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5 作者:罗建国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防控风险要强化底线思维,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做好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徽各级财政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要求,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财政部指导下,提高防控风险能力,保持财政健康运行,更好地服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正视财政风险防范的形势
财政风险具有历史现实性、常态多发性、发展变化性、交叉关联性、紧迫尖锐性和政治社会性。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财政风险,倍加珍惜当前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政治优势、社会优势和理财环境,进一步增强财政风险防范的责任感和紧迫性,全面查找财政日常工作、长期工作、专项工作、重点工作中的风险。
一是财政政府性债务防控的风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财政部门牵头防范的风险,是与财政关系最为直接的风险,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防控风险要强化底线思维,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做好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徽各级财政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要求,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财政部指导下,提高防控风险能力,保持财政健康运行,更好地服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正视财政风险防范的形势
财政风险具有历史现实性、常态多发性、发展变化性、交叉关联性、紧迫尖锐性和政治社会性。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财政风险,倍加珍惜当前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政治优势、社会优势和理财环境,进一步增强财政风险防范的责任感和紧迫性,全面查找财政日常工作、长期工作、专项工作、重点工作中的风险。
一是财政政府性债务防控的风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财政部门牵头防范的风险,是与财政关系最为直接的风险,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风险,必须作为财政风险防范的首位,抓紧抓实抓好。
二是财政保障可持续的风险。这是财政的责任田,特别是对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的保障问题,必须把握政策标准和底线,不能留下硬缺口,也不能寅吃卯粮,擅自提高标准,造成不可持续。
三是财政预算运行的风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完成财政收入目标、提高收入质量都存在风险。同时,国库支付中暂付款等问题的风险,特别是预算运行紧平衡下,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会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财政社保、养老、医保基金等支付风险。虽然相关支出是由社保基金列支,未列入一般公共预算,但出现硬缺口需要财政兜底保障。当前,社保基金平稳可持续运行问题越来越引发关注,其中社保基金运行效率有待提高以及浪费、虚报冒领、吊高胃口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都涉及老百姓切实利益,影响很大,许多问题亟需破解。
五是财政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风险。减税降费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财政政策,但如果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的态度不主动、方式不便捷、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也将影响政策的落实,并要被监督执纪问责,决不能因为考虑财政收入增长因素,而影响减税降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同时,对于市县反映的问题,要研究完善政策,打好补丁,及时化解,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六是财政内部控制的风险。财政内控涉及人和事的各个方面,财政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很多是内部控制不到位造成的。安徽省财政内控建设开展的比较早,但仍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发力,把内控工作进一步往深处做、往实处谋,不断地排查梳理风险、细化工作流程、优化财政内部防控举措。
七是财政网络及宣传的风险。财政网络是财政系统对外的窗口,财政宣传是财政对外的声音,可以展现财政工作情况和财政部门形象。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如果在宣传方向、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上把握不准、把关不严,就会对财政工作和财政部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同时,财政网络支撑财政数据信息化管理,不得有任何闪失。
八是财政党建和廉政的风险。近年来,我们纵深推进财政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平衡问题、不到位问题仍然存在,财政系统违规违纪问题也时有发生。要继续纵深推进,财政党风廉政建设要钉钉子,每年都要有实招、新招,进一步创新方式、压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日常关怀激励、监督管理和执纪问责,推动财政工作和财政干部的双安全。
以上这些风险是分类的、重点的、关键的,还有许多分支、延伸和变化变动的风险,必须动态加以排查和把控,并能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地及时加以防范化解。
细化财政风险防范的举措
财政风险防范,既是当前的工作,也是长远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围绕财政风险防范重大事项、重要任务、重点节点,紧盯工作中短板不足和薄弱环节,适应财政经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地完善办法、细化举措,花实功夫、使硬招数,做到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力行力防、久久为功,切实把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要认识分析,提升能力。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彻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在前进中认识风险、在曲折中分析风险,培养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切实提升财政风险防范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要健全机制,科学施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等“四个机制”。要将“四个机制”作为财政风险防范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方法,聚焦对标对表,结合财政实际,进一步深入调研、强化措施、细化内容、优化程序,构建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财政风险防范机制。
要点面结合,统筹分类。财政风险防范,既有点上的事项,也有面上的事项,还有点面结合的事项。比如预算管理等业务风险防范,既有预算管理风险防范的面上任务,还有预算编制风险防范、组织收入风险防范、预算执行风险防范、支出绩效风险防范等若干个点上的任务。对此,必须把风险防范贯穿每一项工作任务和每一个工作细节的始终,坚持点面结合、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
要分级把控,一体推进。当前,安徽省财政经济风险总体可控,这主要得益于安徽始终坚持“放水养鱼”和放权市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该减免的税坚决减免,该倾斜市县的予以积极支持,该支持企业的依规支持。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省级财力有限,市县财力依然薄弱,不平衡性突出,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比如社保基金的精算平衡、债务的过程把控、预算的可持续、减税降费政策的兑现等工作,基本原则是分级负责。同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也明确要求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对省级财政来讲,不能“一刀切”,不能简单地给钱给政策,要坚持分级负责。要精准掌握情况,有工作部署和规定要求,有防范提示和结果考核,加强指导督导,把政策讲清楚,把原则设置好,把责任厘清楚,上下一体、一盘棋推进财政风险防范工作。
落实财政风险防范的责任
当前,2019年全省财政重点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要对照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逐条逐项梳理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化解举措,切实把风险防范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财政党建和业务各项工作任务中。
要坚定政治原则,落实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责任。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领导带头、全员跟进,切实运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财政部要求,以“关键少数”的组织、推动、引导、督促,带动全体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把政治原则落实到位。
要坚定“八字方针”,落实好稳中求进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对于做好财政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八字方针”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一脉相承的,都和风险防范息息相关。因此,要把“八字方针”贯穿财政工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稳中求进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不断解决风险防范工作中的阻力和困难。要围绕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政项目、财政管理认真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回头看”,深入查找财政工作中还有哪些风险点、还有哪些历史遗留问题,努力通过风险和问题的有效化解,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要坚定担当作为,落实好分级协同责任。财政风险防范是一项艰巨任务、一项光荣使命,是赋予财政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责任。要不断努力、接续奋斗,特别是在落实财政风险防范责任过程中努力做到打铁自身硬,建立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激励机制,激励财政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要落实好分层分级分类的协同责任,上下要协同,内外要协同,对上要保持和财政部的常态化联系,动态了解重要政策走向;对下要做到分级协同推进,把工作责任全方位部署落实到位;对外要加强与预算单位会商,全面掌握预算部门情况,传导和压实预算部门财务机构在财政风险防范中的应有责任;对内要加强监督检查,把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要坚定有力有序有效,落实好台账清单推进责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部署,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等重点工作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风险防范的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并实行台账管理,明确工作任务推进责任,构建完整闭合的责任链条,切实通过任务责任的有效落实,确保风险防范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财政部门落地生根,不断推动财政管理水平、财政保障能力和财政干部作风再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刘慧娴
图说·大力支持脱贫攻坚
图说·积极支持污染防治
注:加上城市管网及污水治理补助资金中安排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西部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补助资金,2019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资金总体安排600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