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陈共
[大]
[中]
[小]
摘要:
宋新中同志主编的《当代中国财政史》,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原出版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简史》的续编,由原来截至1985年续到1995年,即增添了“七五”、“八五”两编。
《当代中国财政史》自然写的是已经过去的史实,但在当前出版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1997年召开了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经济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其中包括财政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各行各业都要认真总结过去,面向未来,迎接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当代中国财政史》为广大财税干部和财税专业学生提供了一本系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的读物,对加快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体制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二十一世纪将是科技飞速进步的时代,工业经济将转变为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科教兴国是实现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学科目录,修订培养方案,充实教学内容。在过去的财政学专业教科书系列中,只有旧中国财政史,而没有当代中国财政史,这对教授大学生...
宋新中同志主编的《当代中国财政史》,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原出版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简史》的续编,由原来截至1985年续到1995年,即增添了“七五”、“八五”两编。
《当代中国财政史》自然写的是已经过去的史实,但在当前出版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1997年召开了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经济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其中包括财政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各行各业都要认真总结过去,面向未来,迎接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当代中国财政史》为广大财税干部和财税专业学生提供了一本系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的读物,对加快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体制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二十一世纪将是科技飞速进步的时代,工业经济将转变为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科教兴国是实现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学科目录,修订培养方案,充实教学内容。在过去的财政学专业教科书系列中,只有旧中国财政史,而没有当代中国财政史,这对教授大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一个重大缺陷。《当代中国财政史》的出版,弥补了财政学专业教材系列中的空白,对财政学教学改革,充实教学内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代中国财政史》共九篇五十二章,按编年序列编写,前后贯通建国初期到“八五”时期结束之间的46年。每篇分别阐述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60年代三年调整时期,以及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面临的财政形势和任务,进行的财政制度改革和建设,以及财政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教训。从内容看,包括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有税收、行政文教财务、企业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国家预算、财政政策、财政法制建设等,从横断面又可以看出各项财政工作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从时间跨度看,反映了近半个世纪的财政史实,堪称财政史长卷,从内容涵盖来看,反映了财政工作的所有方面,堪称当代财政的百科全书。把《当代中国财政史》看作财政学的一项重大基本建设工程,是当之无愧的。
“史”是写过去的事情,要求以史实为依据,以资料为佐证,让事实说话,并要求辅之以必要的数字。《当代中国财政史》是在编写《当代中国财政》过程中酝酿形成的,作者搜集、掌握和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其中有一些是尚未公开发表的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作者对浩繁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提炼和整理,为学习和研究这段财政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财政工作就是理政府之财的工作,理财离不开算帐,算帐离不开数字。史实和数字本身似乎是枯燥的,但用数字来说明史实,不仅使史实着着实实,真实可信,而且使当代人看来清晰、亲切,也会使后人看来栩栩如生,饶有兴味。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财政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编写财政史的指导思想。本书的编写始终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同时,一部财政史也充分证实了财政与经济的相互关系。通读全书可以看出,每篇都是首先以大量篇幅阐述当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时政治经济形势与任务,而后以此为线索来阐述当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措施以及各项财政制度的建设,最后又归结为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要求来总结财政工作的经验教训。因此,可以说一部财政史也就是一部经济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或者是从一个侧面描述了经济史。从全书还可以看出,凡是国民经济发展正常时期,财政运行也通畅,财政状况良好,凡是国民经济遭受挫折时期,则必然导致财政状况的恶化,这里充分体现了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至于财政对经济的反作用,在经济发展正常时期似乎平平常常,如果从国民经济发展遭受挫折时期以及随后进行的调整时期来看,这种反作用就突出的显现出来。比如,本书第四篇讲到“大跃进”时期由于管理混乱造成假结余、真赤字现象,财政部门及时揭露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及时进行了处理。在随后的调整时期,财政通过集中财权和财力、加强管理、支持农业发展、压缩基建规模、增收节支、消除财政赤字等措施,对实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起了关键作用,这就是财政反作用。还有,本书在第七篇中所描述的对十年动乱后遗症的调整,同样明显体现了财政的反作用。《当代中国财政史》通过历史事实唯物地又辩证地论证了“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这条真理,从而为当前和今后如何看待以及如何摆正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评价和总结历史,是本书的重要特征,也是本书的重要使命。《当代中国财政史》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曲折中前进的46年,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它包括了本世纪在中华大地上所发生三次巨大变化中的两次巨大变化: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如何看待这段历史?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了明确的判断标准,他说:“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本书作者按照“十五大”精神,首先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段历史的经验教训。从书中可以看到,建国初期在民生凋敝、物价飞涨的条件下,取得统一财经工作、稳定物价、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可以看到“一五”时期在筹集建设资金、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财政制度建设、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财政理论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可以看到“大跃进”时期,由于“左”倾思想泛滥,不顾客观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害,同时也可以看到随后在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时党和政府的决心和魄力,以及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投入克服天灾人祸的巨大凝聚力;还可以看到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灾难,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还可以看到打倒“四人帮”以后,又如何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把党的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这一幕一幕构成了一幅曲折激荡、丰富多采的史诗,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但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是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吸取经验,纠正错误,就可以阔步前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历史的转折,把党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不是没有任何坎坷,其中也曾受高速度、通货膨胀和经济效益低下的困扰。但正如本书所显示的也为以后实践所证实了的,只要有符合实际的指导思想,就不难克服各种困扰走上坦途。经过多年努力,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创造了“高增长、低膨胀”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本书总结了财政工作在推动改革开放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指出财政工作还面临种种困难和矛盾,如财力分散,职能弱化等,因而面临振兴财政的任务。近两年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财政状况已出现好转的曙光,“两个比重”在回升,财政赤字在减少,债务规模得到控制。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中国人民继续创造自己的历史,“九五”期间以至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必将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也将为《当代中国财政史》增添新的篇章。
应当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财政理论日益繁荣,财政著作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但其中“财政史”却寥若晨星,而《当代中国财政史》则是耸立于百花丛中的一朵鲜花。本书作者多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年长同志,他们仍不辞辛劳埋头于资料整理和财政史的编著工作,对这种执着的治学精神,应致以衷心的敬意,同时也希望他们将《当代中国财政史》延续下去,贻福后代。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