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如何保证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四川省宣汉县昆池区财政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狠抓财源建设,既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又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从1991年起,连续三年实现当年收支平衡,走出了一条促产增收的新路子。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昆池区是一个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无稳定骨干财源的农业区。面对困难,财政所将促产增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并积极争取区党政领导的支持,建立了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所负责具体工作的促产增收领导小组。他们结合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农税促产增收万人万件事活动》的要求,开展“一人一件事”活动,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分片包点,明确促产项目和企业。去年,全所27名财政干部人人有具体促产项目、生产联系点和增收目标,共包驻10万斤以上的产烟村10个,茶酒厂13个,增创税10万元,人平4000元,比上年增加一倍。他们还制定了促产增收项目分布示意图,标明促产项目名称、责任人、增创产值税利数,以便相互督促落实。为使促产增收目标落到实处,他们实行了“定人、定责、定产值、定税收、定奖惩”的“五定”责任制,并交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年终超额完成增收指标的,抵押金如数退还,并按创税指标超过数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完不成的按差额百分比例抵扣风险抵押金,促使大家克服困难,确保实现促产增收目标。
2.筹措资金,发挥效益。他们将融资支持经济发展作为促产增收的一个手段,转变单纯依靠本级财政融资的观念,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筹措促产资金。在压缩预算内支出,挤出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采取“专户储存、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办法,从1991年起将61个区级单位近200万元零星分散的预算外资金聚集起来,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去年先后为7个酒厂、5个茶厂、1个煤厂融资140多万元,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矛盾。向地、县财政部门争取促产资金和发动促产对象自己投资、投劳,也是昆池区财政部门融资促产的重要方法,近几年来共筹措促产资金300多万元。在资金使用、管理上,他们按照“促产对象申请立项、可行论证、政府担保、签订合同、有偿使用、定期回收”的程序和原则,重点用于发展骨干农税品种,培植基础财源。昆池乡农修厂是一家停产多年的乡镇企业,去年财政所深入该厂分析停产原因,帮助寻找生产门路,建立各种管理制度,融资6万元恢复生产,企业终于起死回生,当年创产值40多万元、税收4万元。
3.落实项目,培植财源。昆池区财政所从优化、改善财源结构出发,确立了“以短养长、以长补短,培植稳定可靠财源”的促产思路,近期以促产增收联系点为重点,搞典型引路,集中资金、人力、物力投向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狠抓油菜、烟叶、茶叶、酒类等收益大、创税高的短期骨干财源项目,保证财政当年收支平衡。近几年来,财政所配合区乡党政部门一起抓,改造了8000亩低产茶园,建成1500亩高产茶园丰产片;发展年产烟叶10万斤以上的村10个,种烟大户386户。去年全区烟叶产量达250万斤,为农民增收300万元,税收75万元,占工商税收的40%以上,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财政部门的支柱财源。在促产过程中,他们一方面立足当前,一方面着眼长远,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了改变单一的财源结构,以及财政“靠天收”的局面,他们配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植后续财源,狠抓项目建设,发展“桑、果、牧、林、魔芋、蔗糖”支柱产业,协助区乡党政部门开发天台乡1万亩干果基地,双柏乡3千亩五倍子经济林木基地,龙观、平楼乡为中心的5万亩“篁木竹海”基地,3千亩魔芋生产基地,龙观、五宝乡跑马坪农工商牧业基地,昆池乡1万亩蚕桑基地以及1.4万个庭院经济。同时积极融资兴办天台、龙观、区精制茶厂等骨干乡镇企业,这些项目至“八五”期末,将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财源。
4.多方促产,真抓实干。昆池区财政所在促产增收过程中,深入生产销售全过程,利用财政联系面广、信息灵的优势,帮助企业打开销路,基本上包销全区的茶叶、白酒。为了强化融资管理,他们配备8名专管员,进行跟踪调查,监督资金使用,保证促产资金有效回收。在项目建设上逐项拟定生产计划,匡算财税收入,签订产销合同。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促产,拓宽了促产渠道,取得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如融资对茶河乡低产茶园和制茶厂的改造,去年春季优质茶产量达到2.5万公斤,总产值25万元,创税6.25万元,生产的“当春绿茶”、“当春碧芽”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补白:
宋包公在拒收皇帝为他送的60寿辰寿礼时,题诗日:
铁面无私丹心忠,
作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
拒礼为开廉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