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财政部门如何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呢?
一、发挥财政管理财务职能,逐步规范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已正式实施,乡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面临着由旧到新的转换问题。因此,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这次改革,抓好乡镇企业的财会制度建设。第一,要集中力量配合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做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新制度、了解新制度与现行制度的差别和变化,使“两则”在实际工作中得以顺利贯彻和实施。第二,结合新财务制度培训工作,继续抓好现有乡镇企业财会人员的会计证考核以及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达标工作,不断充实财会力量,逐步规范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第三,要积极帮助乡镇企业研究制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乡镇企业内部财务考核体系,为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
二、调整投资政策,增加财政对乡镇企业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财政要切实增加对乡镇企业的投入,尤其是在财政周转金增量安排上要向乡镇企业倾斜。从当前实际情况看,由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有限,加之财政周转金长期以来重投轻收,沉淀损失严重,而各方面又都需要资金,调整资金投资结构受到利益刚性的约束。因此,对存量周转金投资格局可以暂且不调,但在增量即每年财政周转金新增加部分的安排上,应逐步提高投入乡镇企业的比重。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从盘活现有的财政支农周转金入手,并从中拿出较多比例,支持乡镇企业。二是强化对乡镇企业周转金的使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乡镇企业周转金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乡镇企业,需要扶持的项目和对象比较多,为避免投入“误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应本着“有偿周转、择优扶持”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的管理办法,并提倡借鉴银行部门管理资金贷款的成功经验,对那些有生产原料、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较好的出口创汇企业、支农企业等,优先予以扶持。在进行投入的同时,财政部门还要重视跟踪问效,积极引导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积极引导,调动集体和个人投资的积极性。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和聚附作用,引导集体和个人增加乡镇企业的投入,共同投资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乡村集体、私营、个体、“三资”、股份合作等经济成份一齐上,呈现“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特色。作为财政部门来讲,在资金投入上一视同仁,凡经济效益好的都要支持,特别是对乡、村、户联合投资入股并有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做好咨询工作,并在资金投放上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深化服务意识,疏通各种渠道,为乡镇企业走向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要对有关乡镇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以清理,并对保留下来的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以充实完善,积极贯彻落实。二是要重视农村小集镇和专业市场建设,疏通流通渠道,使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形成规模效益,以推动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三是要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坚决取消对乡镇企业的各种摊派,努力为乡镇企业甩掉社会包袱,理顺各种关系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