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自1989年以来,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各级财政部门的重点工作来抓,从思想认识到队伍建设,从整体部署到具体措施,全面抓、经常抓,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截至1995年底,全市财政系统已有40个单位被授予省级、市级或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市级财政收入由1993年的1.93亿元上升到1995年的2.93亿元,增长51.6%,实现了荆门市财政收支平衡的历史性转折。
以提高认识为先导理顺创建思路
我们针对只重视抓财政业务,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引导大家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看加强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性;从财政部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看文明创建工作的必要性;从全省、全市文明创建的态势看文明创建工作的紧迫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局党委决定在创建文明财政所的基础上,把全市财政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即围绕争创省级文明系统这一目标,突出基层财政所和局内科室建设两个重点,夯实争创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单位三个基础,狠抓文明系统创建与效益财政建设、财政业务、反腐倡廉、队伍建设四个结合,整体推进文明系统创建工作。
以规范管理为基础确保创建活动上档次
创建文明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加强领导,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区财政局、二级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明财政系统创建领导小组,对创建文明系统活动进行统一部署。
首先,科学规划。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文明财政系统活动的实施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市、区、乡(镇)财政部门分别制定了1997年以前进入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的目标规划,并与奖惩挂钩,使创建规划由粗到细,由虚到实,由软变硬。其次,明确责任。坚持“一岗两责”、“三同时”。各级一把手必须对两个文明建设负总责,坚持“两手抓”,并分别与所属单位签订双目标责任状。副职既分管科室的业务工作,又负责文明创建工作,两副担子一起挑。各级在布置、检查、指导业务工作的同时,都要对文明创建工作一起布置、检查、指导。第三,量化考核。文明系统创建涉及到财政部门各个方面,只有通过量化考核,将各项任务分解到人,才能形成“人人肩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的共创局面。为此,市局制定了《荆门市财政局文明财政所验收细则》、《文明财政系统验收细则》,对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财源建设、收支任务、执行政策、机关作风、遵纪守法、环境面貌等实行千分考核。量化考核促进了思想教育制度化,工作任务目标化,职业道德具体化,业务培训经常化,财务管理规范化,环境卫生优美化。
以基层为重点推进整体创建活动
基层是创建文明系统的基础。我市有34个基层财政所,占全市财政系统单位总数的77%,基层所干部职工占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一半以上。据此,我们从1990年开展创建文明财政所活动起,就把基层创建作为重点,制定了《文明财政所建设管理办法》。各单位也认真制定了自己的创建目标。根据目标,我们就持之以恒抓落实。市局每年组织2至3次文明创建工作专项检查,定期召开文明创建总结表彰会,推广经验。在创建文明财政所基础上,1994年我们又提出了以文明财政所、文明区财政局、文明科室、文明校(站)为主体的创建文明系统活动。通过抓基层促机关,抓机关带基层,抓点面保系统,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全方位、多层次整体推进。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加强队伍建设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重把握提高人的素质这一根本,不断增强队伍合力。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人。局几位主要领导带头撰写学习特色理论的体会,并为党员、干部作辅导报告,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在全局开展三讲(讲政治、讲纪律、讲正气),三比(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的活动,促进全体财政干部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坚定了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以领导示范凝聚人。各级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理财,扎实工作,对干部任免、职称评定、工资晋升、人事调动、子女就业、住房分配等敏感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带头做到手中有权不谋私,掌管资金不乱花,在全系统发挥带头作用。
以“四爱”教育培养人。文明系统建设内容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要努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四有”新人。我们把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与热爱财政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开展了远学孔繁森,近学身边人的主题活动。近年来,全市财政系统涌现了全国财政系统劳动模范陈修禄,全省财政系统标兵彭明杰等一批先进典型,市局组织报告团,在全系统巡回演讲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动职工向榜样学习,激发财政干部建功立业的热情。
以法纪教育约束人。财政部门是掌管资金的部门,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我们根据中央、省、市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了《财政干部廉洁自律十条补充规定》,对群众反映的车子过多、多头开户和个别人用公款安装私人电话、装修住房等问题进行了整改。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对市局机关,按财政资金性质分别实行归口集中管理;对基层财政所进行帐务合并,资金管理实行“六统一”,做到了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有效地遏制了不良现象的发生。
寓教于乐陶冶人。我们根据年龄特点,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如组织老年人学气功、打门球,组织团员青年开展篮球、乒乓球、卡拉OK比赛和业务知识竞赛及争创“十佳青年”活动。此外,还与武警荆门支队开展军民共建文明路,与小康工作队驻地学校开展“手牵手”,与四方乡纪山村团支部开展“一助一”等一系列活动,使创建文明系统成为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以业务培训造就人。在创建活动中,市局注重利用财校、函校现有条件,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短期轮训,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截至1995年底,全市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具有中专学历以上的人达420人,占总人数的64%。
以文明创建为动力推动效益财政建设
文明单位、文明系统创建的落脚点在于促进财政业务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效益财政这个中心,开展创建文明系统活动。
1、抓财源。我局制定了全市十年效益财政建设规划,及时调整财源建设结构,围绕多种经营抓调整,建立以农业特产税为主体的农业基础财源;围绕效益抓调整,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市直骨干财源;围绕减轻财政压力抓调整,建立以创收抵支为补充的替代财源。近两年全市共投入各类财政周转资金5000多万元,重点支持市属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乡镇企业和各种经营基地的发展。通过抓财源建设,使我市的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提高,财源结构趋于合理,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2、抓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推广市人大、市政府两大家“四分四包”的管理办法,使全市的会议费、车修费、购置费等过快增长势头有所遏制;加强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探索综合财政建设,把预算外收入纳入财政管理,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加强财政周转金管理,使周转金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3、抓改革。清理财政供给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推行零基预算;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市同区、乡(镇)的财政分配关系;开展综合财政试点,探索将社会财力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的新途径;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配合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改革市直单位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堵塞了漏洞,减少了浪费。
(责任编辑 石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