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马善记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在财政支出中,“人、车、会”的费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应从控制“人、车、会”入手。
一、“人、车、会”失控的表象
人的失控:“吃皇粮”的越来越多,“当官”的越来越多。
近年来,“吃皇粮”的人委实越来越多。资料表明,截至1996年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已达3673万人,比1978年增长82.3%,大大高于我国同期总人口27.1%的增长幅度。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由1978年的1.2%,上升到1996年的3%。
有人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总人口与财政负担的公务人员的比例,作了一次大致的比较:汉朝是8000∶1,唐朝是3000∶1,清朝是1000∶1,改革初期大约50∶1,现在演变为大约30∶1。“吃皇粮”者膨胀之快,是非常惊人的。
如今,不仅“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官”也越来越多。据报载,广东某县“部局委办”73个,共有正副职领导508人,其中“官”最多的县委办和县政府办,分别为1正14副和1正13副。按“级别”算,更是惊人。在这个县里,“副科”以上的干部就有近1300人。无独有偶。另据传媒报道,某省有一个县级市,仅正副市长就有15个,一个正职配了14个副职。为了协助15位正副市长办公,市政府又设立了11...
在财政支出中,“人、车、会”的费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应从控制“人、车、会”入手。
一、“人、车、会”失控的表象
人的失控:“吃皇粮”的越来越多,“当官”的越来越多。
近年来,“吃皇粮”的人委实越来越多。资料表明,截至1996年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已达3673万人,比1978年增长82.3%,大大高于我国同期总人口27.1%的增长幅度。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由1978年的1.2%,上升到1996年的3%。
有人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总人口与财政负担的公务人员的比例,作了一次大致的比较:汉朝是8000∶1,唐朝是3000∶1,清朝是1000∶1,改革初期大约50∶1,现在演变为大约30∶1。“吃皇粮”者膨胀之快,是非常惊人的。
如今,不仅“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官”也越来越多。据报载,广东某县“部局委办”73个,共有正副职领导508人,其中“官”最多的县委办和县政府办,分别为1正14副和1正13副。按“级别”算,更是惊人。在这个县里,“副科”以上的干部就有近1300人。无独有偶。另据传媒报道,某省有一个县级市,仅正副市长就有15个,一个正职配了14个副职。为了协助15位正副市长办公,市政府又设立了11名正副办公室主任。全市共有114个正科级单位,正副科长数百人。这里还没有把众多的局长和乡镇长计算在内。
“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恶果,就是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据统计,从1993年到1997年,国家财政收入每年增加1000亿元左右,但同期财政供养人口每年增加100多万人,再加上工资制度改革等因素,近年来,财政每年需要增加的工资性支出就达600多亿元,占国家新增财力的60%以上。有人说财政被“官”压弯了腰,并非耸人听闻。眼下,在全国许多地方,新增财政收入的80%以上用于“吃饭”,许多县市的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发工资,个别县甚至把全部财政收入用来发工资都还不够。可以说,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是导致我国财政连续多年赤字的一条主要原因。
车的失控:车子越买越多,越买越高级。
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末,我国有小轿车230万辆,其中,95%是公车。1993年,我国国产轿车22.5万辆,进口小轿车18.1万辆。这40多万辆轿车中,98%都被公款买走了。光新增轿车一项,国家全年就要支出买车和养车费用约700亿元,相当于1993年国家财政赤字561.49亿元的1.25倍!公款消费轿车成了吞噬国家财政的一个巨大“黑洞”。在一些地方,不仅公车越买越多,而且越买越高级。买一辆车,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同时,公车闲置、公车私用、公车修理中的“猫腻”,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或造成浪费,或增加不必要的财政开支。(1)公车闲置。据公路运输企业财务分析显示,轿车每万公里成本8215.40元;而党政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公有轿车的运输成本是每万公里50361元,成本是运输企业的6.13倍。有人测算过,从每台车的工作效率看,5辆公车仅相当于1辆出租轿车。从每万公里成本上看,公车是出租小汽车的7.4倍。公车消费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2)公车私用。在一些单位,公车俨然成了某些人的私车,任意私用,而一切费用都由公家兜着。用公车迎亲、钓鱼、旅游、送葬、扫墓,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3)公车修理。公车修理的“猫腻”很多,其中之一便是修理厂给公车司机以“回扣”。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回扣”最终出自公家,以至于公车修理费用普遍见涨。报载,1996年底深圳有关部门对市政府所属的40多个单位的公务用车维修费支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平均每辆车每年维修费高达2万多元,比同类私家车高出数倍。有人估算了一下,按深圳市、区政府拥有1.1万辆公务用车,每车每年平均支出2万元维修费计算,则市区财政每年支出2.2亿元,如果其中只有10%的“水分”,那么一年至少也要漏掉2000万元。如果全国照此算帐,则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会的失控:会议越开越多,越开越滥。
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会议的次数越来越多,隔三岔五都要开会,甚至一天几个会,一些人的工作成了开会;会议的时间越开越长,动辄三五天,个把星期,甚至十天半个月;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一开会就是几百人,上千人,好像人不多,就不叫开会;更有甚者,会议越开越离奇,一些部门常常变着法子去旅游景点开会……凡此种种,势必会使得会议成本越来越高,造成人、财、物的大幅浪费,使财政难以承受。
二、控制“人、车、会”的基本思路
控制“人、车、会”是个老话题,但同时又是个不好解决的难题。因此,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从三方面控制吃皇粮的人:
1.实行财政硬约束。财政要根据定机构、定编制、定人员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从行政支出预算上猛砍一刀,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按此次机构改革确定的合理编制拨付工资。严格做到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原则,真正从源头上控制行政人员增长,同时鼓励部门、单位压减人员。部门、单位失去了经费来源,也就没有了增人的“积极性”。
2.把管人与管钱结合起来。据悉,英国财政部不仅管理国家的财政事务,而且有人事管理职能。财政部内设一个“人员编制局”,把管钱与管人结合在一起。这个局的职权很大,包括核定和拟定文官的考试任用规则、管理文官的等级薪金和职称、审核各机关文官的晋升程序,等等。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在管人与管钱上有些脱节,不妨借鉴英国的做法,将管钱与管人有机结合起来。
3.精“官”简政。精简机构,精减人员,大头固然在“当兵”的,但“当官”的也不容忽视。事实上,“官”浮于事比“兵”浮于事更可怕。不仅开支大(“当官”的工资高、待遇高),而且负面影响大(“官”多了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等弊端)。因此,要精“官”简政,对“官”与“兵”不妨按比例精减。
从四个方面控制公务用车:
1.对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据透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每天消费支出即采购金额约为20亿元,按10%的节约率计算,每天可节约2亿元。公务用车属于政府采购中的大项之一,不仅在购车环节上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而且在提供保险服务和维修等方面亦可按政府采购制度运作。有消息说,重庆市去年底第一次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一批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由政府统一采购。公开采购成交65辆,成交额比原来的财政预算安排资金节约350万元,节约率达19.7%。尝到甜头后,最近该市又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标采购42辆公务用车,从1068万元的预算中节支168.7万元,节约率达15.8%。无独有偶,湖北省政府最近首次进行政府采购,经过公开竞标购买了14辆公务用车,便节约资金51万多元。
2.取消公务用车。这是领导干部用车使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精神是保留少量公务用车,不再为领导配备公车,按职级不同改发交通费。此举旨在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由政府、由财政包下来的“大锅饭”。黑龙江省大庆市已开始此项改革,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实行车改的63个市直机关单位(含有机关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公务车总数已由原来的316辆减为118辆,平均每个单位保留公务车不足2辆,同时,机关专职公务司机安排下岗80人。据统计,扣除改革后发放的交通费和应承担的公共用车费用,63家车改单位同上年财政包干费用比较,共节省各项费用293万元,减下来的198辆公务车被司机、干部买断或拍买,所得784.52万元,车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以上,加上全市机关今年不再购买新车所节约费用3300万元,仅车改一项就节支资金4000万元以上。
3.实行“闲车托管”。对闲置的公车进行托管(通常由汽车出租或租赁公司托管),从财政角度来讲,它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提高车辆的使用率,节减费用开支。大量的闲置公车,不仅使用率低,而且还要承担一定数额的车辆保养费用,很不合算。有人算过一笔帐,养一辆小车的费用,包括车辆保养、维修和驾驶员的工资、奖金等,一年下来少说也要四五万元。如将公车特别是闲置的公车交给租赁公司托管起来,不但无需支付保养费用,而且还可分得一定的租费。同时,单位的用车需要也可得到保证。
4.实行公开定点维修。在此项举措的具体操作中,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公车定点维修招标。通过招标,从众多维修厂中精选出若干家技术力量强、管理严格的厂家为公车提供质优价廉的维修服务。二是同样利用招标的形式,确定1—2家汽车检测中心。凡是需要维修的公车先去指定的汽车检测中心检测,由专家定出维修的范围、价格,然后再到指定的维修厂维修,修完后回到汽车检测中心进行维修质量的检查、鉴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堵塞公车修理中的漏洞,节约修理费用,而且还可保证修车质量。
从三个方面控制会:
1.控制会议次数。要大力精简会议,做到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不单独开。
2.压缩会议规模。不要动辄开大会,要尽量减少会议人数,防止会议无限扩张。
3.提倡开“无食宿会议”。无食宿,会议就开不长,费用就会大为减少(饭钱、房钱甚至材料费用都省了)。同时,会议无食宿,那冲着吃、住、玩、拿的赴会者也会失去开会的“积极性”。不仅长会可以短开,而且一些无关紧要、可开可不开的会就大有可能开不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开电视电话会议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值得推崇。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