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曹广亮 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到本世纪末,黑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职责。根据当前形势,结合省情,我认为财政部门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切入点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促进和支持效益型农业发展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生产总值能否实现翻两番。因此,财政部门要把支持农业的发展作为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首要任务。一是继续突出农业基础地位,重点增加农业投入。全省财政支农支出近年来一直高于全省财政总支出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投入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现已达中游水平。今后要继续坚持这一做法,并在预算执行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支农专项资金。同时,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多层次、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更多地向农业倾斜。二是继续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财政资金分配要进一步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好省内配套资金问题。三是依靠科技,大力支持发展“两高一优”效益型农业。财政部门应通过安排科技兴农启动费和省级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吸引社会资金等办法,大力促...
到本世纪末,黑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职责。根据当前形势,结合省情,我认为财政部门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切入点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促进和支持效益型农业发展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生产总值能否实现翻两番。因此,财政部门要把支持农业的发展作为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首要任务。一是继续突出农业基础地位,重点增加农业投入。全省财政支农支出近年来一直高于全省财政总支出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投入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现已达中游水平。今后要继续坚持这一做法,并在预算执行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支农专项资金。同时,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多层次、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更多地向农业倾斜。二是继续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财政资金分配要进一步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好省内配套资金问题。三是依靠科技,大力支持发展“两高一优”效益型农业。财政部门应通过安排科技兴农启动费和省级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吸引社会资金等办法,大力促进效益型农业的发展,实现以农促工,以工聚财,以财支农的良性循环。在具体项目选择上,重点发展瘦肉型猪、肉牛、果树、乳品以及养鱼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四是建立“五荒”开发基金,支持拍卖荒山、荒地、荒水、荒草和荒滩,对购买经营“五荒”的专业大户给予有偿扶持。五是积极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搞好农业、畜牧系统空白乡镇建设综合服务站和农业机械更新及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等。六是切实加强支农资金管理。主要是继续大力推行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对所有项目的立项、呈报、批复、监督、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及时获取信息,实施跟踪问效;坚持采取较低占用费率(实行行业、地区差别费率)、坚持体现国家的支农政策(不单纯以资金增值为目的)和坚持实行奖优罚劣政策,全力支持农业稳固发展。
促进和支持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乡镇企业具有低投入、高产出、快积累的特点,是经济加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扶持其发展,财政部门要实行“四个倾斜”。一是要在资金投入上向乡镇企业倾斜。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加快资金回收周转,争取到本世纪末对乡镇企业投资累计达到3.8亿元;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各级财政用于扶持乡企发展的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的数量;全省乡镇企业每年新增的税收,要有48%以上用于技改或新办企业;全省用于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星火计划、农业开发、贸工农一体化以及出口基地建设等项资金,也都要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从1995年起,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周转金每年要力保递增15%。二是要在激励政策上向乡镇企业实行重点倾斜。对乡镇企业用于高科技项目投入的贷款,同级财政可视财力状况,择优在一定时间内给予适当比例的贴息扶持。凡通过省科技市场技术鉴定、认可引进高科技成果的,投产见效后,同级财政可按一定比例,对引进成果的费用给予补贴。对支持发展民营、乡镇企业做出特殊贡献的科研单位和个人,要纳入“支持科技振兴奖”范畴,一视同仁,给予奖励。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引进外国智力开发补助基金”建立人员培训基金(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支持县级发展职业教育),帮助乡镇企业培养高级管理、技术人员,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兴办实体搞创收,提高自给水平。三是在税收政策上对乡镇企业按国家规定执行。对乡镇企业执行到1995年的减免税收返还政策仍然有效,实行税务征收、财政返还办法,坚持哪级所得哪级财政返还的原则,力争减免税额在年底前一次性全部返给企业。对乡镇到省政府确定的100个乡镇工业小区开办经济实体的,其应缴税收中地方留成部分(包括所得税),两年内全额返还企业。四是要在配套服务上向乡镇企业实行重点倾斜。主要是通过完善包扶责任制、加强收费罚没管理、建立技术项目库等措施,为乡镇企业搞好服务。
促进和支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搞活企业、提高效益
针对全省工业企业长期低速运行、效益不高的现状,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支持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上。一是支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嫁接、兼并、联合和相互参股等确有困难的,同级财政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视财力可能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嫁接改造方面,要特别鼓励支持本省企业向有实力的企业集团靠拢,向东南沿海市场发育较好、经济发达地区靠拢,向外贸企业集团靠拢,向国外企业靠拢。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中小企业采取租赁、承包等形式进行国有民营或拍卖给个人经营的,同级财政可采取一企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各级财政要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帮助企业搞好清产核资,开展资产评估,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条件。二是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企业精深加工和资源延伸能力。除继续用好、用活财政每年安排的技改周转金外,1994年省级财政在已安排的资金中,调剂1000万元,建立支持资源产业延伸项目专项周转金,以后每年递增10%;从1995年起省级挖革改资金要有较多增加,并从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项目贴息。这些资金重点用于工业企业搞资源精深加工,改善产品结构,壮大市场营销。对工业企业贷款投入高科技项目或通过省科技市场技术鉴定引进高科技成果为资源产业延伸、搞精深加工的,投产见效后,同级财政可按一定比例给予贴息和补贴支持。三是支持企业加快扭亏步伐,尽快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用好用活财政每年安排的1000万元扭亏基金,并促其发挥导向作用,增强企业自身的扭亏增盈能力。在工作措施上,突出抓好制糖、森工、粮食、外贸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大户的扭亏增盈工作,促其眼睛向内,练好内功,靠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四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偿还粮食财务挂帐。从1995至1997的三年间,省财政每年将拿出1亿元重点解决粮食企业的粮食(含饲料、食品)转化和精深加工,支持和促进粮食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各级财政还要在安排资金时,对商办工业给予倾斜,省财政“九五”期间继续投放更新改造周转金用于酱油、食醋行业的更新改造,以支持和促进商办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促进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
个体私营企业以其机制灵活、发展潜力大、易于同省外、国外企业对接等优点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三产业也以其发展迅速、适应市场规律成为经济发展中的“轻骑兵”。因此,财政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放宽放活财政政策。在资金投放政策上,财政扶持生产发展周转金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向个体私营企业与资源产业联营及开发高科技项目倾斜;向作为工业“第一车间”的种植、养殖业大户和专业户倾斜;向科技人员牵头领办的民办农技推广和农业科研单位倾斜。在税收返还政策上,对私营企业和贷款新上的资源产业延伸项目,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兴办经济实体的(含第三产业),同级财政可视情况给予一定期限的返还所得税照顾。在财政补贴政策上,对私营企业凡通过省科技市场技术鉴定、认可,引进直接为资源产业延伸服务的高科技成果的,其引进成果费用,同级财政可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私营企业用贷款上资源延伸高科技项目的,同级财政可视财力状况,择优在一定时间内给予适当比例贴息;对市场载体建设,同级财政可视财力状况,在一定时间内,给予部分贴息支持。二是要转变投放重点,增加资金投入,各级财政安排的周转金及预算外间歇资金要重点向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倾斜。在用好科技三项费用的基础上,拟增设三笔专用资金:省级支持资源延伸项目专项周转金1000万元,拟重点用于搞延伸项目的民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周转金;扶持民营企业周转金。三是在财政工作上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搞好服务。主要是利用财政涉及面广、信息灵通的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牵线搭桥当红娘等方法,帮助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个体私营企业加强财务核算,培训财务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制止非法集资摊派,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用,开展对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项目论证业务,强化社会监督,加强法制化管理。
(责任编辑 张沁)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