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片区,是湖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10个县市区中,红安、麻城、罗田、英山、蕲春属国家贫困县,团风属省级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村892个、贫困人口101.37万人。面对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贫困发生率高,穷地方、穷财政,筹资难、脱贫难这一现实情况,黄冈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扶贫政策,打出了一组“财政投”“项目整”“银行贷”“社会引”“监督管”的产业扶贫“组合拳”,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18年底,黄冈已经实现了红安县贫困县“摘帽”和76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5.5万贫困人口脱贫,一大批贫困地区的群众逐步走上了“富得起”“奔小康”的阳光大道。
加大财政投入
扶贫,关键是帮助,核心为资金,出路在产业。黄冈市财政部门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创新扶贫资金保障方法,运用财政资金引导,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助力扶贫产业发展。一是科学编制预算,足额安排资金。按照扶贫攻坚总体规划,认真测算“五个一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计划,在预算支出安排上压一般保重点,压缩公务费用支出,增加民生保障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扶贫资金足额安排。二是严格落实政策,确保“两个比例”。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当年财政扶贫资金预算不得低于“两个比例”,即不低于新增财力的15%和不低于当年可统筹结余资金的50%用于扶贫资金,保障扶贫工作和扶贫产业亟需。三是财政投入引导,放大资金效应。通过地方财政资金的引导,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撬动银行资金和吸引社会资金,重点投入到产业扶贫工作中。黄冈共设立产业发展基金9亿多元,按照“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精选2209家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9.09万户、26.8万人。其中,市级财政投入9120万元,设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与专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签订协议,放大了财政资金效应。
整合项目资金
结合实际制订了《黄冈市统筹使用涉农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意见》,坚持政府主导,成立专班,制订规划,确定项目,统筹使用。把“小钱零钱”整合为“大钱整钱”,实行“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方法,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以项目为载体,以脱贫为目标,强力推进产业扶贫,为贫困户栽上“摇钱村”、养上“下蛋鸡”。2016年—2018年,黄冈市县财政部门整合项目资金266.2亿元,其中投入精准扶贫资金217.1亿元,占81.6%。先后整合资金投入7.8亿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929个,装机规模222MW,带动贫困户36778户,91947人,户均增收3000元。通过整合资金扶持,黄冈已初步形成了红安大布、麻城菊花、罗田黑山羊、英山茶叶、蕲春艾炙、武穴山药、黄梅青虾等一县一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特色产业。黄冈财政扶贫资金统筹和绩效考评工作,连续四年被省财政厅测评为A等。
撬动金融资金
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参与扶贫,“以一当十”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可以为精准扶贫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作出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金融保险的支持作用和贫困农户的主观能动作用。据统计,2018年,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到201.9亿元,同比增长47.3%;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到19.48亿元;建立风险补偿金3.79亿元,户贷量达到3.61万元。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冈东坡粮油集团,申请到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后,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200户贫困户吸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年增收10840元。
吸引社会资金
近年来,黄冈市财政部门通过前期启动投入、先建后补和以奖代补的方式,采取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养业和加工业。让当地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资源参股、打工取酬等多条途径增收。全市共有1545家民营企业、120家商会结对帮扶994个贫困村、9.7万贫困户,制定实施具体帮扶项目2254个,企业总投入和捐赠达14.2亿元,已帮助8.3万贫困户、26.6万贫困人口脱贫。罗田县回乡创业能人徐志新创办现代农业公司,开展村企共建,通过联合党建、联合规划、联合决策、联合办公、联合投资、联合创业、联合治理“七个联合”,不到5年时间把一个重点贫困村变成了一个国家3A景区,成功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

严管扶贫资金
黄冈财政部门狠抓扶贫资金管理,严格落实监管措施,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做到精准投放、精准到位、精准发力,严防跑、冒、滴、漏。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制订了《黄冈市关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实施了“五个一”监管制度。即:资金“一本账”。无论是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还是地方配套整合的项目资金,一律进入财政扶贫资金账户;招标“一个法”。选择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进行,做到公正、公平、公道,增强社会透明度;合同“一把锁”。项目落实后,主管部门及时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规定进度和质量标准,用合同锁住双方的权利义务,责权利全面挂钩;督查“一把尺”。项目报账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没过关的,财政部门不予报账。项目实施后,扶贫办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部门对在建项目进行督查,严查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一把尺子量到底;验收“一道关”。项目实施完毕后,及时组织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检查验收,对没有煞尾、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必须返工,直到验收合格后才拨付预留款项。二是强化绩效评价。建立精准的测评体系、严格的评价机制,组织聘请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对测评优秀优先出列的贫困户及帮扶的乡村、企业主体进行必要的表彰奖励;对测评不合格的地方,要对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诫勉谈话,对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三是严肃监督问责。积极配合纪委监察部门开展执纪问责“百日会战”“大数据比对”等扶贫专项检查;联合扶贫、审计部门,开展扶贫资金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督检查。2018年,黄冈先后追回违规资金4300多万元,党纪政纪处理600多人,其中司法追究8人。
(作者为湖北省黄冈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