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9年7月1日,湖北省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大会上表彰的99名优秀党员中,有一位来自孝感市财政系统的代表。他扎根山区34年,致力发展农林特产,推广林特科技,以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广大农民和各级领导的一致称赞。他就是被山区农民亲切地称为“刘工”的大悟县农税分局高级农艺师刘文炎。
“山区需要我,我也需要山区。30多年来.我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在大悟扎下根来”
刘文炎同志是武汉市人。1965年从华中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大悟县从事果树、特产科技工作。其中主要是从事引进梨子、柑桔等优良品种的科技试验。在那个年代,农业科技人员不被重视,多被下放到偏僻山村“劳动锻炼”。他默默地承受着各方面的冷嘲热讽,自己掏钱买药、买器械,暗中搞试验,艰难地从事科技活动。一次他到姚畈乡张榜村搞果树调查,应当地群众的要求偷偷讲科技课,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直讲到天黑仍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去,又点着煤油灯要他继续讲。后来又有许多农民背着干部请他到田头地边现场示范。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深切地感受到山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纷纷回城,他的一些大学同学回城后有的当了教授,有...
1999年7月1日,湖北省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大会上表彰的99名优秀党员中,有一位来自孝感市财政系统的代表。他扎根山区34年,致力发展农林特产,推广林特科技,以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广大农民和各级领导的一致称赞。他就是被山区农民亲切地称为“刘工”的大悟县农税分局高级农艺师刘文炎。
“山区需要我,我也需要山区。30多年来.我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在大悟扎下根来”
刘文炎同志是武汉市人。1965年从华中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大悟县从事果树、特产科技工作。其中主要是从事引进梨子、柑桔等优良品种的科技试验。在那个年代,农业科技人员不被重视,多被下放到偏僻山村“劳动锻炼”。他默默地承受着各方面的冷嘲热讽,自己掏钱买药、买器械,暗中搞试验,艰难地从事科技活动。一次他到姚畈乡张榜村搞果树调查,应当地群众的要求偷偷讲科技课,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直讲到天黑仍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去,又点着煤油灯要他继续讲。后来又有许多农民背着干部请他到田头地边现场示范。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深切地感受到山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纷纷回城,他的一些大学同学回城后有的当了教授,有的当了干部。他的一些亲戚朋友在武汉为他谋了个职位,劝他回武汉工作。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心在大悟山区扎下根来,发奋在贫困山区干出一番事业,为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奉献毕生的精力。就这样,刘文炎在大悟一干就是34年。先是在县供销社从事科技工作,1981年被省政府评聘为高级农艺师。1992年县农税分局这个既收税又搞财源建设的单位将他调入,专门从事发展林特生产。后来,他又被县政府聘任为智囊团成员,成了参与指导全县林特生产的技术骨干和科技权威。现在,他是中国园艺学会会员,湖北省科技写作研究会会员,县科协常委,还是大悟县唯一享受省政府津贴的林果专家。
“我工作的阵地是农村,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刘文炎把为农民服务当成自己的天职,农民们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就会直接写信给他,打电话到他家里。1994年4月的一天深夜,他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姚畈乡段庄村新栽的十万株板栗基地上,成群的害虫疯狂吞食板栗树刚刚长出来的嫩芽、嫩叶,眼看成片的板栗树就要毁于一旦,当地农民束手无策,只好请他出主意。他放下电话急忙准备工具、药器,一清早就赶往该村,到基地查看后决定根据害虫金龟子惯于夜晚活动,又具有假死性,在夜晚易于捕捉的特点,同群众一起打着手电到山上的板栗基地捉虫,连续战斗了六个通宵,捉的虫装了两袋子,足有3万多只,打了一场灭虫的歼灭战。村民们说:“刘工,你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1997年8月,刘文炎到一个乡镇茶场查看茶树生长情况,发现一个月前他指导进行截枝改造的茶苗被成片的荒草掩盖。他赶忙步行20里下山找该镇的领导,建议镇里尽快组织劳力上山除草。随后,他又上山带领茶场里几名场员先干起来,干了三天,没见到劳力上山。他又步行下山找镇领导,此后刘文炎又在山上等了三天,仍然没见到上山除草的人,于是第三次下山。他几乎是连走带跑,在路上又遇到大雨,淋了个浑身透湿。镇领导被感动了,迅速组织几个村的数百名群众上山除草。现在该茶场在刘文炎的精心指导下,生产的茶叶创省级金奖,年产值达20万元。今年元月,刘文炎到宣化镇新店板栗基地指导农民搞整形修剪,不慎摔下山坡。他不顾腰腿疼痛,爬起来继续干,在寒冷的山上连续干了半个多月。同志们劝他回家治病。这时,新城镇来人请他去讲课,他又赶到新城镇,在奈李基地作现场科技管理示范,手把手地教农民技术员。一个星期下来,实在受不了,领导强行送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他患了腰椎骨增生,需住院治疗。他考虑到正是准备春耕的季节,只接受了几天的牵引、按摩治疗,就又投入春季科技管理中去了。
“推广林特科技是我的职责,让农民充分享受到科技的甜头,口袋变得鼓鼓的,是我最大的愿望”
30多年来,刘文炎同志踏遍了大悟苏区的山山水水,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先后撰写了30多篇调查报告、论文、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合理开发利用大悟绿色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大悟县乌桕生产概论》一文受到全国第二届乌桕科研协作会的好评,促成全国第五届乌桕科研协作会在大悟召开。由此,促进了大悟乌桕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大悟成为全国乌桕第一县。他还将板栗、银杏等数十种果树、特产技术编印成书,发给全县农民使用,共编印8册达40余万字,印发4万多册。近几年,他还在县直和各乡镇、村组举办不同类型的果树特产技术培训班420期,培训学员达5万人次。1998年春天,刘文炎承担了全县板栗嫁接培训任务,连续半个多月,在12个乡镇办培训班16期。今年4月,农税分局组织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刘文炎在宣化、姚畈等乡镇的集市上分发资料,现场讲课,每次都引来数百人听课。面对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迫切的需求,刘文炎在几十年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不断探索,先后开发、引进、推广、应用数十种林特新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有的获得科技成果奖。如“桃树整形修剪”“梨子高接换种”获大悟县科技推广三等奖;“板栗花期三喷增产技术的推广”及“板栗树主要虫害的防治研究”获大悟县科技推广二等奖。他还致力推广银杏人工授粉技术和实行良种化,并建立了100亩示范基地。帮助11个村167户农民生产黑木耳,创产值7.3万元。帮助42户农民发展良种果苗繁育基地,使户平增收2000元。姚畈乡丁桥村颜帮斌家里有800棵板栗树,原来每年产板栗不到1000斤,卖1000多元钱,1994年5月刘文炎到他家应用板栗“花期三喷”技术再加其它科技管理后,当年板栗果实累累,产量达7500斤,卖了2.2万元。1998年颜家板栗收入达到3.6万元。一次,刘文炎路过颜家时,颜的老伴拉着老刘的手说:“刘工,你不要走,在我家住几天,我天天杀仔鸡烧板栗给你吃。”颜家的板栗经过“花期三喷”产量猛增的消息不径而走,远近十几里路的农民都来学习。刘文炎又帮助邻近三个村46户板栗户应用此项技术,使他们都成了板栗科技示范户,户平板栗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三喷”技术的应用在这一带成功后,姚畈等乡镇纷纷组织干部、群众来开现场会,请刘文炎作指导。短短三四年时间,刘文炎将三喷技术向全县推广应用,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刘文炎致力推广应用板栗“花期三喷”技术的成果得到了孝感市科委的肯定,已顺利获得申报省级科技成果验收。经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以刘文炎为技术指导,农税分局在全县推广应用“三喷”技术的面积达3.8万亩,收入增加1425.6万元,增长率为110%,使8190户农民户平增收1700多元。
刘文炎在大悟山区奋斗了34年,他走的道路是艰难坎坷的,也是光荣而成功的。他得到了山区农民的爱戴,每年都有几个乡村的农民给他送锦旗,每次下乡他走到哪里,总有打不完的招呼。他搞科技“赶集”,总有数百人围观听课。刘文炎年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1997年作为大悟县唯一的党员代表到孝感市演讲,1998年被省科协授予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的模范事迹被大悟县委和市纪委拍成电视专题片在全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