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转移支付分配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一)财政转移支付优化分配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中央财政利用一定规模的转移支付资金对地方的客观差异进行调节,使既定规模的转移支付资金实现最大的均衡,是财政转移支付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问题,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要求。优化是经济决策的一般原则。因此,常常要求以最小的物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最大的利润。在转移支付资源配置中不追求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就失去意义。转移支付资源的优化配置应该是:当既定规模资金用于转移支付时,其分配的具体方案是实现最大的均衡,任何的改变都会使均衡受到损失。在具体转移支付分配方案的设计中,如何将这种均衡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呢?
我们知道,财政分配决策总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寻求目标的优化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在财政转移支付中,目标函数是实现公平的公共服务,约束条件是转移支付给公共服务支出需求大于财政收入能力的地方的资金要与转移支付资金总量规模相等,并且这些地方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能是负数。根据统计学原理,横向均衡的目标函数可用误差平方和最小作为拟合准则,即最小二乘法准则。用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判别均衡偏离的程度。由于最小二乘法采用了平方,排除了误差符号有正负的问题,使符号都为正,便于比较最小;因采用了平方,就突出了大的误差,要满足这个准则,就必须避免有大的误差出现,可以综合考虑各点的拟合优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构建转移支付优化分配模型如下:

S.t(约束条件)

在地方人均支出需求与收入能力差异的计算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种类型的数据:一是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大于支出需求:二是地方财政收入能力等于支出需求;三是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小于支出需求。在这三种类型中,转移支付仅对财政收入能力小于支出需求的地方予以补助,这是公共服务横向均衡的内在要求。如果以X轴作为地方财政收入能力等于支出的需求线(均衡线),位于X轴上方的是收入能力超过支出需求的省份,位于X轴间的是收入能力等于支出需求的省份,这两部分在模型中我们可以不予考虑,X轴的下方,是收入能力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的省份,Y轴表示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需求差异的数额,它等于地方支出需求与收入能力的差异。例如:
假设通过测算,有5个地方其支出需求与收入能力的差异数据如下(用图形表示如图1a):

当投入10个单位用于财政转移支付时,实现最大的横向均衡应如何进行分配?
将以上数据代入模型
S.t
xj≥0,j=1,2,…,5
求解结果,得出如下转移支付分配方案:

我们从图1a和图1b的图形中可以看出,当投入10个单位资金进行转移支付时,转移支付对象的支出需求与收入能力差异减少了,财力缺口省份均提高到离均衡线(X轴)-1.452水平上,此时总的方差最小,为10.5415。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已经得到完全证明的一般理论能够像利润最大化那样准确地描述财政转移支付实现横向均衡最有效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从理论上证明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达到优化效果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测量均衡效果误差最小的目标函数仅仅是一种替代的方法。即使在理论上能够证明这种转移支付分配模型对均衡起着优化作用,在实践中还须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适用性分析。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保护了地方的既得利益。贫富差距过大,是由于增量资金用于转移支付与地方的财力缺口比较相差悬殊。这样,利用这个模型计算,仅起到水涨船高的效果。如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占地方财力缺口比重很小,就会使有限的增量资金仅支付给财力缺口最大部分的省份。从横向均衡角度看,分配模型达到了优化,但大部分均衡线以下的省份将得不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这样,改革有可能遇到阻力,转移支付分配方案得不到大多数省份的支持。因此,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占地方财力缺口比重很小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分配模型,只有当转移支付的资金增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才可以考虑是否采用这种分配办法进行转移支付。
(二)当前可行性转移支付应采用的分配模式
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案中,除了优化分配原则以外,还存在着可行性的次优分配原则。根据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当前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方式,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大体均衡的方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

该公式对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小于支出需求(均衡线)的部分进行补助。该公式的特点是财力缺口多的地方多补助,财力缺口少的地方少补助,没有财力缺口的地方不补助。由于我国基本实行同一税率的税收,再配上这种按人口计算的正值的转移支付,可以逐步减轻公共服务的不均衡问题。同时,这种分配方案大致符合现阶段人们的心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利用该公式进行转移支付后的均衡效果如图3)。
以下我们仍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假设通过测算,5个收入能力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的省份数据从小到大经过排序后如下表所示:

这里,转移支付资金总额=10,5653地方支出需求与收入能力差异j=-17.26,

相类似,可以计算出其他省份转移支付的分配金额。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分配之后地方财力缺口得到的改善情况,具体数字如下:

用图形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转移支付分配的均衡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经济条件情况下转移支付的分配应当有不同的方案。这要取决于一系列行为参数和经济环境因素,多年累积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必须有一个过渡的缓冲期。只有当条件成熟后,也就是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在总量上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按照横向均衡的目标采用优化的转移支付分配模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