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9 作者:段景泉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政监督司)
[大]
[中]
[小]
摘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社会越发展,管理越重要。2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分配政策经过若干次递进式的重大改革,不仅为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一个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来,新的财政体制和旧的管理机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管理改革滞后带来的重大分配政策落实过程中保障机制弱化问题已成为财政建设乃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之一。
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提高认识,深刻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财政的科学管理进程。
一、邓小平管理思想中的主要观点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革命战争和领导经济工作、政府工作、党的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在军事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党务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1975年特别是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对管理作了大量论述,我们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管理问题是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答案的重要着眼点。他阐明的大量重要管理观点,形成邓小平管理思想。这一思想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财政管理,必须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管理思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社会越发展,管理越重要。2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分配政策经过若干次递进式的重大改革,不仅为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一个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来,新的财政体制和旧的管理机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管理改革滞后带来的重大分配政策落实过程中保障机制弱化问题已成为财政建设乃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之一。
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提高认识,深刻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财政的科学管理进程。
一、邓小平管理思想中的主要观点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革命战争和领导经济工作、政府工作、党的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在军事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党务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1975年特别是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对管理作了大量论述,我们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管理问题是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答案的重要着眼点。他阐明的大量重要管理观点,形成邓小平管理思想。这一思想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财政管理,必须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管理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管理的观点。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一文中首次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论断的同时,就鲜明提出在管理上也来一次革命的重要主张。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他特别强调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篇被党的十五大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宣言书的文章中,将近1/4的篇幅是谈管理的。1984年2月和6月,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管理也是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技术”的重要论断,使邓小平管理思想进一步升华。
——加强责任制的观点。1975年8月,邓小平同志就已指出建立责任制的必要性。1978年他又指出:要有分工负责,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一项工作布置之后,落实了没有,无人过问,结果好坏,谁也不管。所以急需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邓小平同志还对抓好责任制的基本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学习邓小平责任制观点,我们注意到,邓小平同志在大量分析我国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出责任不清、考核不力、奖罚不明是管理薄弱的症结所在,继而系统地提出加强责任制的具体方法,条理清晰,分析透彻,针对性强,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
——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的观点。1978年到1992年间,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他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发展科学的方法,我们社会主义应该继承。”“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左”的思想束缚还比较严重,很多人仍然闻“资”色变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管理方法,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体现,也必然对全党树立这一思想路线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管理务严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必须加强管理、如何加强管理等重要观点的同时,一直极力倡导管理务严的观点,指出:“执行规章制度宁可要求严一些,不严就建立不起来”,“要实行考核制度。考核必须是严格的、全面的,而且是经常的。”管理务严,是他长期管理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人才管理观点。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邓小平同志的人才管理观点里,包括人才的标准观、任人原则、人才管理原则、人才培养原则等许多内容,是各行各业人才管理的思想宝库。
邓小平管理思想中还包括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等重要观点,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关于重视和推行科学管理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科学管理”。江泽民同志今年年初又指出:搞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管理,一些企业经营不善,长期亏损,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管理机制,经营管理粗放……各个方面都要尽快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再也不能搞大而化之的管理了。朱镕基同志1996年就曾明确提出“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主张。可以认为,党中央对科学管理的高度重视和重要论断,是对邓小平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体现。
二、对财政监督管理现状的分析
20年来,财政系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一个时期里对科学管理问题关注不够。1997年财政部提出“科学管理,兴财之道”思路后,一些地区和单位“说起来响亮,看起来迷惘,干起来老样”。改革不断发展与管理长期松弛的矛盾已逐步上升为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科学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基本职能。我国管理学者曾对世界十多位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职能的见解作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他们唯独对管理应包括计划、监督职能看法完全一致,没有分歧。
从我国财政管理的现实情况看,说管理松弛,很大程度上直接表现为监督的薄弱。主要特征是:击点少——出击点少。在不少地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基本上是财政监督专门机构孤军作战,相当一部分财政业务机构基本上是只管拨钱不过问使用情况;监管粗——不少方面是大而化之。预算编制粗,监控网络粗,监管规定粗,决算审批粗,很容易被钻空子;反应慢——对敏感问题盯得不紧,检查不及时,往往被动;制约软——不少财政部门内部缺少有效的权力制约措施;处罚松——相当长的时间是对事不对人,执法不严;声势弱——财政监管信息大报登的少、广播声音少、电视露面少。
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干部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上的原因,也有财政运行机制上的原因。从思想观念上看,财政战线长期存在重分配轻检查的思想,不少业务机构的同志,一直认为检查就是财政监督专门机构的事,财政部门监督职责的群体意识不到位。从财政运行机制上看,基本上是几十年保持未变。1978年全国财政支出规模是1122亿,其中中央财政支出532亿;1998年仅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就达3125亿元,还不包括税收返还和补助地方支出3321亿元。但钱怎么拨基本上还是怎么拨、决算怎么批基本上还是怎么批,机制明显老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管理机制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说机制老,主要是“四个缺少”:即财政业务机构对用款部门和单位缺少发现问题、跟踪反馈、及时校正和透明严谨的免疫机制;业务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缺少信息传递、扬长避短的沟通机制;职能机构之间缺少权力分解、科学制衡、监督促进的制约机制;上下级之间缺少严格考核、督促检查、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财政管理现状,好比旧的输水管网,本身构造和操作流程是老的,时间长了,水压大了,有不少渗水、漏水现象还有个别喷水现象。加上社会环境变化,偷水偷油的多了,甚至极少数财政干部监守自盗,损失是难免的。
三、加强财政管理的几点思考
20年来,我国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架构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管理水平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定律可以让我们大胆预测,管理机制改革必将成为下世纪中国改革的重点之一。财政部门作为国家的宏观调控部门,在抓好分配政策改革和参与相关改革的同时,抓好运行机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所谓财政的科学管理,至少应有以下几个标志:一是构造严密无漏洞;二是监督及时少流失;三是操作透明手段新;四是勤政廉洁高效率。然而,科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反应,其运行科学化更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财政科学管理进程注定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高度重视,锐意改革,坚定不移,锲而不舍,才能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来。
(一)加强财政管理,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管理思想指导财政管理工作。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财政干部特别是财政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加强财政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仅要把加强财政管理列入财政工作的重要日程,而且要常抓不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财政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改革分配政策与加强科学管理,这是现代财政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二)加强财政管理,必须把改革运行机制与迅即强化监管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讲: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改革现行运行机制是解决财政管理松弛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一场其意义不亚于1993年分税制改革和税制改革的深刻革命。因此,改革的困难肯定是相当大的,但财政管理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振兴国家财政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客观要求。这项改革迟早要搞,而且一定成功。在积极筹划和推进这项改革的同时,还必须针对财政管理现实工作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大力完善和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特别是要推动各业务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实施事前审查、事中监控、事后抽查的监管措施,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落实和改革顺利实施。同时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改变执法不严、对事不对人的现状,恢复财经法纪的权威。
(三)加强财政管理,必须利用现代化手段。原始的手工方式管理现代财政已不适应。税务系统有金税工程,海关有金关工程,都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财政系统应结合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考虑开创财政的金财工程(或曰金网工程),使财政机关与国库、有关部门、重要用款单位微机联网,严密监控。同时,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管理制度。
(四)加强财政管理,必须进一步抓紧财政法制建设。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会计法》修订草案已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当务之急,还有两个方面的法规需要尽快出台。一是针对财政执法缺乏必要的法律手段和专门的法律保障,必须加快制定并出台《财政监督条例》;二是针对财政执法处理处罚依据老化,不能给予违法违纪责任人最有效惩治,必须加快修订或重新制定《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步伐。此外,随着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对预算收入征管部门、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办法也需抓紧制定。
(五)加强财政管理必须进一步推进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各级财政部门都应大力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制度,试行竞争上岗制、试用制、诫勉制、公示制、考评末位淘汰制,以使机关长期保持活力。要眼睛向内,建立建全内部制约措施,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要针对各业务机构的特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细化程序,明确责任;针对多发性问题制定财政干部违反工作制度处罚办法,大力推进公务员奖励办法的落实。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