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方仁祥 谭景玉 蒋建建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全省人均耕地只有0.5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因此,浙江要以只占全国1%的耕地养活占全国4%的人口,满足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难度相当大。加上浙江省区域经济较为发达,一些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因素导致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难以突破,粮食缺口较大,是全国仅次于广东的第二个粮食调进大省。目前,加快农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浙江省提高粮食产量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承担着农业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的任务。因此,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进科技兴农事业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制订政策,重点倾斜,建立、健全和完善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浙江省财政厅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乡镇农技队伍建设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农...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全省人均耕地只有0.5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因此,浙江要以只占全国1%的耕地养活占全国4%的人口,满足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难度相当大。加上浙江省区域经济较为发达,一些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因素导致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难以突破,粮食缺口较大,是全国仅次于广东的第二个粮食调进大省。目前,加快农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浙江省提高粮食产量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承担着农业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的任务。因此,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进科技兴农事业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制订政策,重点倾斜,建立、健全和完善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浙江省财政厅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乡镇农技队伍建设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含农业、林业、水利等站)承担着普及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重要责任。因此规定,对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必须(1)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2)大中专毕业生和科研人员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连续工作8年以上,其农村户口配偶或未成年子女一人可就地办理“农转非”;(3)省财政对乡镇农技员工资给予适当补助(粮棉油技术员、水利员和林管员分别为每年2000、800元,欠发达县分别增加到每年3000和2000元);(4)建立和健全乡镇农技人员养老保险和统筹医疗制度;(5)推动农科教结合,鼓励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人员在农技推广工作上展开竞争,对农业服务实体在资金和税收上给予照顾。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解除了乡镇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农技推广队伍,扭转了以往农技人员“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为全省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落实政策,开辟财源,增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
1.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从财政预算内落实支农资金,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按“农业两法”要求达到两高于。1996年,省财政新增专项安排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乡镇农技人员工资经费和科技兴农资金共计约1亿元左右,全省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支出预算和决算分别增长11%和20.5%,分别比财政总支出预算和决算增长数高出3个和1.9个百分点,达到了两高于的要求。
2.拓宽资金渠道,多渠道筹措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科技兴农资金。针对原有农业发展基金渠道日渐萎缩的状况,去年浙江省重新规范了农发基金的筹措办法,并出台了征收粮油技术改进费的办法。新的农发基金主要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税、粮油技术改进费、工矿企业招收农民工征收贴农金等渠道筹集。1996年全省共筹集农发基金1.8亿元,其中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兴农资金达7000万元。
3.吸纳社会各方资金,投入科技兴农事业。通过建立“农技推广基金会”,接受社会各方捐资,支持农技推广工作。1996年,仅省级农技推广基金会就收取各方捐款1250万元。
(三)抓住主要环节,重点支持乡镇“五有”农技站建设。根据科技兴农工作的要求,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设“服务有队伍、办公有场所、试验示范有基地、服务有设施、创收有实体”的乡镇“五有”农技站。通过每年确定40个乡镇为全省乡镇“五有”站建设试点,增强了服务实力,拓宽了服务领域。
(四)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省财政厅对各项资金都建立了相应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如《浙江省农业发展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浙江省科技兴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各科技兴农项目所在地都必须成立由分管农业的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所有项目必须由财政和农口主管部门共同筛选、立项、并共同组织实施;项目资金要做到按进度拨款,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并建立项目竣工验收制度,一经查出项目资金有移用和挪用现象或没有按计划实施和按时完成,省财政将停止拨款或从下年度资金中予以抵扣,甚至取消项目县资格。通过建立一整套管理办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使用效益,从而推动了全省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农技推广机构为龙头,县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为依托,乡镇级服务组织为主体,村级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户自办、联办和社会其他机构兴办的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多层次、多形式、全过程为农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格局,推进了全省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网络化服务,使各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96年,全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面积共9000多万亩次,良种覆盖率达90%,农业科技贡献率为60%,粮食总产突破了300亿斤。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了浙江省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良种繁育、统一供种到统一机耕机收等方面开展系列化服务,使浙江省农业出现了园田化布局、科学化种田、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和规模化效益的现代农业新景象。如东阳市蔡卢村通过成立农业综合服务队,将全村所有土地进行园田化建设,并由村综合服务队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1996年全村良种覆盖率和统一供种率均达到100%,粮食产量比创历史最高水平的1995年仍增长15%以上。《人民日报》记者专程到东阳总结了蔡卢村的做法,称之为“蔡卢经验”。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多样化服务,推进了浙江省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浙江省各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改变了以往坐堂服务、搞点办方的被动式服务方式,向预约服务、承诺服务、代理服务、连锁服务转变,由原来的包办、贴钱式服务向技物结合、无偿有偿服务并存转变,从而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了科技到位率和普及率,促进了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全程化服务,壮大了农技推广部门的实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以发展“一优两高”农业为目标,着眼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配套,使以往单纯的技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由单一的生产环节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发展,这既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又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带动农民进入了市场,共同致富,促进了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各地区、各行业、各层次之间的不平衡;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备、服务手段较为落后、服务功能较为单一;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兴农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四是农民传统农业观念较强,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五是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以及农口推广机构内部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影响新技术的推广质量。
今后几年,浙江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和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
(一)继续增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兴农的投入。从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兴农事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在财政预算内外各种渠道增加资金投入。1997年,仅省财政就在保持原有资金来源和资金额度的基础上,增加科技兴农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约1100万元。
(二)根据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兴农工作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思路,合理调整扶持重点。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放在:
1.抓乡镇“五有”农技站和综合服务站建设,以完善乡镇农技服务站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2.支持农科教结合,鼓励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部门相互沟通,开展竞争,以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尽快转化,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素质。
(三)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浙江省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从抓管理着手,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最大效益,以推动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兴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