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由于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收费管理工作政出多门,“乱收费”现象得不到有效的制止,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在这种情况下,鞍山市政府把规范和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做为深化财政改革的突破口,于1992年9月份成立了隶属于鞍山市财政局的鞍山市收费站,1993年9月更名为鞍山市收费管理局,负责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征收管理,建立了新的收费管理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实现了收费资金管理“收支两条线”的科学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扩大舆论宣传,提高按章缴费意识。鞍山市收费管理局成立之后,一些收费单位和主管部门对此缺乏正确的理解。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和法规;宣传加强收费管理的重要意义。我们连续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宣传成立收费管理局的重要性及其职责、任务,扩大收费管理局的影响,并对国家和省明文规定取消的268项收费项目登报公布。通过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举报、制止“乱收费”的意识,增强了委托收费部门自觉缴费、按章缴费意识,形成了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乱收费”的局面。同时,我们又加强了对收费管理局的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使大家认识到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是国家治理“三乱”保证正常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是一项非常光荣和艰巨的工作任务,从而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稽查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为了加强收费的执法检查,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隶属于鞍山市收费管理局的鞍山市收费稽查大队,同时建立了条块结合、上下结合、分级负责的收费稽查执法监督检查网络。近一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20人次,处理“乱收费”违纪事项48起,对群众反映大、收费管理比较混乱的教育、城建、公安、交通等系统的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和检查,对重大的乱收费事项进行了严肃处理。为确保收费按规定足额上缴财政,对那些不按规定要求及时上缴、欠缴、坐支、转移费款等跑、冒、滴、漏违纪现象,收费稽查人员配合收费征管人员进行了执法检查。一年来,共查出跑、冒、滴、漏费款达1200多万元,罚没收入3万多元。
三、扩大征收范围,落实直接征收工作。经过调查,鞍山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00多种,其中,行政性收费项目365种,年收费总额3亿余元。为了摸清底数,确定重点征收项目,鞍山市财政局抽调了近20人组成5个调查组用一个月时间对全市45个主管部门197个收费单位近两年的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这些单位除少数费款实行了专户存储外,大部分费款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坐支现象严重。财政局对调查的197个收费单位进行分类排队,选出其中收费额较大,收费比较集中的项目纳入收费管理局直接征收。一年来,纳入收费管理局直接征收的收费项目逐步扩大到175项,年收费额由原来的6000万元增加到2.2亿元。到1993年9月末已实现收费额1.82亿元,完成年收费额的84.3%。
四、加强基础工作,完善征管制度。为了促进收费征管工作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根据鞍山市的具体情况先后拟定了《鞍山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管理实施细则》和《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管理的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从制度上明确行政事业性收费征收管理具体范围、内容和办法。如从管理权限上明确了鞍山市收费管理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资金、票据、稽查实行统一管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票据、许可证审批和管理明确了具体规定;在收费资金和财务管理上坚持了统收统支、统一管理,建立收费专户,实行收费财务报表制度;建立健全了票据管理制度,实现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由鞍山市收费管理局统一审定、印刷、发放、销毁等;从执法监督上明确了收费稽查是财政收费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令、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收费单位和个人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一项管理制度,并设立公开举报电话,接待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举报事项。
为了加强收费减免管理,刹住人情减免风,市政府制定了收费减免的有关规定,明确了收费减免的政策界限和尺度,建立和完善了收费减免申报和审批制度,刹住了以往多头减免、人情减免现象,堵住了费款的流失。与此同时逐步完善了“收费通知单”、“收费项目计算表”、“收费缴款函”、“收费稽查通知书”等基础工作,促进了收费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五、提高服务质量,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了使收费管理局在全市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赢得收费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我们建立了内部管理制约机制,增加收费管理透明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收费征管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在管理上,建立了“五公开”制度,在服务上创造“三个一流”。“五公开”办公制度是: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收费政策公开、收费范围公开、收费征管人员的职责公开。“三个一流”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率、一流的质量。我们还制定了收费征管人员廉政建设守则,严禁“吃、卡、要、拿、占”等不正之风。一年来,收费征管人员拒吃请30多人次,拒收礼物12起,还建立了公开办公日制度,做到了手续完备,马上就办,受到了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赞扬。
六、规范票据管理,扩大发行范围。设立专人负责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票据管理工作,确定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定点印刷厂,防止票据流失。对全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从审定、印刷、发放、登记到销毁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同时积极扩大票据发行,采取舆论宣传、送货上门、监督检查等手段,使全市票据发行数量大幅度增加,去年前9个月,共发行票据26万本,全市各个收费单位都购买了统一收费票据。票据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正常化的轨道。
七、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行政性收费实行直接征收后,这部分资金通过收费管理局统一上缴财政,由财政部门安排使用,实行收钱与花钱分离,真正实现了收支两条线。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确保这部分资金的所有权属于财政部门,统一由财政部门安排使用,扩大了财政部门直接调控的范围。二是有利于减少乱收费行为。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各单位支出由财政部门核定,不再和单位收入挂钩,各单位收多收少都不影响正常的支出,避免过去为了小团体利益而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标准的现象。三是能够促使各收费单位节约使用资金。由于支出指标由财政部门核定,改变了过去各单位将收费资金吃尽花光的现象。各单位要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必须千方百计节约使用资金。四是实现了财政部门内部相互制约的机制。由于收费管理局只收不支,财政局各专业处只支不收,避免了收支由一个部门统管可能出现的弊端。为了满足各项支出所需资金,各专业处经常向收费管理局了解各项收费进展情况,督促收费管理局及时划缴入库,加强了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