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二月,针对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和节约非生产性开支的问题,国务院曾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今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务必要比去年压缩20%。然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是:今年1-7月,全国社会集团购买消费品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9.8%。社会集团购买力为何欲抑反升?如何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膨胀?这引起了多方关注和议论,笔者也对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量的财政资金由预算内转入预算外后,分散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目前已基本上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并驾齐驱。由于国家对该项资金缺乏必要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措施,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如野马脱缰,出现了盲目性和混乱性,如乱上基建项目,乱发奖金实物,违反控购指标购买专控商品等,这些导致了消费膨胀,对国民经济平衡冲击很大。
(二)社会因素对社会集团超前消费有较大影响。受某些消费刺激生产等不确切提法的影响.在一些部门单位,由铺张浪费,高福利、高奖金等引起的非生产性高消费的攀...

今年二月,针对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和节约非生产性开支的问题,国务院曾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今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务必要比去年压缩20%。然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是:今年1-7月,全国社会集团购买消费品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9.8%。社会集团购买力为何欲抑反升?如何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膨胀?这引起了多方关注和议论,笔者也对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量的财政资金由预算内转入预算外后,分散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目前已基本上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并驾齐驱。由于国家对该项资金缺乏必要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措施,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如野马脱缰,出现了盲目性和混乱性,如乱上基建项目,乱发奖金实物,违反控购指标购买专控商品等,这些导致了消费膨胀,对国民经济平衡冲击很大。
(二)社会因素对社会集团超前消费有较大影响。受某些消费刺激生产等不确切提法的影响.在一些部门单位,由铺张浪费,高福利、高奖金等引起的非生产性高消费的攀比风,愈演愈烈,导致社会集团购买力膨胀。
(三)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没有根本好转,给控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主要表现是: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单位对控购规定置若罔闻,千方百计逃避国家监督,违控购买专控商品。2、财经纪律松弛。对违控行为不能给予应得的处罚,久而久之,迁就成风,造成控购纪律缺乏威慑力。3、本位主义严重。一些控购监督部门,在执行规定和监督等方面,也有不少漏洞.有的这边控、那边放,为违控者开放绿灯。
(四)控购工作未能排上地方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表现是抓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工作雷声大雨点小,满足于发文件、作指导,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二、应采取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在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原则下,针对行政、事业、企业不同性质的特点,积极建立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并付诸全面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不准用预算外资金违控购买专控商品,更不能突破国家下达的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指标。
(二)运用税收调节手段,辅助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多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虽然颁发了不少有关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措施和规定,但仍未能控制消费基金增长趋势。在此情况下,我认为可采取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辅之以税收调节手段的方法,下重药医治顽症。实行征税措施应注意做到:1、要有选择性。即对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集团消费行为和购买个别高档商品的,进行征税,如筵席,小汽车,空调等。2、覆盖面要广。确定纳税起征点时要考虑到城乡消费的不同水平,不要将起征点定得过高而缩小了覆盖面,否则,就不能起到全面调节作用。3、注意区别性.在税收上应有征与免的区别,如对非生产性消费征税,生产性消费免征;在税率设立上应根据消费性质分别确定不同税率。
(三)强化控购管理:1、从上到下层层建立责任制,应把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列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2、违控处理要严肃,要“动真格”的,执行处罚时要分清责任,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谁违反规定就罚谁,使处罚措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3、加强监督部门之间的协作。要改变目前控购工作由财政一家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地方政府应组织好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格执行监督制度,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者也应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以充分发挥控购管理中多功能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