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市是全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试点市,1986年建立乡镇财政。几年来,市财政局为适应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乡镇财政管理的新路子,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农村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各项配套措施比较完善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199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2亿元,比1985年增长52.2%;财政收入完成11060.9万元,比1985年增长1.4倍。其中,乡镇级财政收入完成2136.5万元,是建乡镇财政前的1.1倍。全市28个乡镇连续4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累计结余资金128.7万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建章立制,加强基础建设。乡镇财政一建立,他们就狠抓了基础建设。在制度建设上重点抓了“一健全,两落实”。“一健全”即: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他们制定了《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乡镇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等,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两落实”即:一是落实乡镇财政工作岗位,配备人员。乡镇财政设所长、总预算、企业财务、农业财务、经费会计、出纳员6个岗。人员的配备可一人多岗,也可一岗多人。3万人以下的乡镇设5—7人,3万人以上的乡镇配7—9人。目前莱芜市乡镇财政已配备193人。二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市财政局制定了《乡镇财政干部岗位责任制》,乡镇财政所做到了以职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乡镇财政基础工作上做到了“三统一”、“四相符”。“三统一”即:一是统一帐簿。乡镇财政所统一设预算内、预算外和乡镇自有资金三套帐。二是统一帐户。各所均开设帐号一致的财政拨款户、收入报解户、周转金发放户和乡镇自有资金管理专户。三是统一票据。所有一切财务收支,使用统一票据。“四相符”即:帐帐、帐表、帐证、帐实四相符。全市普遍达到了帐簿记载清晰,帐面整洁,各项报表准确及时,不错、不漏,月月有分析,有计划,有总结的工作要求。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一是发挥党支部的中心枢纽作用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助手作用;二是实行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双承包,做到一岗两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三是思想教育内容新颖,寓教于乐,每年都举行财政系统球类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展览以及党的基础知识、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在业务建设方面,一是坚持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乡镇财政所建立以来,市财政局举办各种培训班18期,参加人员540人次。二是实行定期考核。市财政局对乡镇财政工作人员每年集中进行两次考试,成绩载入档案。三是积极选送到大专院校学习。共有85人上了大学。现有的193名乡镇财政干部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45名,占总人数的75%。
(三)推行“三化”管理,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他们在乡镇财政管理上推行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了《莱芜市乡镇财政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规定》,对乡镇财政所实行千分考核,严格考核标准,还实行了市财政局机关干部下派包所制度和对后进所实行“专家会诊”制度,使整个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达到了“三化”要求。
二、坚持改革,健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一)实行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莱芜市对乡镇财政实行了“定收定支,收支挂钩,定额上交(或定额补助),收入递增比例包干,一定三年不变”的财政体制。由于乡镇财政多收可以多支,少收就要减少支出,调动了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乡镇领导过去找税务部门要求给企业减免税,现在和税务所、财政所一起分析税源,研究制定增收措施。
(二)建立乡镇国库,完善乡镇财政。1988年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莱芜市乡镇全部建立了国库,其中26个由农业银行营业所代理,2个由工商银行分理处代理,配备兼职国库会计35名。他们并参照《金库条例》制定《莱芜市乡镇国库管理试行办法》,狠抓国库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了国库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之在乡镇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解决了乡镇“有财无库”的问题,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及时供应。二是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在途时间15—20天。三是划清了乡镇级财政收入,有利于乡镇财政体制的完善。
(三)健全征收机构,强化税收征管。莱芜市财政局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在未设税务所的乡镇建立税务所,实现了税务一乡一所。各乡镇政府还抽出部分资金给税务部门修缮房屋,购置交通工具;有的还聘用了临时助征人员,加强征管力量,保证了税收任务的完成。
三、强化各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第一,加强对乡镇自有资金管理,实行财政统管。他们针对乡镇多家管钱,财力分散的问题,突出抓了乡镇自有资金的管理。乡镇企业上交的各项资金由财政所实行统一管理,除乡镇教育、卫生、畜牧、民政部门可设单位预算会计外,其他单位的银行帐户,一律撤销,全部资金收为财政管理。全市撤销会计单位240个,清理收回资金256万元。乡镇的一切开支都做到了由乡镇长一支笔审批,财政所一个口子支付。乡镇自有资金做到了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通过乡镇人代会批准,走上了法制轨道。
第二,抓好预算外资金管理。该市对乡镇预算外资金实行了“专户储存,集中代管,专款专用,收支两条钱”的管理办法,有效地控制了各代管单位的非生产性开支。1990年底,莱芜市乡镇财政代管预算外资金达3542万元,他们充分利用了预算外资金的沉淀部分支持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积极支持生产,促进乡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增加农业投入。1990年该市预算内支农支出已达到1430万元,比1986年增长2.5倍,征集农业发展基金980万元。二是支持畜牧业产供销一体化。他们把支持畜牧业发展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投资523万元,帮助畜牧业部门强化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了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等五大服务体系。1990年全市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5亿元,占该市农业总收入的35.5%.三是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他们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4750万元,累计投放6450万元,重点帮助乡镇企业解决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3年来,该市乡镇企业新增产值1.75亿元,新增利润3400万元。四是大力支持了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财政为教育、卫生事业筹集资金3500万元。新建中小学58处,改造整修校舍5600间,新建乡镇卫生院和卫生所34处,购买医疗设备4.3万件,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该市成为全国中小学校舍改造先进市和农村初级医疗保健达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