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十年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洞察全局,审时度势,确定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同时,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稳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贷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整顿在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宏观经济范围的大课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纪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五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财政部门是国家综合管理财政收支,主握财税政策和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部门,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应当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要把财政工作作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当前,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当前,总的经济形势是好的,财政情况也是好的。但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
我国十年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洞察全局,审时度势,确定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同时,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稳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贷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整顿在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宏观经济范围的大课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纪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五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财政部门是国家综合管理财政收支,主握财税政策和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部门,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应当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要把财政工作作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当前,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当前,总的经济形势是好的,财政情况也是好的。但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较低,税收收入流失较多,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不够理想,而财政支出却增长很快,超过了收入增长的幅度,如果不严格控制,突破了预算,就会给预算平衡工作造成困难。我们必须努力抓好今年的增收节支工作,把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确定的数限之内。这是当前财政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措施。
抓增收,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收入流失方面,还要研究增辟新财源,把应当收缴财政的收入收上来。要帮助企业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特别是完善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证完成上缴任务。今年税收征收任务很重,要努力实现超收30亿元的奋斗目标,并力争多超收一些。当前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是调整税收管理权限,解决税权分散和乱开减免税口小的问题,并结合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制止和纠正税收收入流失的问题。在支出管理方面,除按照国务院决定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以外,必须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开支和企业管理费。坚决刹住乱发奖金、实物、补贴的歪风,压缩会议费,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游山玩水。真正做到能不花的钱一定不花,能少花的钱尽量少花。

为了确保财政赤字不突破计划,各地要从大局出发,今年收入情况好、结余较多的地区,要力争再多收一些,当年结余不要安排支出;收入情况差的地区,在抓紧组织收入的同时,要压缩支出,确保平衡。各地都要采取措施,防止年终突击花钱。
第二,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近几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快,除了事业发展、物价上涨和其他一些正常因素外,确实存在追求高标准、挥霍浪费、相互攀比和变相搞福利的情况。把社会集团购买力中铺张浪费和非急需的部分压下来,既可以节省经费开支,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纠正和制止流通领域中的混乱现象,又有利于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这次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严格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作为治理环境,整顿秩序、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集团消费支出,按可比口径计算,在去年实际支出权的基础上今年压缩20%,明年再压缩20%。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好,切实完成今明两年的控购任务。
为此,要加强领导,层层负责,克服上面抓得不实,下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解决有“控办”之名,无人抓“控购”之事的状况;要严格纪律,保证完成压缩指标。财政部门要同商业、银行等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把控购工作搞好。
第三,认真搞好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从1981年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五次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年的大检查,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认真搞好今年的大检查,不仅是多收几个钱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严肃财经法纪,克服奢侈腐败现象,保持干部清廉作风的大问题。它对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改革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主要是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检查内容和检查重点,把问题查深查透。特别要把大型企业和各类公司以及各级经济主管部门和有罚没收入的机关单位的问题查清楚。各地区、各部门要对今年的财政收支进行清理,凡是当年的收入,要列入决算;不该列的支出,要坚决剔除。根据前几次大检查的经验,要使大检查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是对检查出来的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要作出正确的处理,真正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要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实事求是,宽严适度”的原则。既要把自查出来的问题同被查出来的问题加以区别,又要把因对改革中的政策界限不清发生的问题同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案例区别开来。特别是对那些单位大、腰杆硬、问题严重而又不认帐的,一定要从严查处。
第四,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前,国营企业经济效益低,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落后,内部机制不合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企业内部的活力没有挖掘出来。财政部门要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机制,解决经济效益低的问题。这既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良好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改革企业内部机制,关键是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把企业内部承包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大锅饭”,“铁饭碗”问题。同时,要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增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不能以包代管。企业有了好的内部机制,经济效益就会提高,就能够增强对价格、工资改革的承受能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财政部门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中要做的工作很多,要通盘考虑,作出规划,付诸实施。还要注意总结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完善宏观调控的经验,逐步掌握和提高宏观调控的本领,在治理环境、整顿秩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