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熊克华同志是郑公渡财政所所长,从事财经工作三十几年,一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多次被评为县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并光荣地出席省、地财税系统先进表彰会。
一、忠于职守,忘我工作
在所里,熊克华同志可以称得上“元老”。按理说工作上完全可以搞“坐阵指挥”、“发号施令”了。但是,熊克华同志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想的不是清闲、安逸,而是怎样搞好财政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1989年初,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原郑公区一分为二,农林特产税主要税源基本上划到了章庄铺镇,而县里下达的特产税任务几乎没有减少当时乡镇干部和群众反映强烈,所里的干部职工畏难情绪也很大,熊克华同志也深知完成这项任务的艰巨,但是,任务就是命令,他不顾年老体弱,带领所里的干部职工行程百里,对全镇二个指导组11个村,开展了全面税源普查.在普查中,他一边给干部群众宣传政策,一边调查摸底,迅速准确地掌握了税源情况,圆满完成了艰巨的特产税征收任务。
1989年早稻扬花期间,严重的干旱威胁着...

熊克华同志是郑公渡财政所所长,从事财经工作三十几年,一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多次被评为县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并光荣地出席省、地财税系统先进表彰会。
一、忠于职守,忘我工作
在所里,熊克华同志可以称得上“元老”。按理说工作上完全可以搞“坐阵指挥”、“发号施令”了。但是,熊克华同志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想的不是清闲、安逸,而是怎样搞好财政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1989年初,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原郑公区一分为二,农林特产税主要税源基本上划到了章庄铺镇,而县里下达的特产税任务几乎没有减少当时乡镇干部和群众反映强烈,所里的干部职工畏难情绪也很大,熊克华同志也深知完成这项任务的艰巨,但是,任务就是命令,他不顾年老体弱,带领所里的干部职工行程百里,对全镇二个指导组11个村,开展了全面税源普查.在普查中,他一边给干部群众宣传政策,一边调查摸底,迅速准确地掌握了税源情况,圆满完成了艰巨的特产税征收任务。
1989年早稻扬花期间,严重的干旱威胁着大面积农田,地处丘岗地带的郑公渡水稻产区严家嘴村,由于地势高,加之资金缺乏,电力紧张,田里的庄稼已很长时间未见水了,农田已基本干涸,如不及时筹集资金,抽水灌田,可能导致大面积绝收,后果不堪设想。接到镇委的紧急通知,熊克华同志心急火燎,赶紧筹措2000元抗灾款,踏上自行车,顶着骄阳,冒着酷暑,直奔严家嘴村,当熊克华同志抱着极度疲惫的身体把抗灾款交到村干部手中时,已头昏眼花,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村里的同志无不感动地说:“您为我们差点把命都搭上了”。熊克华同志风趣地说:“我的命值不了几十万”。
二、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人们称颂熊克华同志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硬骨头精神,更崇敬他秉公办事、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他生在郑公、长在郑公,参加工作还是在郑公,可以说在郑公不认识他的人为数极少,1984年调任财政所长以来,求他办事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在求他办事的人中既有自己的亲属,又有过去的同事朋友,为公者有之,为私者有之,有的甚至还许以优厚的物质待遇,可是,熊克华同志始终不为所动,始终把廉洁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1987年3月,在进行特产税查漏补欠时,能克华同志发现同心村的侄儿86年承包茶场的400元农林特产税分文未交,他对侄儿耐心地作工作,侄儿却说:“别人都好商量,只有您是死脑筋,看您能搞一辈子”。他回答说:“不能因为你是我的侄儿,就可以违背政策,你不认我这个叔叔都可以,但税是非交不可的”。侄儿无奈只得如数上交了税款。
一次,一位曾经与他在一起工作了20多年的老同事找来,要他帮忙报销200元自行车补贴费,老熊说:“要我私人请你的客可以,但这钱不能给你报”。仍是坚持没给报销,这位老同事临走时,半开玩笑半当真地给他送了个“老僵化”的绰号。
在熊克华同志的家里,看不到一件象样的家俱。一天,熊克华发现家里多了一套钢藤椅,老伴告诉他是钢藤家俱厂送来的,熊克华急忙赶到厂里、厂领导对他说:“钢藤厂能有今天多亏了财政所的鼎力帮助,一套椅子略表心意”。可是老熊仍是按市价付了款。
熊克华同志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各级组织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但他说:“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今天和将来,我要在这有生之年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为郑公渡的繁荣尽我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