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县委书记一般是不管钱的,县委和县政府的工作职能各有侧重。县委怎样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地方财政收入,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党中央多次强调,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那么党委对财政就不能不问,但也不能问得过细,关键是看你怎么抓、怎么问。我体会到,县委要十分关心聚财、生财、理财、管财问题。对财政要问清家底,调查研究,过问收支,给予支持。但不批条子、不画圈子,而是要共同研究和解决聚财的路子、生财的法子,配好管财班子,强化理财的脑子。要抓大不抓小、宜粗不宜细。党委怎样抓地方财力,从我们永嘉县的实践来看,我的体会有四条:
一、抓发展创业,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大生财的盘子
永嘉县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八山一水一分田,既是沿海甲级开放县,又是一个山区县;既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植的8个贫困县之一,又是财政收入的亿元县。对于这样一个正处在加速脱贫致富过程的县,如何聚财生财,关键是要把生财的盘子做大,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此来聚财生财。我们认为,做好财政工作,既要从税制、税源、征管等方面算帐,更要从经济发展路子、政策环境、基...
县委书记一般是不管钱的,县委和县政府的工作职能各有侧重。县委怎样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地方财政收入,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党中央多次强调,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那么党委对财政就不能不问,但也不能问得过细,关键是看你怎么抓、怎么问。我体会到,县委要十分关心聚财、生财、理财、管财问题。对财政要问清家底,调查研究,过问收支,给予支持。但不批条子、不画圈子,而是要共同研究和解决聚财的路子、生财的法子,配好管财班子,强化理财的脑子。要抓大不抓小、宜粗不宜细。党委怎样抓地方财力,从我们永嘉县的实践来看,我的体会有四条:
一、抓发展创业,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大生财的盘子
永嘉县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八山一水一分田,既是沿海甲级开放县,又是一个山区县;既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植的8个贫困县之一,又是财政收入的亿元县。对于这样一个正处在加速脱贫致富过程的县,如何聚财生财,关键是要把生财的盘子做大,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此来聚财生财。我们认为,做好财政工作,既要从税制、税源、征管等方面算帐,更要从经济发展路子、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算大帐。这几年,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投入3亿多元资金,勒紧裤带搞了水、电、路、桥、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和动工兴建了一批重点工程,为经济发展创造硬环境。在改革和发展中,有大公路才能有大企业,有大企业才有大财政;有公路的大循环,才有经济的大循环和财力的大循环。二是抓重点,上规模,鼓干劲,增税收。去年永嘉县遭受百年不遇的17号台风,造成直接损失10多亿元,光是瓯北镇工业直接损失就达2.45亿元。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及时制订了十条扶工政策,组成若干个工业小组赴企业察看灾情、解决问题、鼓劲助力。随后又召开灾后工业恢复重建誓师大会,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永嘉县股份合作企业多,它们产权明晰,机制灵活,风险自担。对这类企业的支持,除了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以外,主要是支持、关心、鼓励它们把企业办大。“大”才能有稳定的税源,你办厂增产值,我鼓劲增税收。今年3月,我们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分6个组,分赴200多家重点企业走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半年,我们评选出57家县级明星企业,出台了扶优扶强的政策,使其上规模、上水平,起到了把蛋糕做大,稳定财源的作用。
二、抓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明确聚财的路子
党委抓财力,要熟悉算盘上的18档珠子、学会算帐,更要从调查研究入手,着眼于算盘外的统筹兼顾,帮助业务部门明确聚财的路子。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永嘉县沿江以瓯北镇为重点的十几个乡镇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山区三十多个乡镇还比较贫困的实际情况,与县长、分管县长及财政部门商量探讨,提出了“保瓯北,促周围,宽山区、图发展”的财税工作总原则。这个原则针对性强,好操作,有利于开创一条合乎实际的聚财路子。针对永嘉县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财政压力较大等情况,对企业确定了宽严相济的政策,即组织财政收入既不能绷得太紧,又不能失之过宽,放任自流,而是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促进发展。针对永嘉县区域大,基础设施长期滞后成为瓶颈制约的实际情况,以及这几年工薪人员增资任务重的情况,正确处理吃饭与建设的关系,经过调查,我们提出了“财政资金垫底,引进开发资金为主,信贷资金补充,争取资金相辅”的思路,顺利地进行基本建设,争取了建设的时间速度效益。在开发楠溪江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些项目首先与县政府股份合作,财政资金铺底的做法,等项目一旦见效,财政引资的部分收回,然后转让投入新的项目,使有限的财力周转起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我们只给政策不给钱,把群众发动起来,把当地的优势发掘出来,以形成大社会办大财政,大社会办大教育,大社会办大公路的建设格局。对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由于县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我们就忍痛割爱,引进外资,多家开发。这样做,既兼顾了项目的社会效益,又取得以资金流带动物资流、经济流的效果。我们体会到党委抓地方财力,要调查研究定决策,立足创新出点子,拓宽思路来生财,从更高的起点、更大的范围、更多的角度,把握好加快建设、稳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关系。遇事与有关方面的同志多商量,形成大家关心地方财力,拓宽思路搞建设的局面。
三、抓综合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用好用活财力
综合协调是党委的重要工作职能,也是党委抓地方财力的重要手段,协调好大有效益。去年整个温洲地区遭受了17号台风,永嘉县损失很大,年底又面临增薪增资问题,财政状况十分严峻。为此,我们根据受灾的不平衡性,经过协调发出“重灾区不泄气,轻灾区再鼓气,无灾区加快发展出力气”的号召,在无灾和轻灾的上塘镇、桥头镇钮扣市场等地,动员企业家纳好税作贡献,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年末总税收仍达到1.83亿元,比1993年递增7.4%。在开源的同时,我们狠抓节流,台风之后县委作出不造办公楼、不买小汽车、不配贵重设备、厉行节约的12条政策规定,动员信贷资金、保险资金、预算外资金等全力投入救灾重建工作,使重灾的沿江十个乡镇短时间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为加快贫困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经过几次调查研究,集中各方面的意见,改单一靠财政资金补助扶贫为全社会扶贫,实现四个一点政策,收到好的效果。一是向上争取一点。我们既是贫困县,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偿还能力,要争取定向的扶贫信贷资金。二是预算外挤一点。我们建立了机关部门挂钩扶贫制度,要求部门要挂资金、挂项目、挂工作、挂班子建设。三是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留一点。比如对山区的农业特产税,我们采取先征后补的政策,年财政补贴400多万元用于开发红柿、早香柚、乌牛早茶叶、枇杷、杨梅等。这些办法调动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全县已种植30亩以上的经济特产基地1830个,共11.7万亩,不久以后就会产生很好的规模效益。四是大社会扶贫帮困筹集一点。今年我们将沿江地区的118个经济强村、农村资金服务部、房地产开发公司、县级明星企业与山区最贫困的118个村结成对子,开展一定三年不变的“一帮一、手拉手”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经济强村和厂长、经理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带队到结对村,为他们定项目,搞农业基地开发,招收工人,做到优势互补。仅这些活动预计一年可利用社会资金100万元。此举对于厂长经理来讲,他们认为结了对子、尽点扶贫帮困的美德;对于贫困村来讲,他们感到攀了亲家,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四、抓组织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配好管财的班子
党委为地方经济发展聚财理财生财,一个主要的办法是要配好班子,实现班子的团结、协调、效能,依靠他们的专业力量来为党委挑担子。有的地方税务干部因为征税被殴打了,我们抓调处,维护国税国徽的尊严。税制改革中,我们按照省厅的要求,及时配好地税、国税、财政的班子,做到班子早到位,工作早衔接。财税干部配备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我们严格按照干部的“四化”要求,在德才方面严格衡量、严格要求,讲政绩、讲实绩,把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对个别收人情税、关系税、方便税,甚至营私舞弊、徇私枉法的税务人员,我们就严肃查处,以儆效尤。对税收收入上不去的地方,我们不仅要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还要研究解决一些如团结问题、扯皮问题、指导思想问题、工作作风问题等非经济因素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有的问题不是发生在企业身上,而是发生在我们征管人员身上,对一些企业财务监督不严,对企业经济行为不甚了解,导致有税难收,漏税难补;有的财税所干部长期得不到交流,是老地方、老关系、老熟人,是铁饭碗、铁交椅、铁地皮,这就往往不公不正,不廉不实,对此就有必要进行干部的异地任职、岗位交流。
(责任编辑 江正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