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4 作者:刘亚敏 重庆市九龙坡区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只要我们大家牢记初心,你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精彩。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初次接触这份工作就要像扣扣子一样,第一颗一定要扣对,若是第一颗扣子扣错了,你就会颗颗错、全部错、错到底,没有回头。”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古镇老戏楼茶馆,茶客们手捧热气腾腾的盖碗茶,听着一场特殊的“故事会”——由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讲述的财政法治故事。
走马镇的“法治故事茶馆”,每月8号、18号、28号开讲,素材来自于区财政局专门编制的财务人员违法犯罪的警示案例。作为九龙坡区财政法治的创新探索,该活动已经成为财政法治建设的系列品牌活动之一。
“财政法治非财政一家之责,更非一家可成,必须上升到法治政府的高度,整合力量共同打造。”九龙坡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裴健说,在财政法治建设过程中,九龙坡区财政局立足依法治国、依法治区的大背景,将财政法治工作融入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的大局中,拓展到区级各部门,延伸至各街镇各村居,将财政部门的“独唱”法治,变为全区各部门的“合唱”,形成了上下一心、齐抓共建的财政法治“大格局”。
财政法治建设“人人有责” “上下一心”破解难题
“内热外冷”、由财政部门演“独角戏”,一...
“只要我们大家牢记初心,你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精彩。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初次接触这份工作就要像扣扣子一样,第一颗一定要扣对,若是第一颗扣子扣错了,你就会颗颗错、全部错、错到底,没有回头。”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古镇老戏楼茶馆,茶客们手捧热气腾腾的盖碗茶,听着一场特殊的“故事会”——由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讲述的财政法治故事。
走马镇的“法治故事茶馆”,每月8号、18号、28号开讲,素材来自于区财政局专门编制的财务人员违法犯罪的警示案例。作为九龙坡区财政法治的创新探索,该活动已经成为财政法治建设的系列品牌活动之一。
“财政法治非财政一家之责,更非一家可成,必须上升到法治政府的高度,整合力量共同打造。”九龙坡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裴健说,在财政法治建设过程中,九龙坡区财政局立足依法治国、依法治区的大背景,将财政法治工作融入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的大局中,拓展到区级各部门,延伸至各街镇各村居,将财政部门的“独唱”法治,变为全区各部门的“合唱”,形成了上下一心、齐抓共建的财政法治“大格局”。
财政法治建设“人人有责” “上下一心”破解难题
“内热外冷”、由财政部门演“独角戏”,一直是财政法治推进中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九龙坡区全区“自上而下”建立法治责任制度,首先成立了区财政法治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财政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人大、区政府法制办等单位共同参与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财政局,具体工作由法规督查科负责,与现有的“七五”普法工作协同,共同发力推进财政法治示范点建设。全区各单位及财政局各科室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要求,将财政法治工作用“一单一表”和签订“双书”的形式落实到全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财政局内部各科室,“一单一表”即单位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和任务分解表,分别从4大类16个项目和17项具体任务对财政法治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双书”即守法承诺书和责任书,全区178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财政守法承诺书,区财政局15个科室负责人签订了财政法治建设责任书,形成全区上下内外共建财政法治的良好合力。
为保障责任有效落实到位,区财政局通过一系列培训、讲座甚至是执法、检查时间讲法说法,让普法常态化。建立了局党组“双月”学法、中层干部每月“碰头会”讲法、全区“分类施教”授法的工作机制。依托领导干部讲堂,局长到常委会上讲法、到中青班授课,采取“订单式”普法讲课的方式,由科室负责人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对单位法人、纪检干部及区级部门、卫生、教育、农村基层等各类人员开展培训。统计显示,一年来,已开展培训班次20余场,参训人员超过千人。
讲法说法的形式也在探索中丰富起来。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普法“宣传员”的作用,重点利用到各单位检查、交换意见等时机,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案释法”,向被查单位尤其是单位主要领导、财务人员进行普法辅导,一年来辅导单位上百个,接听电话咨询千余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了全区财政法治的思维和意识。
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严格内控提升“免疫力”
2017年以来,九龙坡区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创新,将财政法治的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等全过程。重点是以“零基预算”为基础,以人大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为导向,试点部门预算公开评审制度,首批启动20个单位的年度预算评审,全面落实预算法,真正做到无预算不支出,解决预算执行和编制脱节的问题,实现预算的刚性约束。2017年,全面实施了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涉及资金31.17亿元。
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内控”,提升全区“免疫力”。对外,用业务指导、督促实施、评价问效等方式,推动全区231个单位的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对内,严防财政自身“灯下黑”,15个科室紧扣工作职责和运行流程,查找出115个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绘制流程图123个,以优化工作流程为重点,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廉政风险。区财政局还积极借助区人大监督的作用,加强与区人大预算工委的配合开展预算评审,以人大代表主题日、政协双向评议制度为载体,加大对财政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与此同时,借力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着力“透明财政”,完善财政信息开公。通过推进财政政策、财政预决算、财政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倒逼财政法治真正实现为民知、聚民智、共民治。比如,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实现电子化,公务卡改革实现镇街、部门全覆盖;政府购买服务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稳步推进;全国地方债务直报系统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实现债务数据全系统公开;着力推动全国的“两创示范”,打造创新创业大数据平台,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九龙坡区财政局以互联网、公示栏等为载体,制定并公布财政依法行政权力清单,全面公开全区部门预决算,财政监督检查实行查前、查后公示,涉农、社保等民生资金实现了村居公开,做好对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妥善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扩大公开范围。通过完善预算编制同步监督、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和监督成果综合运用长效机制,确保了财政监督“无死角”。
全域共建“贴地气 财政法治文化品牌沁人心
财政法治要想有效推行,让广大公务人员和普通市民做到知法守法,还必须要“接地气”。九龙坡区的做法是:通过一系列文化品牌的打造,营造浓郁的普法学法的氛围。
“财因才聚,取用皆关百姓;政以正施,宽严俱惠千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用皆宜培国本;清者为国,廉者为国,清廉理财固金瓯”……这是“楹联之乡”九龙镇开展的法治文化楹联征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活动评选出400多幅优秀法治联语编印成册,免费发放社区群众,并将联语在小区、公园、文化站等公共场地公开进行展示,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法治文化氛围。九龙坡区已经建成1个法治文化公园、17个法治文化广场和长廊等文化阵地。除“法治故事茶馆”“法治文化楹联”活动外,结合区域特色和资源,区人社局的“法治精品课堂”、区总工会“法律服务直通车”、石板镇“法治院坝会”、走马镇“法治故事茶馆”、白市驿镇清河村“议事堂”和新农村“讲习所”等活动,法治文化品牌不断涌现。
在活动中,除了常规的发资料、摆展板、挂横幅外,还充分利用公众服务窗口显示屏、电梯和公交车站台广告等进行法治宣传,并将宣传名句印制在扇子、购物袋、伞等生活用品上,进入寻常百姓家,扩大财政法治建设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 雷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