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李延龄
[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来,财政部党组对加强财政宣传工作十分重视,王部长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必须把财政宣传工作当作财政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并且要常抓不懈,使社会各界对国家财政的实际状况和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充分了解;只要各方面在一些大的问题上认识比较一致,都能理解和支持财政,那财政工作就好做多了。同时,王部长还身体力行,经常给全国性的报刊写文章,宣传财政工作。为了加强财政宣传工作,党组决定创办了《中国财经报》,并在办公厅设立了专门负责财政宣传工作的新闻宣传处。同时,去年9月部里还召开了全国财政厅(局)办公室主任会议,专门部署加强财政宣传工作。
从现在情况看,全国的财政宣传工作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财政宣传的对象已开始从财政系统内部逐步扩展到全社会。去年以来,部里有关单位主动和新闻单位接触,先后召开了几次有各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和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座谈会,向他们通报财政情况,同他们一起研究宣传题目和宣传方式,并通过他们将一些从未对外宣传的财政资料对外作了报道。特别是今年4月份,财政部首次以新闻发布会形式向社会介绍了一季度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这是财政宣传工作大胆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财政部党组对加强财政宣传工作十分重视,王部长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必须把财政宣传工作当作财政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并且要常抓不懈,使社会各界对国家财政的实际状况和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充分了解;只要各方面在一些大的问题上认识比较一致,都能理解和支持财政,那财政工作就好做多了。同时,王部长还身体力行,经常给全国性的报刊写文章,宣传财政工作。为了加强财政宣传工作,党组决定创办了《中国财经报》,并在办公厅设立了专门负责财政宣传工作的新闻宣传处。同时,去年9月部里还召开了全国财政厅(局)办公室主任会议,专门部署加强财政宣传工作。
从现在情况看,全国的财政宣传工作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财政宣传的对象已开始从财政系统内部逐步扩展到全社会。去年以来,部里有关单位主动和新闻单位接触,先后召开了几次有各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和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座谈会,向他们通报财政情况,同他们一起研究宣传题目和宣传方式,并通过他们将一些从未对外宣传的财政资料对外作了报道。特别是今年4月份,财政部首次以新闻发布会形式向社会介绍了一季度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这是财政宣传工作大胆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了解,湖南、湖北、山东、甘肃、新疆、安徽、四川、广州、沈阳等地也相继召开过新闻单位座谈会,向记者介绍财政情况,并在地方报刊、广播电视上作了报道。二是财政宣传的形式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过去,财政对外宣传的主要形式是发布消息,而且基本上是会议消息,社会影响很小。现在,不仅有会议消息、政策调整和工作动向的消息,而且有评论、述评、综述、通讯、人物特写以及文艺作品等多种宣传形式。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一些省份还通过财政宣传周、宣传月、宣传年活动,举办报告会,出动宣传车,办街头宣传栏,把财政宣传工作搞得很有声色。此外,据了解前一段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同影视工作者合作拍摄财政题材电视片,目前已拍摄电视剧21部,电视专题片50部,其中,已有8部在中央电视台播放,37部在省级电视台播放,33部在地、市、县电视台播放。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三是财政宣传已开始注重捕捉热点,接触深层次问题。所谓“热点问题”,就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急于了解的问题。比如,财政为什么连年有赤字?为什么经济形势好而财政困难?解决财政困难的出路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过去很少公开宣传。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志已经认识到,财政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你不讲,群众也能感受到,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宣传,正面引导,只能在社会上少一分理解,多一分怨气。因此,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从财政部到各地财政部门,已经开始注意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上剖析热点问题,尽管数量有限,深度还有待挖掘,但这个作法是对的,是好的。
当然,财政宣传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宣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宣传的声势还不够大,还没有做到经常化和均衡化;宣传的广度、深度还不够,对一些热点问题,宣传的还不够透彻,特别是在重要报刊上,还缺少财政方面的重头文章;在少数地区还没有把财政宣传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去抓,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解决的。
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加强财政宣传工作,使财政宣传能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于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当前在财政宣传工作中,应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要抓住财政宣传工作的重点。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前,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进一步发挥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是当前全国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工作的重点,当然也是我们财政和财政宣传工作的重点。小平同志的谈话贯穿了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大胆试验,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有利时机,加速改革开放步伐和经济发展,不断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我们在财政工作和财政宣传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中心思想,任何偏离这一中心思想的说法和作法都是违背小平同志讲话精神实质的,都是错误的,有害的。这是其一。其二,宣传和贯彻落实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用小平同志谈话精神去改进和推动我们的工作。当前财政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比较多,摆脱财政困难的基本出路就在于深化改革。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各行各业的改革,做好服务工作;同时财政自身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把不适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经济基础要求的东西扫除干净,这是当前形势的需要,也是改变财政现状的需要。
第二,要千方百计挖掘财政宣传的深度。财政宣传的深度,主要体现在思想性、政策性上。如果我们的宣传只是停留在过去的一般说教上,没有任何新意,不能很好地解释现行政策、阐明新的观点、剖析新的问题,这样的宣传就是缺乏深度的、低层次的宣传。同时,这样的宣传势必脱离群众,失掉群众,根本起不到宣传的作用,达不到宣传的目的。从目前社会上对一些财政问题的看法和议论来看,不少人对财政工作还不够了解,特别是对财政收支活动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知之更少。这说明,我们的财政宣传工作还没有做好,还有差距,一些该向人民群众讲明的问题还没有讲透。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利用报纸、刊物、图书、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加强财政宣传,增强宣传的深度和力度。在宣传内容上,主要应抓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深化改革的宣传。其中包括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问题;实行税利分流,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问题;实行复式预算,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维护国家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问题;改革和完善税制,加强税收征管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问题;加快财务会计改革,更好地为经济改革开放服务问题;以及财政要积极参与和支持价格、外贸、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问题,等等。二是要搞好经济上新台阶的宣传。要宣传适当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速度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要搞到什么程度。同时,要宣传处理好几个关系,即速度与基建规模、速度与经济结构、速度与产品质量、速度与外向型经济、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等。经济发展了,效益上去了,财政的日子也就好过了。三是要结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地、正确地宣传财政与改革开放,财政与经济发展,财政与国家稳定的关系,从而加深人们对财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四是加强对摆脱财政困难,促进财政振兴的宣传,宣传解决财政问题的出路、步骤,让人们了解我们解决财政问题还是有办法、有规划的,不是无所作为、无能无力,从而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五是要加强对“两手抓”的宣传,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坚持一手抓亿元县建设,一手抓贫困县扭补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坚持一手抓企业盈利大户增产增收,一手抓企业亏损大户扭亏增盈。六是要加强廉政建设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从而增强广大财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反腐败、反和平演变的斗志。总之,我们的财政宣传要“立足财政,面向社会,反映经济,服务四化”,紧紧围绕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审计、财务、会计、建设银行工作进行宣传,把宣传报道范围逐步拓展到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
第三,要加强同新闻单位的联系,努力扩大宣传声势。加强财政宣传,只靠财政部门一厢情愿是不行的,只有使我们的宣传计划和要求同新闻单位每一阶段的宣传主题和报道重点合拍、对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地、经常地同新闻单位取得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阶段性报道重点和开设栏目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财政新闻线索和重头文章选题。这是扩大财政宣传声势,实现财政宣传经常化的有效途径。
第四,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忌作官样文章。财政宣传工作是一项关系到贯彻党的财经大政方针的重要工作,因此,讲情况必须准确属实,摆观点必须针对性强,分析问题必须言之有物、切合实际。要做到上述几点,不深入实际是不行的。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而生动的新闻材料,报社、杂志社的编辑记者也好,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财政宣传工作的同志也好,都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捕捉新观点、新思路,切忌坐在家里搞官样文章。只有树立了这样的工作作风,财政宣传工作才能富有成效,更好地为财政的中心工作服务。
第五,要大力提高财政报刊、图书的质量。质量是报刊图书的生命,读者是报刊图书的“上帝”。我们一定要在提高报刊图书质量、竭诚为读者服务中,搞好报刊图书征订发行工作,搞好财政宣传工作。办好财政报刊,出好财政图书,必须坚持“二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方向,坚持“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新闻的三大原则(党性原则、正确导向原则、正面宣传为主原则)。我们要通过辛勤劳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有益的精神食粮,给大家以知识、智慧和力量,鼓舞大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的报纸、杂志和图书,一定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有了特色,就有吸引力,就有读者,就有市场。特色从何而来,首先来自它的内容,其次来自它的形式,也就是说它来自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总之,我们要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要珍视广大读者的信赖,要倾听广大读者的呼声,使我们的报刊图书越办越好,为加强财政宣传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