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连续保持了省级先进企业称号的江西省鹰潭市磷肥厂,是一户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现有在职职工1050人,在鹰潭市企业中属上缴税利大户之一。1992年,该厂努力克服市场疲软、多种原材料提价等不利因素,使生产经营更上一层楼,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49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7.11%,比上年增长9.11%;实现税利256.9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23.61%,比上年增长21.7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5700元,比上年提高12.41%;资金利税率为10.72%,比上年增长15.4%。
一、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为了搬掉干部的铁交椅,该厂首先在厂部机关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经过定编定员、测岗评岗、民主考核、自报志愿、竞争上岗等程序,使厂部机关由原来的24个科室精简合并为17个,机关干部由原来的104人精简至73人,并逐步实行了干部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又对车间生产工人进行了优化劳动组合,实行竞争上岗的办法,使全厂完成了人事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收入分配上,该厂从1992年3月开始,将每个职工月收入的50%进行浮动,每月考核各生产单位的生产情况及经济技术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由此决定其浮动收入的多少,并规定经济效...
近几年连续保持了省级先进企业称号的江西省鹰潭市磷肥厂,是一户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现有在职职工1050人,在鹰潭市企业中属上缴税利大户之一。1992年,该厂努力克服市场疲软、多种原材料提价等不利因素,使生产经营更上一层楼,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49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7.11%,比上年增长9.11%;实现税利256.9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23.61%,比上年增长21.7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5700元,比上年提高12.41%;资金利税率为10.72%,比上年增长15.4%。
一、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为了搬掉干部的铁交椅,该厂首先在厂部机关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经过定编定员、测岗评岗、民主考核、自报志愿、竞争上岗等程序,使厂部机关由原来的24个科室精简合并为17个,机关干部由原来的104人精简至73人,并逐步实行了干部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又对车间生产工人进行了优化劳动组合,实行竞争上岗的办法,使全厂完成了人事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收入分配上,该厂从1992年3月开始,将每个职工月收入的50%进行浮动,每月考核各生产单位的生产情况及经济技术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由此决定其浮动收入的多少,并规定经济效益好而增发的浮动工资原则上不封顶。在一次分配的基础上,各单位再按工种、岗位划分档次,将工资收入与职工的贡献大小挂钩,实行“二次分配”后,从而减少了铁工资含量,较好地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在实行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该厂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充分依靠和相信群众,大力做好安置工作,使改革落在实处。为了尽量照顾一些做过积极贡献的老职工的利益,以及安置好竞争上岗后出现的富余人员,该厂制定并实施了《职工厂内退养规定》和《妥善安置厂内富余人员规定》等配套措施,稳定了职工思想。
为了有效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加速资金周转,该厂于1992年开始实行厂内银行管理办法,并逐步强化管理工作,规定厂内基本经济活动要经过厂内银行,把银行的监督、控制、信贷、结算等职能和手段引入企业内部。厂内银行运行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是理顺了厂内各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提高了大家对经济核算和经济效益的认识,二是提高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部门的资金周转率,保证了赢利产品对资金的需求;三是使各管理部门的定额费用在使用过程中更具有计划性,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四是节约了支出,1992年在产值、税利比上年增长的同时,企业管理费则大幅度下降,在增收节支上收效显著。
同时,该厂对发展第三产业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成立了第三产业总公司,下辖几个分公司,即生活服务公司、物资经销公司、运输服务公司、建筑装潢和设备维修安装公司等,使企业既可以对内服务,又可以对外经营,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创收能力。
二、坚持科技兴厂
1992年,该厂紧紧依靠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积极推进以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新技术运用、产品创优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改工作,取得了产品开发快、经济效益增长快、企业后劲增强的可喜成绩,初步改变了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的面貌。一是投资46万元,于1992年10月中旬顺利地完成了氨基酸10吨技改配套工程,该生产线产量在11月份就突破了一吨大关,获得产值80多万元,税利20多万元。二是根据市场需求,植革分厂及时研制出了三种新潮植绒布,这些新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畅销,1992年植绒系列产品完成产值1090万元,创税利10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2%、10.4%。三是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开展“主人翁技术攻关活动”,向科学技术要效益。在厂工会的组织下,技术攻关共获得31项成果,都受到了厂里的表彰或奖励,创经济效益30多万元。四是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全厂有36个工种、291人参加了这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
三、加强质量管理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1992年该厂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加强质量管理。一是从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着手,利用广播、墙报、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使广大职工牢固地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从而使“质量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二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销售,并把产品质量管理和考核列入经济责任制中,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的管理办法,严把质量关。三是严格了工序管理,主要产品的工序管理达到90%以上,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为植绒车间在人造革上植绒时,由于加强了对落毛工序的控制,使产品合格率由7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四是开展了群众性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全厂成立了16个QC小组,获QC成果13项,这些成果运用于生产后,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