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户县余下镇位于古城西安东南部,誉称“画乡小江南”。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300多万元,连续五年收入总量和增长速度居全县第一。镇财政所连续五年被县政府授予农业税征收先进单位,县财政系统先进单位。1995年,又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文明财政所,受到财政部的表彰。
探索财源建设之路
1985年,镇财政所刚成立时,余下镇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仅46万元。面对这一现状,财政所领导反复研究,制定方案,发动全体职工分组包片,深入村、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并邀请镇上以及驻户大中型企业的有识之士座谈,广泛了解情况,倾听意见,共同探讨推动经济发展的良策。经过长期细致的工作,财政所向镇党委、政府提出振兴全镇经济的思路及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12条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落实。十年来,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迅速壮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4年,全镇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5亿元,被西安市列为乡镇企业“甲级队”。
在搞好乡镇企业的同时,财政所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通过调查发现,余下镇在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方面胆子不大,措施不力,步子不快,是地方经济发展迟滞的一个重要因素。镇领导依据他们的调研结果,通过召集干部群众座谈,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学习等方式,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共识。在此基础上,使镇上又制定了优惠政策,改善了投资环境,余下镇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1994年,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745户,私营企业达到138户,分别比1992年增加了420户和107户。人口仅385名的白虎村,在村委会带领下,兴办私营企业8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410元,成为县级小康示范村。
急经济发展之所急
近年来,财政所坚持融资与调度并举,充分发挥镇财力的作用,并采取措施,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千方百计解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一是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实现“两高一优”。近两年来,他们筹资100万元,支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打井40多眼,兴修U型渠5000多米,铺设地埋管12公里,地埋线3公里,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1994年至1995年夏,户县遭受到多年未遇的旱灾,但余下镇粮食总产仍比上年增长10%。同时,支持农民开展多种经营。镇财政所协助镇政府提出了全镇发展大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构想,经过近年来的辛勤努力,基本形成了东果、中菜、西桃、北粮的新格局。所里派出同志到外地采购优质果树苗和蔬菜种籽等,为农服务,尽其所能。1994年,全镇多种经营总收入已达171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8%。独庄村人少地多,较为偏僻,通过在种植结构调整上做文章,栽植猕猴桃350亩,1995年总收入达到105万元。另外,他们多方筹资,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已成为镇上“四站一队”即兽医站、农机站、多经站、农业综合服务站和植保队的坚强后盾。
二是积极融通资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1993年以来,镇财政所先后筹集资金5160万元,支持新建企业46个。如投资500万元,帮助后寨村建起了宏达玻璃厂。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施工,财政所派专人长驻企业,协助企业搞好资金调度。1993年10月宏达玻璃厂在建设关键的时刻,资金严重短缺,财政所立即派人上户县,奔西安,筹措资金50万元,帮助在建项目度难关并如期投产见效。在支持新项目发展的同时,他们先后投资110万元,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使处于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使基础好的企业增加产量,提高效益。镇办造纸厂,坚持年年有技改项目,产值和上交税金大幅度增长。占东村泰安化工厂,由于各方面原因一度停产,村里背上了百余万元的大包袱,心里十分焦急。财政所立即到企业了解详情,及时筹资10万元,帮助其恢复了生产。财政所还经常深入企业,帮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使9个企业扭亏增盈,焕发了生机。
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扶持发展第三产业。余下镇已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城镇,非农业人口3万余人。财政所认为有条件发展以饮食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先后投资百万元兴建扩建了余下综合市场、饮食市场、蔬菜果品市场,培植新财源。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完善了城镇总体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了税收。
四是调度资金,推动各项事业共同进步。他们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95万元新建余下初级中学教学大楼;投资150万元新建了邮电大楼,开通了程控电话;挤出40多万元铺设了城区水泥路面,拉通了工业专用线路,大大地改善了余下镇的投资环境。
当家理财 工作做细
分税制的运行,使财税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余下镇财政所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节减预算支出,严格依法理财,保证财政任务全面完成。
1994年初,为保证新财税体制顺利实施,他们及时组织了为期一周的新税法咨询活动,散发宣传材料3000份,举办了新税法知识竞赛,巡回宣传《税收征管法》,帮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目前,全镇98%以上的纳税户都能按月交税。
每年初,财政所全体人员都要深入基层,对税源结构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将任务逐项分解到人。在征收中,他们做到季节性收入突击收,税源大户重点收,财政和税务部门一齐抓,分散征收和集中征收相结合。如对于税源分散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采取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的办法,突击征收;对10个占税收总量近80%的“大户”,建立企业专管员联系制度,定期了解经营状况、税收缴纳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根据农业四税的特点,财政所坚持做过细的工作,对全镇的多种经营项目进行普查,逐户检查,逐块登记,落实面积,核实产量,按率计征,做到农业四税底子清,项目明,纳税户懂,确保应收税款全部征收。他们采取自查和集中检查的办法开展税收财务大检查,对偷漏税款及时追缴,对于偷漏税款者和违反财经纪律方面的问题按政策规定严肃处理,堵塞收入流失漏洞。
为严格财政资金管理,财政所一贯坚持“政府当家,财政统管,渠道不乱,专款专用,一支笔审批”的原则,管好用活财政资金,严格按照《预算法》办事,对预算内资金严格控制。每追加一笔预算支出,都做到了解情况,按程序审批,并跟踪检查使用情况。制定了预算外资金及行政性收费管理实施细则,对行政性收费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杜绝资金体外循环,使乡镇财政“三项”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责任编辑 吴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