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总结和谋划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十分清晰明确,工作措施十分具体有力。报告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很多新部署、新要求,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等。预算报告全面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对财政各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广东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动经济发展跨越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好财政体制、政策、资金的保障作用。广东财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对标先进,狠抓落实,不断加力提效,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财政保障。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财政保障。积极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用好用活债券资金,集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发展、区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总结和谋划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十分清晰明确,工作措施十分具体有力。报告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很多新部署、新要求,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等。预算报告全面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对财政各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广东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动经济发展跨越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好财政体制、政策、资金的保障作用。广东财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对标先进,狠抓落实,不断加力提效,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财政保障。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财政保障。积极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用好用活债券资金,集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作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中央各项财税政策落地实施,围绕粤港澳青年合作、人才流动、科研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等,研究制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财政支持方案。大力支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规范发好用好新增债券资金,积极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制定完善财政政策措施的基本要求,突出发挥好财政资金政策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的引导带动和保障作用。抓好“实体经济新十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等相关政策的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深入研究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财政保障政策。加强“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优化完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强化全省生态公益林区域差异化补偿。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落实《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推动省级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
二是加大财政改革力度。以继续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引领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方面,全面梳理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办法,促进预算管理标准规范、集中统一;完善项目库管理,强化无项目不得编列预算的原则;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加强对项目的预算评审和绩效目标评估工作;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夯实拓展“项+任务清单”模式,让市县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落实新出台的广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意见,制定省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加强预算绩效指标库的应用和动态管理,优化评价工作流程,加强对评价工作的跟踪监控,强化绩效结果的硬约束,推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在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方面,与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补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实施差异化财政支持发展政策。通过完善制度、加大输血力度提高北部生态发展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市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区域财力均衡。
三是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举措,认真研究制定广东省减税降费的实施方案,推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加明显的降费。对于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请示沟通,及时跟进掌握最新减税降费具体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情况,研究制定广东省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于省级权限内可确定的减税降费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企业的税费负担情况进一步进行全面梳理摸查,研究将适用税额降低到法定税率最低水平,并继续实行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增强企业获得感。比如,今年1月17日中央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授权省级政府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在一定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即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后。1月25日,广东省财税部门即联合发文,明确在中央授权范围内,按最大幅度50%减征,将使500多万户纳税人受益,预计减税95亿元。2月13日,财政部等部门印发通知,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给予税收优惠,进一步提高扣减限额标准,并授权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分别在20%、50%、30%的幅度内上浮扣减限额标准。3月6日,广东省财税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在中央授权范围内,按照最大上浮幅度执行税收政策扣减限额标准。
四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树立带头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的精神,着力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过紧日子、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压减一般性支出政策,除重点和刚性必保支出外,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一律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和实施重大改革、重大战略支出。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坚持“先谋事,再要钱”,原则上年中不出台新增支出政策,执行中新增临时性、应急性等支出主要通过部门已有资金解决,坚决纠正年中随意要求追加预算等问题。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硬约束,取消无效低效一般性支出。在政府过紧日子的同时,着力加强民生支出保障,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人民的好日子”。2019年全省预算安排民生类支出113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9%,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的民生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强化民生保障,以高质量发展成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