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武汉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武汉市财政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的武汉市首届社控理论研讨会最近在武汉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探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控工作的任务和如何改革、完善社控管理等问题。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新形势下社控工作不能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控工作是否有必要,人们持不同看法。有的同志认为:社控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还权于企业,因此具有行政干预色彩的社控工作应予取消。另一些同志则根据最近集团消费过热的趋势,提出社控工作仍应加强。针对这一问题,与会同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社控管理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向多元化管理转化,以单一行政手段为主控制集团消费的方式最终将被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控制为主所取代。但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社控管理在相当长时期内还不能松,这是因为:
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社控管理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市场自我调节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表现为市场还不具备对集团消...
由武汉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武汉市财政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的武汉市首届社控理论研讨会最近在武汉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探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控工作的任务和如何改革、完善社控管理等问题。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新形势下社控工作不能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控工作是否有必要,人们持不同看法。有的同志认为:社控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还权于企业,因此具有行政干预色彩的社控工作应予取消。另一些同志则根据最近集团消费过热的趋势,提出社控工作仍应加强。针对这一问题,与会同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社控管理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向多元化管理转化,以单一行政手段为主控制集团消费的方式最终将被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控制为主所取代。但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社控管理在相当长时期内还不能松,这是因为:
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社控管理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市场自我调节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表现为市场还不具备对集团消费自动调节的功能,另一方面表现为集团消费单位自我约束力脆弱,使社会集团消费超出其自身合理需要成为可能,从而导致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失控。事实上,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某些单位也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顾国情,不视财力可能,盲目追求高消费的铺张浪费现象。因此,在现实的条件下,用外部的行政手段对社会集团合理适度的消费给予保证的同时,对社会集团的不合理或不适度消费进行控制仍是十分必要的。
控制社会集团消费是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精神的需要。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较低,综合国力不强,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我国底子薄,目前处在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因此,除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外,控制社会集团消费也是一项必要的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讲,控购管理工作还应常抓不懈,不能放松。
控制社会集团消费也是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的需要。由于集团消费中有一部分可直接或间接转化为个人消费,从而使社会成员中的个人消费产生极为不公的现象。如不合规定的公物私用,以及以集团消费名义进行的个人消费等,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当前,社会集团消费中也确实存在大肆挥霍,奢侈浪费,公款请客,乱发实物等现象,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干群关系。因此,控制社会集团消费不仅仅是抑制社会集团高消费行为,更重要的是对于促进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十分必要。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控管理方式
与会同志认为,社控工作要坚持,但必须改革,改革那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办法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许多同志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改革设想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改革方向。与会同志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控工作要转变观念,不断调整思路,摆脱过去的片面控制思想,树立为经济服务的观念,明确控制集团消费是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是目的,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促进生产发展和保证各项事业正常需要上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胆改革控购管理手段。许多同志认为,今后在宏观调控上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①社会集团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关系;②社会集团消费控制的刚性与弹性的关系;③社会集团积累与消费的关系;④社会集团购买力实物指标控制与价值指标控制的关系;⑤社会集团消费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在微观管理上要注意掌握好几个原则,即掌握好控制与发展、集权与分权、管理与服务、日常工作与制度建设的原则。
二是强化社会集团单位自我约束机制。许多同志提出,在当前情况下,沿用原来的行政手段控制集团消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了,用完全的市场机制来约束目前也不能实现,只有通过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达到调控集团消费的目的。然而从长远看,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社会集团单位的自我约束力,重建社会集团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目前进行的体制改革的许多方面。有的代表认为,单位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领导是关键,领导要以身作则,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不讲排场不摆阔气。有的同志认为,要做好产权分离工作,承认企业用自有资金从事积累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把企业的积累活动同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使企业在抑制过度消费而从事积累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能够自动地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求发展的经济实体。还有的同志提出,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还必须规范市场主体,完善市场规则,净化市场秩序,建立高效、畅通、可调控的市场体系;变革劳动就业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三是对社会集团购买力要实行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一部分同志针对我国当前社会集团消费失衡表现为社会集团消费膨胀的现状,提出只有对社会集团消费总量的膨胀实施控制,才能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他们认为社会集团消费应当控制在同期国民经济增长幅度以内,控制在国家财政的承受力以内;对企业的社会集团消费增长幅度必须控制在企业利税增长和职工个人收入增长之内。搞好总量控制,就必须实施分类管理。具体讲就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消费取向,制订年度社会集团消费指导性计划,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消费能力进行分解,对地方加强考核;各地区的控购管理部门则分别不同性质、行业制订合理的集团消费定额标准进行控制。要达到这个目的,大家认为困难还很多,突出的问题是集团消费信号失真。因此,各级社控管理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会集团消费的统计和实施定额管理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加强各项基础工作,改革统计办法,推行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会计核算。
四是对社会集团非生产性支出实行重点控制。许多同志提出现行的社控管理制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形成和制定的,在当时条件下,确实起到了加强社会集团消费管理,抑制各单位非生产性支出的作用。但是经过10多年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控购工作无论从控制对象到控制范围,从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划分到对专控商品的审批管理,许多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有许多明显的漏洞,达不到控制的效果。大家认为,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因此,控制社会集团非生产性开支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抓好对专控商品的控管。目前的问题是专控商品的范围没有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使得应该控制的商品来不及控制,没有必要控制的商品仍在继续控制,这显然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地对专控商品品目进行调整。二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社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的全部或大部分资金都是由国家财政承担,所占的比重较大,开支水平较高,要继续采取措施从严控制。三是对容易转化为个人消费的集团消费,如公费请客送礼等,在采取行政手段控制的同时,采用源泉控制方法加征集团消费附加费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