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湖南省娄底地区财政系统,提起羊怀芝,人们无不交口称赞。
羊怀芝担任地区财政局长8年,全区财政收入从1.6亿元增加到4.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4%;他率先推行“合力生财,群体聚财,科学理财,自求平衡”的财政工作方法,取得了全区连年收支平衡的好成绩,省委、省政府领导明确提出,要认真推广娄底地区财政收支、平衡的经验;他领导的地区财政局曾多次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单位,去年又被财政部、人事部授予“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他本人也先后两次获得地级记功奖励,两次被地直机关党委、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又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了解羊怀芝的人都知道,他的每一项成就,都是拚命干出来的。
1978年建区的娄底地区下辖五个县市,经济实力薄弱,直到1986年羊怀芝出任地区财政局长时,全地区财政收入仅16418万元。他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项事业都需要资金支持,继续维持已保持了8年之久的收支平衡局面很不容易。穷家难当,财政局长虽被不少人奉为“财神”,其实他是一个十足的“穷财神”。
穷则思变。羊怀芝认为,要摆脱娄底地区财政的困境,一是要坚持以收定支...
在湖南省娄底地区财政系统,提起羊怀芝,人们无不交口称赞。
羊怀芝担任地区财政局长8年,全区财政收入从1.6亿元增加到4.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4%;他率先推行“合力生财,群体聚财,科学理财,自求平衡”的财政工作方法,取得了全区连年收支平衡的好成绩,省委、省政府领导明确提出,要认真推广娄底地区财政收支、平衡的经验;他领导的地区财政局曾多次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单位,去年又被财政部、人事部授予“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他本人也先后两次获得地级记功奖励,两次被地直机关党委、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又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了解羊怀芝的人都知道,他的每一项成就,都是拚命干出来的。
1978年建区的娄底地区下辖五个县市,经济实力薄弱,直到1986年羊怀芝出任地区财政局长时,全地区财政收入仅16418万元。他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项事业都需要资金支持,继续维持已保持了8年之久的收支平衡局面很不容易。穷家难当,财政局长虽被不少人奉为“财神”,其实他是一个十足的“穷财神”。
穷则思变。羊怀芝认为,要摆脱娄底地区财政的困境,一是要坚持以收定支,不乱花一分钱,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二是要大力培植财源,打好经济增长的基础。
一上任,他就针对前几年存在的“赤字无害”、“赤字难免”、“平衡吃亏”等模糊认识,先后多次组织和发动“党政领导谈平衡,专家学者论平衡,实际工作者议平衡”的大型理论研讨活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讨论“赤字是否无害”、“赤字是否难免”、“平衡是否吃亏”等问题,引导全区上下左右认真澄清了模糊认识,坚定了收支平衡信心。在强化平衡意识的同时,他向行署提出了自求地方财政平衡的四条措施,一是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坚持“以收定支,量财办事,收支平衡,留有后备”的原则,不打赤字预算;二是预算确定以后,行署专员与各县市长签订收支平衡责任书,作为县市政府领导任期目标检查考核指标;三是政策上鼓励平衡,地区财政每年拿出部分财力奖励当年平衡的县市,支持县市生产建设事业;四是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为全区财政平衡作贡献。这些措施经行署批准在各地实施后,对确保全区收支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财源建设是财政平衡的基础,不抓财源建设等于空谈平衡。财源建设搞好了,财政收入才能有众多的“活水源头”;财政收入多了,才能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了,又继续形成新的众多的“活水源头”。只有这样,方能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求得地方财政的动态收支平衡。1986年,羊怀芝上任伊始,就带领五人小组对当时财源基础比较薄弱的双峰县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查研究。通过艰苦细致的座谈访问,弄清了双峰县财源基础薄弱的根本原因,亲手写出了《双峰县财源建设若干思考》,提出了加强双峰县财源建设的措施,引起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双峰县财源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1987年,三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创办了全地区第一家私营工业企业。羊怀芝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经济和财源的新的发展点。创业初期,他就来到了这个厂,并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为企业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植,使企业资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企业越办越兴旺,越办越红火,从而发展成为年产值过两亿元闻名三湘的湖南省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1991年,当全省“3581”财源建设工程实施后,他一方面广泛深入调查,提出了依托涟源钢铁厂、涟邵矿务局、金竹山电厂等大中型企业,利用湘黔、娄邵铁路的交通优势和本地矿藏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试点支持,贴息扶植,信息服务”等措施,大力扶植乡镇、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全区仅乡镇企业产值就完成66亿元,比上年增长80.2%,乡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56%,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7%。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县乡财政收入上台阶活动,发动和组织县乡财政部门自下而上编制规划,采取以县促乡、以乡保县的办法,同时狠抓措施落实,促使去年全区五县市财政收入在原来的起点上分别登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娄底市、冷水江市一年一个新台阶,并突破了亿元关。
他一贯坚持“群体聚财,截流堵漏”的观点。他要求财政部门积极聚财,增强积聚财源的总枢纽功能。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一季“开门红”、二季“双过半”、三季过“八十”,四季“满堂红”和“县市长包片,财税局长包区乡、财税干部包单位”的责任制,有效地激发了政府领导,财政干部聚财的积极性。他多次组织“支帮促”服务小分队,深入重点单位,指导企业积极聚财。针对近年来各级财政面临的“收入难上去,支出涨幅高,要钱呼声大”的现实,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杠杆作用,运用“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等优惠政策,鼓励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正常的、合法的渠道积极开拓多种形式的聚财渠道,积极聚财,增强自我补偿功能。不知从哪一天起,他得了“铁公鸡”的外号,虽说不雅,但也贴切,他掌管全区的财权,一分一厘都花得明明白白,不该花的钱,他一毛不拔;该花的钱,他一分不少,十分慷慨。去年,全区挖潜改造资金支出541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倍,支援农业生产支出5087万元,比上年增长38%,有力地支持了全地区后续财源的建设。
羊怀芝说,当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廉政,要有忘我无私的精神,要能正确对待权力,“公生威”,“廉生明”,正人须先正己。
上任局长以来,财政局两次分房,按级别、职称、职务、工龄等条件,他完全可以分到一套面积大、条件好的楼房,但他坚持住在由旧办公楼改造的既不成套,采光也不好,连阳台也没有的住宅里。最近,职工住房制度改革,机关有新建的三室一厅出售,局房改领导小组一致研究决定要他搬进新房,不少好心的同事也劝他应该换一换房子了。但他认为需要住进新房的同志较多,作为局领导,应有先人后己的牺牲精神,于是谢绝同志们的好念,坚持不去住新房。在一些生活琐事上,他也严于律己。他坚持不配局长专车,根据工作需要使用车辆;在外出和下乡时,吃饭讲简便,住宿讲节约,从不乱花国家一分钱,并按规定标准交纳伙食费;连使用办公室,他都主动要求到采光、通风等条件差的房间去办公。
财政局是个管钱的单位,在给钱的问题上,他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每项预算支出的追加,各项周转金的发放等,总是先由分管科室、分管局长拿意见,然后再讨论决定。从未见过他为帮某个单位要钱说过情,打个招呼,特别是对自己的亲朋好友要求更严。一次,他的亲侄女抱着满有把握的愿望来找他借5万元周转金做生意,他不但坚持不借,而且对其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使其心服口服地回家了。
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羊怀芝,只有初等文化基础,他之所以能出色地完成任期目标,凭的是一股钻劲和闯劲,凭的是刻苦的理论探索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凭的是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凭这些,使他成了全局上下勤政的楷模。但长期操劳,终于积劳成疾,体重还不到50公斤。医生多次嘱咐他注意多休息,少熬夜,但他从未在家休息过一天。1990年底,他病得实在难以支持工作,医生开出住院证明,但他只要求医生吊了一天盐水,又开始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为了在年底前落实好当年的财政收支,实现县、市财政平衡,他不顾体弱天寒,率领预算科的同志跑遍了全区各县市。有些好心人劝他说:“老羊,你很快就到60岁了,自己身体又不好,就别那么认真了”。他却说:“正是没几年可干了,才更应该抓紧时机,干得更认真一些。”他认为,自从站在镰刀斧头红旗下宣誓时起,他的一切就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一个神圣的组织,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辉煌的事业,为了她,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老骥伏枥”,也当“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