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河南省尉氏县的贾鲁河属淮河水系,发源于郑州新密市圣水峪,在尉氏县境内全长43公里,涉及该县9个乡镇。由于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致使贾鲁河改道,形成河道窄、滩区宽,没有堤防的贾鲁河滩区,滩地面积达6.2万亩。因滩区低洼,夏季积水水汪汪,冬季盐碱白茫茫,栽树树不长,种粮不打粮,滩区土地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1996年开封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贾鲁河进行综合开发,造福一方群众。财政部门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重点扶持。依托贾鲁河滩自身水土资源,对鱼、鸭产品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经科教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两年的开发,贾鲁河滩已成为我国北方较大的蛋鸭生产基地,昔日的废河滩变成了鱼肥鸭壮的小江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称赞“鱼鸭混养是开封市的核武器”。
一、支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贾鲁河滩鱼鸭混养项目前景广阔。但由于饲料外购、雏鸭从江浙一带购买,造成养殖成本过高,加上退役鸭、鲜鱼、鲜蛋不能进行深加工影响该项目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致使其财源基地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为尽快改变现状,开封市财政局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决定对新成立的尉氏县禽业开发总公司进行重点扶持,1996年市财政投入215万元,县财政投入30万元,对该公司的子公司蛋品加工厂、屠宰厂和种鸭孵化厂进行了重点扶持,1996年蛋品加工厂加工产量500吨,种鸭厂孵化种鸭80万只,缓解了鲜蛋、退役老鸭本地不能加工,鸭苗当地不能供应的困难。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使贾鲁河滩鱼鸭混养项目形成了“母公司+子公司+农户”的格局,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二、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贾鲁河滩鱼鸭混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才能开发一片,见效一方。在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市、县两级财政部门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主管贾鲁河滩开发的禽业总公司提供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1995—1996年为禽业开发公司提供经费36万元,使公司的经营决策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对沿河乡镇畜牧兽医部门、水产部门的领导,提供必要经费,搞好禽病防治和鱼病防治,财政部门除供给正常人员、机构经费外,还挤出资金安排防疫经费16万元,保证了该项目的产中服务。三是鼓励建立专业市场,带动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扶持购销公司40万元开拓市场,1996年直接收购鲜蛋400多吨,对蛋价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四是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成立了鸭研究所,财政扶持无偿资金10万元,购买饲料配方、管理技术方面的书籍3000余册无偿发放到鸭农手中,又多次请河南农大、郑州牧专的教授讲解养鸭技术,使鸭农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支持农户挖塘养鸭,扩大“基地”规模。“母公司+子公司+农户”产业化项目要顺利健康发展,取得规模效益,就必须扩大农户的养殖规模。为了能扩大农户的养殖规模,市县财政对开挖鱼塘的农户每户扶持支农周转金1.5万元,两年来,仅市财政就拿出支农周转金165万元,新建鸭棚110多座,扩大了养殖规模。
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力度。为了加大对贾鲁河滩的开发力度,财政部门除保证贾鲁河滩通讯、电路、道路畅通外,还拿出专项资金8万元,对滩区进行勘测,按三年防洪,十年防涝标准,制订了河道的治理方案。全县投资1000万元,治理河道10公里,为鱼鸭混养产业化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
五、支持贾鲁河滩鱼鸭混养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有偿资金能否及时收回周转是考核项目成败的关键。县委、县政府把该项目管理的资金回收工作落实给指挥部,指挥部与沿河开发乡镇签订责任书,作为年度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市县财政拨出专款,对在开发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领导,带领群众搞开发的科技示范户给予奖励。
两年来,市县财政部门为贾鲁河滩鱼鸭混养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共投入资金456万元,其中无偿投入46万元,有偿扶持410万元。到目前,已开发鱼塘水面6000亩,建鸭棚1500座,养鸭270万只,年产鲜蛋2500万公斤,鲜鱼1000吨,并相继发展了加工业、饲料业,形成了年产值达2.5亿元的支柱产业,年利润4800万元,税金121万元,鱼鸭混养产业化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并逐步成为覆盖5个乡镇的一大支柱产业,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