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黑龙江省财政厅办公室 齐齐哈尔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近两年来,齐齐哈尔市财政局紧紧抓住国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帮助地方偿还粮食历史挂帐的契机,配合粮食主管部门,不断加大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力度,提高经济效益,扭转了全市粮食企业连年大幅度超亏的被动局面。1992年,该市粮食企业实际亏损9740万元,比1991年减少了3105万元,下降24%,比当年亏损包干指标11427万元减亏1687万元;1993年在消化利率调高和执行新财务制度等增支因素1500万元的前提下,比包干指标减亏711万元。不仅连续两年做到不超不挂,并在省财政厅帮助下同时消化粮食历史挂帐13108万元,平均每年6658万元,使该市的粮食历史挂帐由1991年底的48835万元下降到1993年的23415万元。去年上半年,在消化各项增亏增支因素的情况下,该市(不含单列县)粮食企业净亏损3956万元,又比上年同期减少247万元,下降了6.24%。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层层负责认真抓扭亏。1990年以前,齐齐哈尔市粮食企业每年以超亏近3000万元递增,1990年当年粮食企业超亏达7414万元。粮食亏损长期居高不下,不仅使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也给地方财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解决粮食超亏问题,自1991年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力度,...
近两年来,齐齐哈尔市财政局紧紧抓住国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帮助地方偿还粮食历史挂帐的契机,配合粮食主管部门,不断加大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力度,提高经济效益,扭转了全市粮食企业连年大幅度超亏的被动局面。1992年,该市粮食企业实际亏损9740万元,比1991年减少了3105万元,下降24%,比当年亏损包干指标11427万元减亏1687万元;1993年在消化利率调高和执行新财务制度等增支因素1500万元的前提下,比包干指标减亏711万元。不仅连续两年做到不超不挂,并在省财政厅帮助下同时消化粮食历史挂帐13108万元,平均每年6658万元,使该市的粮食历史挂帐由1991年底的48835万元下降到1993年的23415万元。去年上半年,在消化各项增亏增支因素的情况下,该市(不含单列县)粮食企业净亏损3956万元,又比上年同期减少247万元,下降了6.24%。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层层负责认真抓扭亏。1990年以前,齐齐哈尔市粮食企业每年以超亏近3000万元递增,1990年当年粮食企业超亏达7414万元。粮食亏损长期居高不下,不仅使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也给地方财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解决粮食超亏问题,自1991年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力度,市政府连续几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粮食扭亏增盈问题。在借鉴兄弟地市抓粮食扭亏增盈工作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该市粮食企业实际,制定扭亏增盈工作方案,落实扭亏增盈工作目标,并以此作为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的主要政绩进行考核,强化了责任机制和制约机制、促进了扭亏增盈工作的开展。与1990年相比,当年就减少超亏3920万元。
初战告捷增强了信心,从1992年起,市政府对粮食企业的扭亏增盈实行了责任目标管理:先由县政府与市政府签定不超亏、不挂帐保证书,市政府向各县政府下达扭亏增盈工作任务,然后市政府再向省政府鉴定不超不挂保证书,明确了粮食扭亏增盈目标。核心是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决定,在稳住市区粮食企业不超亏不挂帐的同时,工作重点放在县级粮食企业扭亏增盈上。主管市长坚持经常深入各县进行调查研究,帮助研究制定增收节支措施,落实扭亏增盈指标。去年年初,针对亏损包干指标削减,利率上调,执行新财务会计制度和新税制,粮食企业扭亏增盈难度增加的实际,为确保削减后的亏损包干指标落到实处,市财政局会同粮食主管部门,深入到各县和市区企业调查研究,帮助制定扭亏增盈措施。针对个别县(市)在制定扭亏增盈工作计划中存在着收入没打足、支出打得过多等问题,提出了狠抓议价销售、清理回收资金、合理分流人员等意见和建议,重新测算了收支大帐,挖掘增收节支潜力1540万元,将扭亏增盈指标落到了实处。
(二)深化改革,细致挖潜力。为了完成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任务,市财政局紧紧抓住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强化扭亏增盈风险意识和提高粮食部门整体经济效益等关键环节,加大了改革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在市区实行了粮食企业全行业承包办法。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财政局会同粮食主管部门,在分析、测算、论证的基础上,从1991年开始,对市区实行全行业承包。将核定的亏损指标包干给市粮食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下实行定额补贴经济责任承包。增强了企业责任感,调动了扭亏增盈工作的积极性,首先从市区打开了局面,遏制住了粮食企业超亏逐年增长的势头。1991年,当年市区粮食亏损就比上年减少47%。二是逐步完善承包办法,实行粮食经营机制改革试点。为了解决多年来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相混淆、束缚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问题,1992年初市政府决定,继续深化市区粮食体制改革,制定了市区粮食改革试点方案,成立了市粮食购销总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市政府对总公司实行市区全行业经营粮油亏损总额包干,减亏留用、超亏不补,一定4年的管理办法。同时,还明确了几项政策规定:①以贷款、借款(财政周转金)进行的项目改造,用新增效益还贷;②调整企业留利比例;③总公司可在总包干指标内确定所属企业的补贴标准,盈亏指标,可以集中所属企业的专用基金,平衡使用。通过深化改革,使粮食部门1992年首次大幅度减亏,实现当年不超不挂,一举甩掉了超亏帽子。三是制定和兑现政策,实行全员风险抵押。为了强化粮食减亏增盈工作的风险机制,1992年将粮食扭亏增盈工作纳入了市政府进档达标工作考核,实行全员风险抵押。粮食部门的干部、职工按不同数额交纳风险金。年终,企业内部班组完不成包干指标,由企业按比例扣缴职工的风险金,企业完不成承包指标,由粮食局按比例扣缴企业的风险金,全系统完不成任务,按一定比例逐级扣缴风险金,用以抵补超亏。1992年至1993年,该市粮食系统与省定亏损包干指标相比共减少亏损2068万元。同时,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对减亏县及市区减亏企业共兑现奖励资金48万元,调动了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扭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搞好服务,积极支帮促。近几年来,齐齐哈尔市财政局从搞好服务出发,采取支、帮、促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了企业弥补亏损和偿还挂帐的能力。一是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为企业创造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市财政局针对粮食企业超亏挂帐多、负担重及地方财政补亏能力差的实际,利用省征收粮食经营补偿费弥补粮食亏损和还挂帐的政策,主动与税务、银行等部门加强联系,协调解决征收中的具体问题,共征收补偿费2060万元,弥补了粮食企业超亏挂帐,减轻了企业及财政负担。此外,市财政还对粮食供应企业实行倾斜政策。在处理超亏挂帐时,优先解决粮供企业的挂帐。1992年至1993年,共为粮食供应企业处理超亏挂帐1069万元,使其轻装前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二是筹措资金,扶持粮食企业转向经营。随着粮食购销价格的调整,结束了粮食企业多年来靠平价经营吃财政补贴的历史,粮食企业特别是供应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市财政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举办多种经营项目,发展第三产业。1992年至1993年,该市财政部门筹措资金3000万元,重点扶持了粮食企业18个生产经营项目,均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为市直盈利大户、财政支柱企业制油厂投入资金1250万元,支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使该厂1992年至1993年,共实现利润432万元,为全市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做出了贡献。三是严格监督粮食退库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财政部门每次拨付退库资金时,都与粮食、银行等部门配合,下发文件,并指定专人负责,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亏损退库资金专款专用。四是积极为粮食扭亏增盈提供配套服务。几年来,齐齐哈尔市财政局主动与粮食部门配合,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技改项目的考察与论证,研究制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办法。针对该市第一制粉厂生产设备陈旧、供热系统阻碍生产、产品质量低的问题,财政局与市粮食局一起,多次进行考察和论证,并主动向省、市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多方筹集资金810万元,对该厂制粉设备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后每年新增利润50多万元。五是强化监督,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在坚持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财政部门每年都抽调一部分业务骨,组成检查组,对全市粮食企业进行一至两次的财务大检查。通过检查,及时纠正和处理了一些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去年上半年,在对部分县粮食企业的财务检查中,发现存在收入不进帐、资金体外循环以及动用平价库存等违纪问题。对此,市财政局及时进行了纠正和处理。在对克山、依安等县的财务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在新旧财务体制转换对接中多吃国家资本金652万元,经与市粮食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后,及时进行了调帐处理,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为增强粮食机关、事业单位过紧日子的紧迫感,去年年初市财政局还对市直粮食机关、事业单位的经费指标重新清理、核定,压缩了差旅费、车辆消耗费、邮电费、医药费等开支,削减经费计划指标38%,比上年节省开支30%,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粮食企业的生产经营上。
(责任编辑 江正银)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