省份的综合财政收入规模超万亿元。其中,广东连续多年综合财力位居全国首位,资金雄厚、财力稳定性强;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广东差距逐渐拉开,但受益于大规模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财力差距收窄;伴随经济稳步发展,河南、上海和湖北综合财力新迈入万亿等级。另一方面,海南、青海、宁夏收入规模不足2000亿元,虽然近两年综合财力增速较快,但体量仍很小,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位列末位。
从财力增速来看:各地区综合财政收入增速差异化明显,广东、江苏、山东、浙江、青海等28个地区综合财政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强者恒强”,在庞大的经济体量、优化的产业结构基础上综合...
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合计2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增速较上年略回落1.15个百分点,但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主要是因为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保持合理区间,政府性基金收入仍延续高速增长。

从财力规模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河南、上海和湖北8省份的综合财政收入规模超万亿元。其中,广东连续多年综合财力位居全国首位,资金雄厚、财力稳定性强;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广东差距逐渐拉开,但受益于大规模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财力差距收窄;伴随经济稳步发展,河南、上海和湖北综合财力新迈入万亿等级。另一方面,海南、青海、宁夏收入规模不足2000亿元,虽然近两年综合财力增速较快,但体量仍很小,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位列末位。
从财力增速来看:各地区综合财政收入增速差异化明显,广东、江苏、山东、浙江、青海等28个地区综合财政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强者恒强”,在庞大的经济体量、优化的产业结构基础上综合财力仍增速较快,而青海、西藏和新疆等地区“增速强劲”,受益于中央的支持力度加强、显著的经济后发优势,财力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安徽、北京和天津综合财政收入呈现负增长,其中,受制于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节奏的控制等因素,安徽和北京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4%和36%,进而拖累综合财力同比下降3.73%和7.56%。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是近两年全国唯一连续两年综合财力下降的省份,2018年综合财力同比下降8.02%,降幅较2017年进一步走阔,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及转移收入均有所下降。

从各省份财力稳定性来看:各地区综合财政收入比例分配基本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由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此处采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合计值占综合财政收入的比例来推测该区域综合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从该指标表现来看,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2018年该指标绝大部分在50%以上,平均值为69.48%,财力稳定性较上年有所弱化,主要因为相较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速,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过快。其中,西藏、黑龙江和宁夏该指标均在90%以上,分布基本与上年度保持一致,其综合财政收入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依赖较小,稳定性较强;而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和重庆等省份该指标低于70%,其受政府性基金收入影响较大。
展望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但预计增速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回落的影响将有所下滑。对于西藏、新疆、青海等综合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强的省份,综合财政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受基金收入预期下滑影响,浙江、江苏等综合财政收入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省份,基金收入2019年预算安排大幅下降,综合财政收入增幅将放缓。
责任编辑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