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谢世杰 四川省副省长
[大]
[中]
[小]
摘要: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薄弱,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上人口众多、人头经费负担重等因素,我省财政近几年一直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面对财政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搞好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今年收支平衡。从长远一点看,要积极拓宽、拓深财源,更加精心地运筹财政资金,开源节流,解决好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缓解财政困难状况,促进我省财政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坚持不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逐步缓解我省财政困难的基础。如果农业不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就难以发展,广大的农村市场就难以活跃,直接或间接来自农村的财政收入就难以增加,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都将成为空话。最近几年,我省财政支农工作有了很大加强,农业投入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是,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在财政政策、资金投入和工作措施等多方面支持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当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财政投入吸引其他各种渠道资金的投入和农民投...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薄弱,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上人口众多、人头经费负担重等因素,我省财政近几年一直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面对财政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搞好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今年收支平衡。从长远一点看,要积极拓宽、拓深财源,更加精心地运筹财政资金,开源节流,解决好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缓解财政困难状况,促进我省财政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坚持不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逐步缓解我省财政困难的基础。如果农业不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就难以发展,广大的农村市场就难以活跃,直接或间接来自农村的财政收入就难以增加,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都将成为空话。最近几年,我省财政支农工作有了很大加强,农业投入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是,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在财政政策、资金投入和工作措施等多方面支持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当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财政投入吸引其他各种渠道资金的投入和农民投入的增加。各地反映,当前农业方面要求配套的资金太多,“拼盘”吃不起,确有这个实际问题。但也要看到,如果不“拼盘”,国家对四川的投入就会更少,国外的资金也引不来,很多事情只好不办。因此,我们要在尽量向中央反映四川的特殊情况,争取配套资金比例低一点的同时,尽量挤出一些资金来配套。
二是要大力抓好已经立项的农业开发工程和科技兴农。国家立项的中低产田土改造、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以及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贷款的畜牧项目、世界银行贷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长江水果开发项目、造林项目等等,经过反复论证,效益都是很好的。把这些项目搞好了,我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就会有所加强,生态环境就会有所改善,某些商品的生产基地就可形成,这将为今后继续争取国家投资和外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包括区乡财政所都要积极主动参与这些项目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资金和财务管理,务使这些项目按质按量逐年完成计划。同时,积极支持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
三是继续做好扶贫工作。这几年我省抓扶贫工作已经收到明显的成效,46个贫困县多数群众已越过温饱线,正在努力把群众脱贫与富县结合起来。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大事。国务院已经决定,已经出台的扶贫政策要继续执行到2000年,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这一工作。
四是要大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可以增加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凝聚力,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可以建设某些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过去,各级财政部门在扶持集体经济方面,包括乡镇企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通过有偿周转办法积累了一笔周转金。今后,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把周转金管好,加快运转。发展农村经济,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城市郊区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当地资源条件等继续稳妥地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主要是扶持村、组搞开发农业,兴办“绿色工厂”。通过有计划地扶持,使我省绝大部分村、组都有一定的集体收入,并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同时也为农村税收培植税源。
(二)积极支持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和开辟出更多的财源。近几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中,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是重要的一条。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的经济状况,培养和开辟财源,必须调整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财税部门应当执行好财政、税收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级财政要按产业政策的要求,帮助和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帮助和支持企业改组和优化结构,推进企业间的联合、兼并,积极扶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社会财富。只有这样,财政才能有充裕的财源和稳固的基础。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财政部门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研究社会财富的流向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研究如何将应收归国家财政的财富聚积起来。比如,这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社会财富增加较多,但由于中间环节太多,不少财源被中间环节拿走了,财政没有拿到。又如,近年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搞得比较活,实现的利润大大增加,但上交财政却很少,大部分收益都留在了这些企事业单位。应该想办法把该上交国家的收上来。
(三)要坚持两个两手抓,开辟财源,克服财政困难。一是抓财政收入大县和财政困难县、补贴县。我省由于经济不发达,不象沿海省份有那样多的亿元县。但也确有一批财政收入大县。如果按年财政收入5000万元来划分,1989年全省有48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超过5000万元,共完成财政收入41.64亿元,占县级财政收入的57.9%。一般来说,这些县有比较好的财源基础或较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如果抓好对这些县的指导,进一步挖掘潜力,促使其经济较快发展,那么,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就可能得到较大的增长,这对缓解我省的财政困难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与我们毗邻的湖北、陕西省有一些好的做法,我们可借鉴兄弟省的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办法,积极抓好财政收入大县的增收工作。
我省去年有99个补助县,净补助额7亿多元,还有一些县虽不吃补贴,但财政长期困难,解决这些县的财政问题难度很大。要想办法帮助这些县发展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开辟生财之道,增加财政收入,这也是缓解我省财政困难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发展县级经济,扶持贫困地区,近年来我省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如何进一步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帮助和扶持财政困难的县,使他们更好地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减少上级补助,克服财政困难,仍然大有文章可做。还要结合我省情况,认真研究“百万人口大县”和“产粮大县”的财政问题。对于县级财政问题,省上要抓,地市州也要抓,特别是对财政困难县和补贴县,各地可先从一个县抓起。
二是抓企业税利大户和亏损大户。去年全省仅税收上千万的大户就有49户,上交财政20多亿元,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这说明税利大户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抓税利大户,一方面要抓巩固发展,使其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要精心培植税利大户。对各个行业和企业的税利情况进行逐个分析,找出那些有发展前途,符合产业政策,提高经济效益潜力大的企业重点培植,使其尽快成长为税利大户。培养税利大户,可以把视野放宽一点。全民企业可以成为税利大户,集体企业也可以成为税利大户。特别是在县级经济中,集体经济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要想办法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壮大财源有重要作用。抓培养税利大户的工作,要有具体规划,目标要明确,对象要找准。
去年全省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573户,亏损金额3亿多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亏损大户77户,亏损金额2亿元,占全部亏损的60%多。去年全省财政给企业的计划亏损补贴与企业上交的利润、所得税等基本抵平,今年已是负数。如果企业亏损能减少一些,财政可用的财力就会增加,财政的困难就可得到一些缓解。
(四)要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支出。我省财政一直是“吃饭”财政,财政支出中刚性支出多,压缩和控制的难度大,但也要看到支出中既有刚性的一面,也有潜力可挖的一面,关键在于要下决心,并采取有效措施。这里只举两个方面的例子谈一谈。
一是我省财政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达220万人。去年,人头经费达51.4亿元,比1983年增长170.5%,平均每年递增18%,超过收入递增幅度6.5个百分点。这里面一部分是属于政策性增支,如调整工资、增加补贴等,但有相当部分是由于机构、人员增长过多过快而多开支的。机构膨胀,人员过多,必然加大财政支出。这个问题,各级都已认识到了,但未解决。最近《人民日报》登载一篇文章,介绍陕西省商洛地区精简机构、压缩超编人员,减少财政支出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以来,这个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共压缩调整各类人员4086人,全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超编人员由原来的1339人降为11人,不仅减少财政开支几百万元,还使机关工作效率普遍提高。这说明,只要狠下决心,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能减少1%的人,一年就可减少财政开支6000多万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然做好这件事难度很大,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每年新增人员控制好,把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到企事业单位,也可节约一笔不小的开支。进行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政府出面抓,需要编制、人事部门的配合。此外,通过推行事业单位由全额管理转向差额管理和由差额管理转向自收自支的管理,即使人员、机构一时减不下来,一些开支也可以控制住,甚至降下来。这方面,各地已迈出了一些步子,但还要继续探索,做好工作。
二是价格补贴数额很大,增长很快。从1985年到1989年年平均递增38.8%,大大超过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1989年,全省财政支付的各类价格补贴占当年财力的33.4%,负担十分沉重,这方面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前不久才出台的几项压缩平价粮食销售的政策,初步迈出了压销的步子,可节约一些财政补贴。所以,只要我们思路对头,工作做到家,控制和减少财政支出是可以收到明显效果的。今后,我们还将按照国家规定,充分利用农业丰收的有利时机,清理和压缩平价粮食销售数量,继续清理和控制各种补贴,以减轻财政负担。
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也是缓解财政困难的重要方面。目前财政管理比较薄弱,资金分散现象十分严重。各种基金名目繁多;条条分配的资金也较多,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各种违反财经法纪的事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剧了财政的困难。要充分发挥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管理好各种财政资金,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不仅可以增加生产,发展事业,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压力,起到缓解财政困难的作用。加强财政税收的管理,严格依法理财,减少跑、冒、滴、漏,也会明显地收到增加财政收入的效果。近几年,年年搞财税大检查,年年都查出大量的违纪金额。这说明加强管理中的潜力很大。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到,我们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路子还是有的,关键是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多想办法,把工作再做扎实一点。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