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任秀峰 梁演效 洪加才
[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来,黑龙江省讷河市财政局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坚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的指导思想,采取各种强化措施,促进增收节支,连续多年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财政收支平衡。1992年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8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当年净结余71万元;今年上半年本级财政收入实现21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财政局连续五年在市目标考评中被评为一类单位,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市职工劳模大会先进单位。
一、倾斜投入,培植财源。讷河市财政局坚持财政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思想,把培植财源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他们对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都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予以资金投入上的倾斜。
一是向乡镇企业倾斜,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近三年来每年投放乡镇企业的财政周转金都在100万元以上,仅今年上半年,就向乡镇企业重点项目投放财政周转金110万元,有力地扶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培育了新的财源。上半年,乡镇企业实现产值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3%;实现利税35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4%。
二是向农业开发倾斜,引导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大农业方向发展。1992年,财政支农支出480.6万元,比上年增长...
近年来,黑龙江省讷河市财政局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坚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的指导思想,采取各种强化措施,促进增收节支,连续多年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财政收支平衡。1992年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8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当年净结余71万元;今年上半年本级财政收入实现21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财政局连续五年在市目标考评中被评为一类单位,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市职工劳模大会先进单位。
一、倾斜投入,培植财源。讷河市财政局坚持财政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思想,把培植财源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他们对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都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予以资金投入上的倾斜。
一是向乡镇企业倾斜,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近三年来每年投放乡镇企业的财政周转金都在100万元以上,仅今年上半年,就向乡镇企业重点项目投放财政周转金110万元,有力地扶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培育了新的财源。上半年,乡镇企业实现产值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3%;实现利税35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4%。
二是向农业开发倾斜,引导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大农业方向发展。1992年,财政支农支出480.6万元,比上年增长57.3%。运用这些资金,全市购置农机具488台(件),开发水田1万余亩,改造低产田4.5万亩,增加灌溉面积1.5万亩,并完成了红太渠首和运河联网等项工程建设,使农业生产获得了第十个丰收年。今年,支农支出比例又由上年占财政总支出的3.6%提高到5.8%。
三是向工业技改倾斜,努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去年以来,财政投入工业技术改造资金586万元,落实讷河制药厂新型感光材料、印刷厂四色胶印、淀粉厂预糊化淀粉、农机厂人造金钢石、大兴公司瓦饼生产线等11个技改项目。通过技改挖潜,全市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5%;实现利税192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5%。
四是向新产品开发倾斜,提高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先后选定上马六个高起点、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并投入新产品开发科技经费3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兴市的发展。蚕蛹软化、水果声光电子保鲜等科技项目已获取国家专利,助滤剂等新产品已投入生产,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二、加大力度,抓好扭亏增盈。近几年来,讷河市有些企业效益不高,亏损严重,一直困扰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地制约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为解决这一问题,财政局把企业扭亏增盈作为振兴地方财政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健全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参加的扭亏增盈领导小组。在财政局设立了扭亏增盈办公室。明确了切实抓好扭亏增盈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做到指标到位,责任到人。
二是抓盈亏大户,推进“一九八”工程。今年,讷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抓18家盈亏大户(1家利税千万元、9家利税百万元、8家扭亏企业)的“一九八”工程,财政局把这18家市属工业企业作为扭亏增盈的联系企业,积极帮助这些企业制定落实扭亏增盈措施,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各种形式投入资金580余万元,推进了“一九八”工程的顺利实施。上半年18家企业实现产值899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3%,占市属工业产值的93.9%;实现利税8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占市属工业利税的84.5%。特别是8家扭亏企业扭亏效果显著,已有4户企业扭亏为盈,4户企业实现减亏。上半年,8家企业实现产值42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7%;亏损13.6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203.3万元,减亏93.7%。
三是转换经营机制,采取超常规措施抓扭亏。讷河财政局积极配合市经委、体改委等部门进行企业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促进了企业改革的深化,全市工商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租赁经营、股份经营、联合经营的新路子,同时关停、兼并、破产、转产了一批扭亏无望的企业。水泥厂实行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后,企业效益猛增,上半年实现利税9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6%,一改多年亏损的落后面貌。
三、密切配合,强化征管。讷河财政局把税收征管作为确保财政平衡的重要环节来抓,重点是强化两大税收征管:
一是强化工商税征收。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纳税情况大检查,去年共清缴出应纳税额38万元。协同税务部门对全市的税源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税源底数,发现了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偷漏跑冒税款,拓宽了税收面。配合税务部门逐户清理陈欠,抓陈税回收,对不能完成任务的乡镇企业通过抵拨乡镇定补经费办法,扣缴欠税款,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实行税收情况分析例会制,同税务部门一起逐月分析预算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二是强化农业税征收。加强了“农业四税”和《税收征管法》的宣传,层层建立责任制,对农业税专管员实行了严格的目标管理,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入库工作。1992年全市农业税实现2014万元,超额完成计划,并于11月末前及时入库。
四、深化改革,减轻负担。纳河市财政局在左右财政支出的大项目上“动手术”,进行改革,确保财政收支平衡。1992年以来,他们着重进行了四项改革。
一是积极参与机构改革。讷河市是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讷河市财政局积极为全市的机构改革当参谋,配合市人事局、编委办、组织部等部门研究起草了机构改革方案,本着“小政府、大服务”和“精干、高效”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人员。改革方案于去年10月实施后,市直党政机构由原来的70个减到32个,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91个精简为111人,机关人员由原来的1397人减少到744人,精简653人,仅此一项一年就减轻财政负担81.6万元。
二是进行了事业行政经费改革。为促进事业行政单位由全额预算向差额预算过渡,差额预算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自收自支向缴纳利税过渡,讷河财政局对事业行政单位全部实行了“支出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办法,对乡镇财政实行了“定收定支、超收分成、欠收减支、超支不补”的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又采取了逐年削减一些单位的事业行政经费,促使有条件的部门办经济实体创收的办法。从1993年开始,对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每年削减行政经费20%,削减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市直部门和各乡镇创办实体。这一政策出台后,文化、物资、粮食和农口等部门都办起了经济实体。农业局于1992年7月组建起优质农产品开发公司,今年可实现产值436万元,利润51万元,税金27万元。
三是进行了公费医疗改革。实行了公费医疗按工龄分档次定限额和超限额由国家与个人共同分担的办法。全市有12551人享受公费医疗,1992年公费医疗支出为125.5万元,人均支出119元,较好地控制了公费医疗经费的过猛增长。今年,在总结上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实行了医疗保证金和医疗保险金制度。
四是进行了煤炭补贴办法改革,变暗补为明补,从1992年5月份执行,当年减少财政补贴235万元,今年可节省财政支出330万元。
五、严把关口,控制支出。一是严把预算编制关。编制预算时,实行零基预算,加强预算约束。通过调查,在摸清各单位的人员编制、取暖面积、车辆、工作业务量等底数之后,按照各单位需要经费的实际情况,本着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和保证重点工作所需经费的原则,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地确定基数。对公务费中的水电、公杂、邮电、差旅、取暖、交通工具消耗等项费用,实行定额包干;对业务费严格控制,除非办不可的事项给予核定经费外,其他一般不予确定;对会议费实行统一掌握,主要用于市级几个大型会议。对差额单位只编制人员经费,不安排公务费和业务费,让其通过创收自行解决。预算一经确定,在年初就及早同各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见面,增加透明度,使其从年初一开始就在头脑中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
二是严把支出口子关。坚持市长一支笔批钱制度,严格按预算办事,不乱开口子。没有列预算的项目,一律不安排支出;对纳入预算的一次性支出和弹性支出,实行预决算制度,即由用款单位先提交一次性经费申请报告,经财政局长审查后,报市长一支笔审批,然后按不超预算的实际支出进行决算;对动用财政预备费的项目,市长先征求财政部门的意见,可行的,市长签批,不行的,市长一律不签批。市长签批的财政部门给予办理,市长不签批的一律不予办理。
三是严把专控商品关。认真执行专控商品审批制度,不经批准的一律不准购买,资金不合理和资金不足的坚决不批。凡是财政拨款的行政和事业单位购买小汽车,不管资金来源如何,必须经常务市长批准,否则不予办理定编和控购手续。欠发职工工资的乡镇、亏损企业和欠交利税的单位不准购买小汽车。
四是严把预算外资金管理关。成立了由财政局长牵头的预算外资金调查小组,对全市的预算外资金,从形成、发展到目前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制定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明确规定,凡是有预算外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银行设立存储专户,全额入帐,不准有帐外帐和小金库,收入必须用财政局统一印制的票据,支出必须接受财政监督,并上交财政一定比例的预算外调节基金,如有违反者,从严查处。通过强化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掌握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数额,对预算外资金收入较多的单位,财政减少对他们的拨款,每年节省财政支出130多万元,征收预算外调节基金68万元,缓解了财政供需紧张的矛盾。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