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5 作者:湖南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
[大]
[中]
[小]
摘要:
湖南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自2015年4月进驻湖南省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宝瑶村以来,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和要求,积极落实驻村帮扶规划,通过一项项富民工程,精准托起山区群众小康梦,形成了全村参与扶贫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在武陵山片区开辟了一条推进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选准发展路径
宝瑶村位于邵阳市洞口县罗溪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地处雪峰山腹地,全村共198户728人,其中瑶族620人占85%,贫困户50户179人。长期以来,尽管自然风景秀丽,民俗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思想保守,技能短缺,导致村民增收十分困难。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当地比较优势,工作队致力于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确立了以开发乡村旅游为主、生态精品种植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注重思想引领和物质扶持相结合,统筹帮扶资源,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改变全村整体贫困面貌,同时确保各贫困户具体困难得以精准解决。围绕旅游做文章,带动农产品就地消费、农民就地增收,成为宝瑶村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得以持之以恒的推进。
高水平规划设...
湖南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自2015年4月进驻湖南省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宝瑶村以来,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和要求,积极落实驻村帮扶规划,通过一项项富民工程,精准托起山区群众小康梦,形成了全村参与扶贫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在武陵山片区开辟了一条推进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选准发展路径
宝瑶村位于邵阳市洞口县罗溪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地处雪峰山腹地,全村共198户728人,其中瑶族620人占85%,贫困户50户179人。长期以来,尽管自然风景秀丽,民俗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思想保守,技能短缺,导致村民增收十分困难。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当地比较优势,工作队致力于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确立了以开发乡村旅游为主、生态精品种植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注重思想引领和物质扶持相结合,统筹帮扶资源,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改变全村整体贫困面貌,同时确保各贫困户具体困难得以精准解决。围绕旅游做文章,带动农产品就地消费、农民就地增收,成为宝瑶村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得以持之以恒的推进。
高水平规划设计,统筹合理布局
工作队聘请省建筑设计院就宝瑶村村庄环境整治进行了整体规划,从农村基础设施、建筑风貌、景观节点及旅游设施环境四个方面开展整治。注重保持传统和民族文化特色,对于砖木结构房屋采用保留原有时代风格的修缮方式,对于木结构民居按当地瑶族建筑风格予以改造,对于新建住房按统一风格规划设计。同时,根据村民生活需要和旅游发展要求,对污水收集处理、旅游公路、停车场、中心广场等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邀请农业、畜牧、水利、旅游等领域专家来村现场查勘,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布局养羊、水果等农业项目,并与居民区和旅游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打造战斗堡垒
工作队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职责。与村支两委定期交心谈心,并组织召开多次全村党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配合乡党委顺利完成了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年富力强的新一届村级班子;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组织村支两委和党员代表外出考察精准扶贫成果、美丽乡村和民族村寨建设,开阔视野,提升认识,增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加强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工作规章,做到制度上墙并严抓落实;吸收新鲜血液,新发展两名党员和两名入党积极分子,为村级组织储备了后备力量。宝瑶村支部2015年、2016年连续被评为全乡优秀党支部,驻村工作队长兼村支部第一书记被评为2016年度全县优秀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被评为2016年度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在县委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县委委员。
坚持整体推进,同步完善全村公共设施和服务
为改变宝瑶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省财政厅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建设。驻村工作队两年来已完成全村农网改造、4.5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各院落安全饮水、4.2公里水渠硬化、475米宝瑶河核心河段护岸和河心岛建设工程,满足了用电、出行、饮水、灌溉、防洪、沿河景观改造等多重需要;完成旧教学楼整体修缮,添置多媒体和办公、教学设备,将其作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小学教学点予以有效利用;完成了高标准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医疗条件。通过完善水、电、路、综合楼等公共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村级办公、办学方面的条件,为脱贫致富打下了扎实的硬件基础。通过全村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改造,特别是民居改造实现全村覆盖,显著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为改变贫困村整体面貌、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快本村脱贫进程同时,还注重与全乡扶贫形成互动,一方面依托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改善基础条件,如争取解决进山主干道拓宽问题,加快覆盖移动通讯、广播、宽带等设施,另一方面融入全乡产业布局连片规划,如开展6万亩楠竹低改、连片发展有机稻等,力争形成规模效应,扩大扶贫成果。
开发优势资源,推进产业帮扶
因地制宜,努力做好“山”字文章:培育特色种养项目。发展黑山羊养殖,发动村民入股,成立养殖合作社,利用1000余亩村集体山地建设养殖基地,引进了200余头种羊,2017年商品羊成批量出栏;发展水果种植,发动村民以现金和土地入股,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200多亩山地建设生态水果基地,2018年起逐步挂果。工作队向上述两家合作社注入产业扶贫资金,30%归属村集体用于公益事业,70%用于贫困户增收脱贫。此外,还广泛发动贫困户种植有机稻和养殖土鸡、牛、羊,产品销售至长沙、邵阳等地,累计销售额超过20万元;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对接都市人群生态休闲需求,引导村民打造农家客栈,并带动腊肉、冬笋、蔬菜等农产品消费,目前已有4家农家客栈营业,总收入超过20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顺利推进村级接待中心建设,建成后将作为村集体资产发包经营,提供旅游综合服务;建设光伏扶贫电站。推进120kw光伏电站在村落地,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并网发电后每年可带来10万元以上稳定收益。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村寨
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村寨。治理生产生活污染。在中心院落地下铺设了雨污分流管网,并建设了污水集中处理生态池,公共场所和各家各户垃圾桶均放置到位,正常使用,由专人收集转运填埋;改善公共场所环境。建设了村级中心广场及银杏小广场、扯溪小广场,对主干道进行了沥青路面改造,对院内巷道进行了青石板路面改造,沿道路安装了180余盏太阳能仿古路灯;开展全村民居改造。将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穿衣戴帽工程相结合,统筹解决住房安全和建筑风貌协调问题,通过自愿申请、事后奖补、统一规范、整村推进的方式,动员群众拆除杂乱棚栏,开展换瓦、立面美化、地面硬化和改厕,全村各院落民居改造均已基本完成,覆盖所有贫困户,家住山顶上的5户贫困群众已全部搬迁下山;提升瑶寨文化内涵。对古风雨桥进行了修复,新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大门和凉亭,对村级老会场进行了修缮改造,安装了投影和音响设备,作为村民大会、老年活动和电影放映等多功能活动场馆,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组织成立了村民舞蹈队,还登上了省财政厅春节联欢会和罗溪瑶族乡六十周年庆典舞台;村里成功举办了一台自编自演的“村晚”;《儿大女大》 《古道西风》等电影在村拍摄,邵阳花鼓戏团也来村现场演出;在2013年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基础上,宝瑶村2016年成功申报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构建资助体系,完善兜底保障
对于宝瑶村贫困户,除了统筹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危房改造等问题之外,省厅还注重发动各方力量,构建多元资助体系,争取社保兜底,给予特殊关爱。财政厅领导及各处室单位积极响应厅党组号召,继2015年“一进二访”到村走访帮扶后,2016年又结合“两学一做”活动,以所在党支部为单位,对全村现有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送温暖,扶产业,送达捐款18万余元,并纷纷在力所能及范围帮助解决了其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实际困难;厅机关党委带着全厅干部职工的爱心,到村开展助学活动,对村内15名贫困家庭学子给予专项资助,还向村委会捐赠了5万元资金用于建立助学基金,为持续助学提供保障;为全村5户五保户免费新建或改造了住房,对无劳动能力的5户贫困户,在群众评议的基础上,申报为社保兜底保障对象,确保他们在全村脱贫攻坚进程中不掉队。
上述帮扶措施的实施,为宝瑶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强化组织建设,规范了村级组织运转,提升了党员队伍战斗力,为脱贫攻坚打造了有力的班子;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村级办公、办学方面的条件,为脱贫致富打下了硬件基础;通过引导扶持,全村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突破,为贫困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改造,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保护和传承了文化资源,为改变贫困村整体面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地增收、绿色增收、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元资助,压实帮扶责任,丰富了帮扶体系和手段,有利于一对一解决各自具体困难,为贫困户脱贫增加了多重保障,群众获得感稳步提升。在2015年已脱贫15户58人的基础上,2016年脱贫23户81人,顺利完成各年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 喻胜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