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初,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随即,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作了统一的部署,明确提出了我省开展这项活动的十项奋斗目标。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对开展这项活动在思想上、工作上、措施上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省财政厅在广泛征求各市地、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河南省关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认真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两扭两创”为突破口,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
所谓“两扭两创”,即“八五”期间财政补贴县要逐步扭转补贴面貌,亏损企业要逐步扭转亏损局面。县级财政收入分别创3000万元、5000万元、8000万元、1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税利分别创1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税利分别创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这...
今年初,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随即,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作了统一的部署,明确提出了我省开展这项活动的十项奋斗目标。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对开展这项活动在思想上、工作上、措施上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省财政厅在广泛征求各市地、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河南省关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认真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两扭两创”为突破口,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
所谓“两扭两创”,即“八五”期间财政补贴县要逐步扭转补贴面貌,亏损企业要逐步扭转亏损局面。县级财政收入分别创3000万元、5000万元、8000万元、1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税利分别创1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税利分别创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这是省委、省政府为加速改变我省财政和企业面貌提出的重要措施,集中体现了经济建设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要求。抓住“两扭两创”,就是抓住了我省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实现我省“八五”计划,逐步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组织力量,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就县级财政扭补创收,企业扭亏创收等课题进行了调查,同时对“七五”期间我省118个县(市)财源建设的经验、措施、结构变化及“八五”期间的发展趋势,以及预算内工业企业“八五”期间的技术改造、生产效益变动趋势等进行了反复认真的分析和测算。在此基础上,我们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全省“八五”期间的“两扭两创”具体规划。前不久,省政府召开了由省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各地(市)专员(市长),财政、经委、税务以及省直有关厅局负责人参加的全省“两扭两创”工作会议,传达和贯彻了省政府《关于开展“两扭两创”活动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落实“两扭两创”规划目标,表彰了“七五”期间实现财政收入创亿元的南阳市和实现财政扭补的项城、淅川、内乡、新野等五县(市),交流了“七五”时期财政创收扭补和企业扭亏增盈的经验,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使我省“两扭两创”活动由宣传发动转入到规划的落实和实施阶段。
二、选择重点,分类指导,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
今年初,我们会同省计经委、劳动厅、税务局、物价局、金融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在原定500户重点企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八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经过反复研究,采取上下结合,行业审查,择优确定的办法,筛选了118户重点企业(这些企业“七五”期间的上交税利,占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上交税利总额的70%以上)。在“八五”期间,通过对这些企业分类指导,重点支持,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为实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做出贡献。一是对目前税利基数较大,生产经营比较正常,已是各级财政收入支柱的企业,各级政府、各部门在资金、能源、原材料、运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安排。属于计划内的,要供足供好;属于省内有资源的,优先安排计划,实行“定点、定量”,保证供应,确保这些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实现增产增收。二是对稍加扶持,税利就可以大幅度增加的企业,重点支持其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省财政每年安排的技术改造资金,重点用于这些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上;这些重点企业完成产成品库存压缩任务的,银行所收回的流动资金贷款,拿出30%借给这些企业用于技术改造;企业直接引进国外资金用于技术改造的,每引进一美元,省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给予两元人民币的配套贷款,以支持这类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三是对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有销路,自身素质较好,但因价格“双轨制”的影响,目前税利基数偏低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适当放开最终产品价格,缩小产品的指令性计划范围,缓解因为价格因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
在抓好重点企业分类指导的同时,我们注意督促、帮助企业用好国家关于搞活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为企业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好“三乱”的治理工作,严格控制和制止向企业摊派人力、物力和资金,减轻企业额外负担,为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开展“兴豫杯”活动,强化质量意识,创名优特新产品
为了增强我省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意识,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争创名优特新产品,促产增销,提高经济效益,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兴豫杯”名优特新产品展销评比活动。首届展销评比大会已经结束,通过展评,7天成交额达50多亿元,评出了首届“兴豫杯”金奖20个,特别贡献奖1个,银奖33个,优秀奖61个。在评比中,各企业之间比质量、比技术水平、比经济效益,不仅开拓了市场,促进了产品销售,而且通过评比,使各企业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增强了企业依靠技术进步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的紧迫感,提高了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加速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的自觉性。
我们还先后举办了“河南省弘扬名优产品,打击伪劣商品展览会”和“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整改会”。通过对比,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发出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并以此增强各级政府、各部门和从事生产、流通、管理的广大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使全社会都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讲求实际效益的活动。
四、抓管理、树典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我们重点抓了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作。对实行第二轮承包和新承包的企业,我们本着“大稳定、小调整、保财政、留后劲”的原则,区别情况确定承包形式:对于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价格比较稳定的企业,采取了上交利润递增承包、超收分成,上交利润基数承包、超收分成,亏损补贴递减承包、减亏分成的办法;对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经济效益波动较大的企业,为解决承包中“死基数不适应活因素”的问题,采用了“固定上交比例”的办法。为了防止企业出现短期行为,我们建立了承包风险基金,试行风险抵押的承包办法;实行承包审计制度,对承包企业逐户建立审计档案,加强签订承包合同前的“基础”审计,承包过程中的“阶段”审计和承包期满后的“终结”审计工作。通过这些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承包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我们重点总结推广了周口味精厂“全程挖潜增效法”和安阳齿轮厂的“满负荷工作法”。通过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严格经济核算,逐步扭转企业用留利搞福利,技改靠贷款,还贷靠财政减税让利的倾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把经济效益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还在全省工业战线树立了十个典型,使广大企业学有榜样,比有目标。这十个典型是:以改革为动力,经过十年艰苦奋斗,跃居全国地方钢铁企业之首的安阳钢铁公司;以服务农业为本,靠经营战略发展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大力加强管理,努力开拓市场,效益大幅度增长的周口地区味精厂;引进、吸收新技术,不断改造创新,严格科学管理的平顶山帘子布厂;大力推进技术进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的洛阳玻璃厂;挖潜增效,综合利用,老厂换新颜的南阳酒精总厂;抓管理,调结构,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的河南轮胎厂;坚持科技兴厂,创一流生产水平的郑州纺织机械厂;高起点引进,高速度发展的河南冷柜厂;走联合之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的长葛奔马集团公司。省政府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号召和动员全省工业企业认真学习和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加以广泛宣传,推动全省工业战线形成学先进、赶先进、比贡献、创一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