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佘国信
[大]
[中]
[小]
摘要:
近十年来,价格补贴增长幅度逐年增大,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大,负担越来越重,已难以为继。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我们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情况做了些探索。
一、财政补贴负担沉重
广西是个老、少、边、山、穷五位一体的贫穷落后地区。建国后的四十年来,始终把边境安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放在首位。为此,采取了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付出了很大代价。财政收入不多,财政补贴却不少,特别是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补贴范围达数十个品种之多。从广西的补贴目的来讲,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为了缩小“剪刀差”而对农副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实行购销价格倒挂而发生的价差补贴或购销同价而对经营企业实行的费用补贴;二是为了稳定市场物价和稳定城市居民生活,对城镇主要副食品或某些工业品供应实行低价销售所发生的价格补贴;三是为了扶持地方民族工业发展,对少数工业原料实行价外补贴。补贴的办法主要也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按商品品种提高收购价或降低销售价的幅度,制定补贴标准,由财政收入中退库补贴,如粮、棉、油、煤、灯泡、肥皂等;第二种是作为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如肉、禽、蛋、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原料的价外补贴;第三种是由财...
近十年来,价格补贴增长幅度逐年增大,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大,负担越来越重,已难以为继。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我们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情况做了些探索。
一、财政补贴负担沉重
广西是个老、少、边、山、穷五位一体的贫穷落后地区。建国后的四十年来,始终把边境安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放在首位。为此,采取了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付出了很大代价。财政收入不多,财政补贴却不少,特别是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补贴范围达数十个品种之多。从广西的补贴目的来讲,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为了缩小“剪刀差”而对农副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实行购销价格倒挂而发生的价差补贴或购销同价而对经营企业实行的费用补贴;二是为了稳定市场物价和稳定城市居民生活,对城镇主要副食品或某些工业品供应实行低价销售所发生的价格补贴;三是为了扶持地方民族工业发展,对少数工业原料实行价外补贴。补贴的办法主要也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按商品品种提高收购价或降低销售价的幅度,制定补贴标准,由财政收入中退库补贴,如粮、棉、油、煤、灯泡、肥皂等;第二种是作为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如肉、禽、蛋、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原料的价外补贴;第三种是由财政直接列作支出的补贴,如农业排灌、农村订报纸、种子补贴等。这一系列的财政补贴,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产,稳定市场物价,稳定城镇居民生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财政补贴范围失控,补贴越来越多,逐年大幅度增长。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自治区财政补贴增长了七倍多;年补贴突破了十亿元大关,平均每年增长以亿元计;财政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7.7%增长到近30%,其中最高的年份占了45%。财政补贴占的比例过大,严重影响了生产、建设的投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严重关注,各级财政为此十分焦虑。大家一致认为,财政补贴难以为继,不能够这样大幅度地增长下去了!
二、控制和减少价格补贴的主要措施
广西的财政补贴,虽然到目前仍连年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粮食加价、价差补贴、粮油经营管理费及经营亏损补贴、煤炭生产亏损及民用煤补贴、甘蔗粮食收购奖售粮肥差价补贴等仍呈刚性增长,但其他方面的补贴,经过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已初步得到控制,有的已减下来,有的已取消,补贴范围在缩小,补贴总额占自治区组织的财政收入的比例已下降到23%至25%。近几年来,通过改革商品购销体制,控制或减少价格补贴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1、压缩平价粮销售。全自治区平价粮收购22亿斤,而每年销售量达49亿斤,正常年景每年需从区外调进27亿斤左右。由于从区外大量调进粮食以及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新的粮食购销及价格政策,使我区粮食亏损补贴的负担越来越重。1985年财政用于粮油方面的各项补贴为3.7亿元,1988年增加到7.1亿元。三年间补贴支出增加了将近一倍。为减少粮食价格补贴支出,我区对压缩平价粮销售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一是减少居民口粮销量。从1988年起对城镇居民口粮供应每人每月减少2斤。二是取消食品行业用粮。从1988年起,全区城乡食品业用粮一律改为议价供应,收回铺底粮;饮食业除给少量铺底粮用于早点周转外,其余均改为议价供应。三是压平价饲料粮。除自治区辖五市的奶牛、禽种场的饲料粮以1983年度销售量实绩为基数继续按比例价供应外,其他市县的饲料用粮全部改按议价供应。四是压经济作物区定销口粮。对渔民、林农口粮以及造林补助粮等原则上退出平价范围,改为议价供应;对菜农口粮实行区别对待政策,自治区辖五市和防城港区内,实行粮菜挂钩的,继续按比例价供应口粮,不实行挂钩的,改供议价粮;其他地区的菜农口粮全部改供议价粮。五是压口粮定量外的各项补助粮。从1988年10月1日起,除保留大、中专院校学习实习补助粮外,其余各种补助粮一律取消。另外,还实行了两控制。第一,严格控制“农转非”。规定从1987年起除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特殊规定外,各地不得办理“农转非”,自行办理的,粮食部门不供应平价粮食。第二,严格控制流动人口持粮票(卡)购粮。对宾馆、饭店、招待所等一律改供议价粮;对医院、疗养院等凭单位申报床位和实住人数,由粮食部门审核发给临时粮食供应证,凭证凭票每人每月按不超过15公斤的标准供应平价粮;对在职人员异地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或会议、勘探、运输以及各种流动施工人员,凭单位证明并经主管部门审核人数和时间后再由粮食部门审批发给临时粮食供应证,限量供应;对寒暑假回家的学生及复退军人,凭学校或部队证明,按规定供给平价粮。实行以上压缩措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1985年比较,每年可减少平价粮食销售约3亿斤,减少财政补贴1.1亿元。
2、放开食油价格,实行暗补改明补。广西食油供求不平衡,在一般情况下,平价销售量5000万斤,而收购量在4000万斤左右,每年约有1000万斤的购销缺口,另外食油定购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者,粮油补贴逐年增加,财政负担沉重。为理顺食油购销价格,减少财政补贴,我区对食油价格逐步实行放开,对居民补贴实行暗补改明补的办法。从1986年起先在梧州地区实行了食油购销价格放开试点,1987年又将试点扩大到玉林地区,均取得成功。1988年初,召开了研讨会,总结了试点经验,研究分析了在全区推广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自治区政府决定,从1988年7月1日起,在食油收购方面,取销合同定购制度,放开价格,随行就市收购;在销售方面,除军供油保持平价供应和侨汇用油仍保留平价供应外,对城镇居民定量口油,工业企业用油和行业用油等,一律退出统销,改为议价销售。同时,取消原来食油销售定点、定量和定品种的限制,放开销售,其议销价格由粮油经营部门按照保本微利原则确定。为保证食油购销价格放开政策能够顺利实施,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理权益,还制定了几条配套措施:一是粮食部门收购的食油按市场价格与农民结算。为了确保自治区辖五市食油供应,决定把北海、合浦、三江、融安、龙胜等五个生产油县定为自治区食油生产基地,对收购基地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即:每调出100斤茶油,按优惠价格奖售300斤大米和150斤标准化肥;每调出100斤花生油奖售200斤大米和200斤标准化肥。二是食油购销价格放开后,为不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对职工实行补贴,补贴标准统一按每人每月定量口油半斤带0.8赡养系数补贴1.5元。补贴资金的来源,行政、事业单位先由经费包干结余中解决,不足部分由财政部门拨款弥补;企业单位原则上由自有资金开支,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以在税前列支。食油改革以来,效果是好的。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按广西生产年度测算,当年农民增加收入3500多万元。1989年全自治区油料产量达23万吨,比上年增长33.4%。二是减少了财政补贴,当年少开支660万元左右。三是改善了市场供应状况。食油不再定点、定量、定品种供应,广西人喜吃花生油,现随处可以买到新鲜油。四是促进了粮食部门搞活经营,减少了亏损,增加了议价经营利润。五是食油价格放开,仅影响物价指数0.74个百分点。与放开前相比,居民虽每人每月约增支0.40元—0.50元,但许多人认为这可以从不用排长队就可随时在市场上买到理想食油而得到弥补。所以这项措施的出台在社会上没有引起值得注意的反响。
3、控制并逐步减少食品企业补贴。广西是肉、蛋大量调入的地区。过去,在收购方面实行统购派购和靠外地购进,在销售方面凭票定量供应,购销价格严重倒挂,价差及费用靠财政补贴。随着非农业人口增加和供应标准提高,财政补贴连年大幅度上升。1978年补贴1661万元,到1984年增加到7800万元。1985年4月,自治区根据国务院取消生猪派购制度,放开生猪价格的决定,实行购销价格同时放开,随行就市,取消凭票定量供应,同时对非农业人口实行肉价补贴。此项政策一出台,当年肉价大幅度上升,财政新增居民肉价补贴7570万元,对食品企业补贴仍达6380万元。为了解决经营、消费双重补贴、双线增长的问题,我们按照购销价格放开的商品经营环节不予补贴的原则,逐步控制、减少经营环节补贴。1986年补贴削减到4550万元,1988年起改为定额补贴4300万元,稳定了经营环节这一头。在减少补贴的同时,通过贷款贴息(每年300多万元)、饲料粮调剂、财政周转金借款等办法积极扶持自治区辖五市和工矿区的副食品基地建设,实施“菜篮子工程”。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效果是好的。一是促进了生产发展,生猪饲养、出栏量逐年增加,大灾之年也不例外;二是肉价稳中有降;三是搞活了肉类市场,从过去以冻肉为主变为鲜肉占领了市场,居民可随时随意挑选到称心的品种。因此,消费者虽增加了些负担但感到方便,现已习惯下来。各级领导在研究肉类购销体制时一致认为,谁也不愿走派购统销、凭证供应的回头路了。
价格放开后,食品企业面对个体户屠商的激烈竞争,销量下降,困难较多。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级财政从周转金借款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因地制宜,开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自找出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食品企业已实现盈利。如博白县食品公司坚持购销与饲养结合,1987年至1989年三年间,生猪饲养量分别为1.1万头、1.2万头和1.82万头,经营利润分别达到30万元、103万元和137万元。一些经营业务不多,亏损严重并难以扭转的山区、边远地区乡的食品站,有的与其他行业兼并,有的改营他业,个别停业的职工另行安排。从全自治区来说,职工情绪已基本安定。
4、随着价格的放开或调整,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对一些补贴的品种取消了补贴或实行定额补贴办法。如1985年以来,先后取消了水产品、豆制品、灯泡、铝壶、火柴、纸张、农用柴油、农用电、肥皂、猪皮等品种的补贴共2000多万元。从1985年开始对蔬菜实行每年定额补贴1000万元。糖蔗提价后还将大幅度减少或取消蔗奖肥、奖粮的补贴。
采取上述措施后,虽然当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意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步淡化,总的来说没有引起大的震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受到影响。
三、几点体会
控制和减少财政补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和社会安定,十分敏感,难度很大,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做大量的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这既是前提,也是难题。即使是提出一项小的调整措施也可能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统一思想认识,主要还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进行利弊对比分析,用事实说明非改不可;克服就财政论财政的单纯为了减少财政补贴看问题的观点,把它纳入商品购销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来研究、论理,从改革方向上阐明靠财政补贴维护统购统销,吃国家“大锅饭”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对新的方案作可行性分析,说明改革和控制、减少补贴不会引起大震动和影响安定。从1980年起,自治区财政厅就陆续组织有关方面的专题研究,向党委、政府报送研究报告和资料,并且在报刊发表文章,造舆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改革意识。只有从购销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上开展宣传教育,才能统一认识,从而达到控制、减少财政补贴的目的。
2、减少补贴与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如在粮食压销的同时,增加农田水利、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投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在放开肉、禽、蛋、水产品价格减少补贴的同时,增加副食品基地建设,进行“菜篮子工程”的投入,并帮助食品企业开展多种经营,渡过难关;在取消猪皮补贴的同时,重点扶持骨干制革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猪皮利用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自负盈亏能力等。总之,把减少价格补贴节省下来的钱用到生产上去,增加有效供给,稳定物价,逐步走向良性循环。
3、调动各级积极性。广西各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减少补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困难所迫,所以由于改革购销体制,减少财政补贴所得的好处,按现行财政体制基本上留给当地财政用于发展生产和对市场价格的宏观调节,不要层层上解。这样才能调动各级政府控制和减少价格补贴的积极性,不然将受挫折。这在广西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4、控制、减少价格补贴应坚持如下原则:一是与商品购销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相配套;二是促进商品生产发展,控制紧缺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三是遵循价值规律;四是方法、步骤本着先易后难,“小调渐减”的原则,对牵涉面大的减少补贴措施,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