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兰州第三毛纺织厂
[大]
[中]
[小]
摘要:
兰州第三毛纺织厂是我国最大的毛精纺综合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3亿元,职工6000多人。主要生产工序采用国外先进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管理。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近年来纺织行业生产过剩,市场疲软,效益下滑的困难局面,我们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抓管理,抓改造,抓调整,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调整经营结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1987年到1994年,企业8年迈了八大步。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7.01%,销售收入递增13.56%,实现利税递增7.8%,上缴增值税递增14.56%。8年累计上缴利税1.75亿元,等于国家建厂投资的6.76倍。连续多年被纺织工业部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财政部、人事部评为全国财会工作先进单位,被甘肃省评为财政上缴先进单位和质量效益型企业。
(一)
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强有力的内部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兰州第三毛纺厂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为纽带,使厂长的中心作用,党组织的监督作用,专家的智囊参谋作用,职工的民主管理作用结合到了一起,确保了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到了实处。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我们从理顺企业党政关系入手,按照精简上层,充实基层;...
兰州第三毛纺织厂是我国最大的毛精纺综合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3亿元,职工6000多人。主要生产工序采用国外先进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管理。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近年来纺织行业生产过剩,市场疲软,效益下滑的困难局面,我们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抓管理,抓改造,抓调整,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调整经营结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1987年到1994年,企业8年迈了八大步。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7.01%,销售收入递增13.56%,实现利税递增7.8%,上缴增值税递增14.56%。8年累计上缴利税1.75亿元,等于国家建厂投资的6.76倍。连续多年被纺织工业部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财政部、人事部评为全国财会工作先进单位,被甘肃省评为财政上缴先进单位和质量效益型企业。
(一)
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强有力的内部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兰州第三毛纺厂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为纽带,使厂长的中心作用,党组织的监督作用,专家的智囊参谋作用,职工的民主管理作用结合到了一起,确保了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到了实处。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我们从理顺企业党政关系入手,按照精简上层,充实基层;精简党政机关,充实生产一线的原则,狠下力气,改革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1988年,我们把44个科室合并精减为12个处室,2个公司,1个中心。1990年,撤并了9个处室,增设了4个独立经营的公司。1992年,对机构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与此同时,我们还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并把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班组,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和班组晋等升级等办法,推动了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
为了使各项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我们抽调100多人,对全厂的1000多项制度、2100多个定额和各项管理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1990年,又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制订了一批综合的和单项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了工作和管理标准。1993年,在核实、测算和分析数万个数据的基础上,又重新审核了定编、定员、定岗、定责、定工作标准、定考核办法的“六定”内容,进一步作了修订和完善。特别是结合“两则”、“两制”的实施,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模拟市场买卖关系的运行机制,使财务制度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在人事制度上,破除论资排辈的做法,打破年龄、文凭、厂内、厂外、固定工、合同工的界限,搬掉干部的铁交椅,实行聘用(聘任)制。按照“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原则,厂里先后解聘了40多名科处级以上的干部,破格提拔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还从社会上招聘了40多位“能人”。有7个厂级干部和129名机关人员到了生产一线。同时,实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通过年终述职、职工代表大会评议、工人逆向考核等办法,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
在用工制度上,我们推行固定工、轮换工、临时工、合同工、季节工等多种用工形式。1992年起结合实行上岗、试岗、待岗、待业的“三岗一待制”,推行全员合同化管理。厂里每年都要对全厂职工进行应知应会和操作考试。考试不合格,或者上岗期间完不成任务的职工,培训三个月。培训不合格,待岗减薪。待岗半年仍无人聘用的,只发生活费,半年以后自谋出路。1993年全厂试岗、待岗、待业人员有107名,精简富余人员240名,压缩非生产人员38名。1994年全厂又精简76人。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原则,打破了“大锅饭”,使职工收入由死变活,由静态转向动态。1987年以来,在分配制度的改革上,先后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奖金和部分工资浮动;第二步,推行全额工资浮动;第三步,实行工效挂钩全额浮动的岗位技能工资,使分配进一步向一线和技术岗位倾斜。目前,全厂实行了“标米质量计酬法”、“费用包干分成法”、“工资利润包干分成法”、“全额计件法”等8种形式的分配办法。织布分厂曾因分配制度不合理,一度影响了职工积极性,成了企业生产的难点。在试行“标米质量计酬法”以后,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职工也得到实惠,平均月工资提高了一倍多。1992年,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后,进一步拉大了一线与二、三线、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收入差距,使一线的最高工资比三线平均工资高出2.5倍。
(二)
企业生存靠产品,企业发展靠技术。1987年,我厂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坚持从长远利益出发,把正常生产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改造了织布、服装、纺纱、羊毛衫等10条生产线,扩建了条染和后整理生产线,兴建了制条和针织绒两条生产线。技术改造不仅没有影响生产,而且在大搞技改的1989年有10项指标还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为了淘汰性能落后的生产设备,确保产品上档次,上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我厂先后筹措大量投资,引进了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成套设备,建成了5000锭高档呢绒生产专线,使单位产量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1992年底又投资3400多万元,从瑞士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片梭织机,1993年,又投资2000多万元,从西德、西班牙、美国等国引进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和服装设备,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使毛纺后整理技术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由于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产品结构和经营结构已开始由单一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难度的技术复合型方向发展,高技术产品已占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加强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同时,我厂还努力创造条件,实行现代化技术管理。我们投资180多万元,从美国引进了高技术、多回路、大容量的大型电子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使条染、匹染、洗呢、煮呢、蒸呢、空调等关键工序实现了电子计算机群控。仅染色等三个项目,年创经济效益400多万元。这些项目都已通过国家鉴定,被认为在国际纺织工业上具有独创性和领先水平,获得了纺织工业部和甘肃省现代化管理和科技成果奖。1993年,我厂又投资200多万元,从国外引进了毛精纺产品计算机仿真设计和最佳配色系统等,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设计水平,杜绝了色差,而且产品设计时间由原来的三个多月缩短到十几天,改变花色品种仅需几十分钟。
(三)
一个企业的发展,产品结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日新月异的今天,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基于这种认识,兰州第三毛纺织厂通过狠抓市场信息、产品设计和缩短生产周期三个环节,落实产品开发经济责任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产品开发做到一周见小样,一月进市场,平均一天半开发一个新产品。同时,把质量作为产品的生命,强化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综合一等品率逐年提高。为了提高产品在国外的竞争能力,我们坚持使产品向系列化、多样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仅精纺呢绒产品就有28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10000多个花色。1994年我厂设计的一个全毛高档新产品,一面市,就引起了同行业的重视,全国20多个厂家都纷纷研制生产。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兰州第三毛纺织厂坚持立体经营,全面发展,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制定了“三个三”的发展战略。即产品经营上拓宽“三条龙”(毛精纺面料——服装一条龙,针织绒——羊毛衫一条龙,纺专器材一条龙);经营格局上采取科、工、贸“三位一体”;经营目标上实现“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产品出口,三分之一内销,三分之一深加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我厂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多个销售中心和10多个办事处,并在兰州闹市区建立了“三毛商业大厦”。为使产品能直接走向国际市场,还在瑞典的哥德保设立了分公司。同时,我厂还成立了毛纺研究所,建立了电子计算机中心和自动化工程公司。我厂已形成了科工贸一体的大纺织新格局,既做产品生意,又做技术生意和其它生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企业的经营向多渠道、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规模经济,我们联营了桃源修布厂、东川橡胶厂等几个集体企业,兼并了兰州毛针织厂,又出巨资购买了兰港毛衫有限公司其他几个股东的全部股份,成立羊毛衫厂,作为我们的全资子公司。同时,积极吸引外来资金,与广东纺织品公司、澳门顺明有限公司合资,准备建立年产100万件生产规模的服装厂,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
(责任编辑 吴春龙)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