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充分调动我市广播电视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广播电视事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的能力,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财政部门在深入调查,反复测算的基础上,从1992年1月1日起对市广播电视局实行了“五定一包”、三年不变的财务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定收入。收入项目是:广告收入、赞助收入(实物按出厂价格折算入帐)、有偿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这些收入以1991年帐面收入数为基数,每年递增8%。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帐户核算。
二、定支出。支出项目为工资、补助工资、离退休费用、公务费、经常性业务费和其他费用。包干基数以1990年、1991年两年经常性公用部分支出的平均数为准,每年递增5%。在核定收入支出基数基础上,实行以收定支,多收多支,超收节支留用,短收超支不补的办法。
三、定专项补助。专项补助项目包括:房屋维修、设备购置、集体福利基金。专项补助定额以1990年、1991年、1992年三年财政计划下达数的平均数为准。其中20%作为集体福利基金,30%用于补充公用经费不足,50%用于房屋维修和设备购置。
四、定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比例。即1991年实际支付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奖金之和除以当年实际收入的比...
为充分调动我市广播电视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广播电视事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的能力,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财政部门在深入调查,反复测算的基础上,从1992年1月1日起对市广播电视局实行了“五定一包”、三年不变的财务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定收入。收入项目是:广告收入、赞助收入(实物按出厂价格折算入帐)、有偿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这些收入以1991年帐面收入数为基数,每年递增8%。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帐户核算。
二、定支出。支出项目为工资、补助工资、离退休费用、公务费、经常性业务费和其他费用。包干基数以1990年、1991年两年经常性公用部分支出的平均数为准,每年递增5%。在核定收入支出基数基础上,实行以收定支,多收多支,超收节支留用,短收超支不补的办法。
三、定专项补助。专项补助项目包括:房屋维修、设备购置、集体福利基金。专项补助定额以1990年、1991年、1992年三年财政计划下达数的平均数为准。其中20%作为集体福利基金,30%用于补充公用经费不足,50%用于房屋维修和设备购置。
四、定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比例。即1991年实际支付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奖金之和除以当年实际收入的比例为挂钩比例。
五、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固定资产在现有的基础上,每年增值20万元(不含基本建设增值额)。
六、“一包”是实行领导班子集体风险抵押承包。包干期间,广播电视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向财政部门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承包期满完成包干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财政部门将其风险抵押金及银行同期利息收入一并退还给承包人,并以财政专款给予一次性的奖励。如承包期满完不成包干合同规定的指标,财政部门将风险抵押金连同银行利息收入全部缴入国库。
广播电视局实行总承包后,他们把承包指标分解到科室、人头,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按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交纳不同金额的风险抵押金。对有创收任务的科室采取优化组合,按不同业务量,定收入指标,落实到人头,多收多得。对行政、后勤等科室定支出指标,把发给个人的工资和公用经费捆在一起使用,定额包死,减人不减经费。对完不成收入和支出任务的科室、人员,每年收回三分之一的风险抵押金。
为促使广播电视局顺利执行“五定一包”办法,市财政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扶持。如财政部门通过周转金形式对广播事业局的设备购置和效益好的项目进行扶持;帮助广播电视局筹措资金,增加投入等。
广播电视局承包一年来,积极组织收入,大力压缩支出,取得了纯收入超基数20万元的好成绩,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强了自我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