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在“双增双节”运动中,采取有部署有检查的方法,常抓不懈,推动全省“双增双节”运动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黑龙江省许多地方对“双增双节”工作从组织上加强了领导,建立了有效的工作网络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今年第一季度,全省财政收入累计完成年计划的24.3%,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全省财政累计支出完成年预算的17.2%,支出总额控制在年计划平均进度之内。
(一)全面推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责任制。进展较快的市,大中型企业承包面已达80%以上,小型国营商业企业租赁经营面已达70%以上,企业内部承包和分配形式已发展到三大类17种。各地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中,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择优承包;引进风险机制,搞抵押承包,引进兼并机制,鼓励厂际承包。齐齐哈尔市对去年九月份以后承包的82户企业和租赁的90户企业,全部实行了招标招聘。在承包的82户企业中,有19户企业的中标者是企业外部人员。在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方面,这个市积极推行“厂内银行”制度和“满负荷工作法”,用完善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来保证企业实现承包目标,引导企业职工努力增产、挖潜、增收。
(二)加强和改善管理,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今年初,鹤岗市市领导亲自带队,组织体改委、计经委、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负责人,分成两个组,深入到全市14个预算内工业企业盈亏大户,逐户进行解剖分析,挖掘增产增收潜力,落实扭亏增盈指标。齐齐哈尔市把调整产品结构作为“双增双节”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今年计划开发新产品330项,当年投产300项,新增产值可达1.4亿元,新增利润预计1200万元。
(三)积极推广已见成效的改革经验,大力节减支出。对民用煤补贴办法、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等已见成效的改革,正在全省各地普遍推开。北安市去年推广煤补改革,当年节减财政补贴90.6万元,今年计划减少补贴212万元,占整个煤补金额的一半。松花江地区推广公费医疗改革,医疗费支出连续两年下降,去年降到人均73元,今年预计可降到6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坚持预算包干办法,确保预算平衡。许多地、市坚持实行增收节支和预算平衡首长负责制,把能否实现预算平衡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员、市长同县(市)长签订责任状,县(市)长同各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把财政收支和“双增双节”的各项指标,横向分解到各部门,纵向落实到每个企业、科室、车间、班组和个人。
黑龙江省财政部门为了及时掌握全省“双增双节”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上半年由四名厅级干部带队深入到13个地市,20多个县和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发现有些市、县用支出框收入,收入打得过满,安排支出时对一些已“出台”的增支因素未考虑,留下硬缺口;有的县收入上不去,宁可打赤字预算,也不肯过紧日子;有些地方承包基数压得过低;以及市管县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够理想等问题,他们向省政府作了汇报,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抓好“双增双节”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树立量入为出、自求平衡和过紧日子的思想,确保全省财政收支平衡。各行署、市要对各县(市)1988年财政收支预算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对为了安排支出冒打收入的,要适当调整,并同时把支出预算压下来,真正做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对编制赤字预算的地方,首先做好自查,经过自查仍然有赤字的,上一级财政部门要派人检查、核实。收入未打满的,要把收入增加上去,同时把支出压到最低水平,力争自求平衡。
二是要解放思想,广开“双增双节”门路。各地要结合生产力标准讨论,同基层财税部门、企业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深化财政改革,广泛挖掘“双增双节”的门路。省里要总结一批“双增双节”的好典型,各地市县也要总结自己的典型经验,对外地的经验,既不要拒之门外,也不要照搬照套,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宣传推广好。当前要着重总结解放思想,搞好企业承包经营和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办法的经验。
三是认真解决企业承包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引进竞争机制,把承包基数定得合理,通过承包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国家、企业、职工都有好处可得。有些小型商业企业,要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帮助卸包袱,加快承包经营的步伐。其次,要抓紧解决企业承包后的短期行为,帮助企业制定发展生产、加强管理、合理分配的办法,使企业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健康发展。在当前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各级财税部门都要把这项工作抓起来,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同时,还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各级财税部门要积极配合金融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灵活运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合理使用财政、金融的间歇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充分发挥行署、市管县的机制作用。今后,省财政不直接对行署、市的所属县(市)拨款,行署、市所属县(市)的财政预决算由行署、市负责审批。省财政重在加强对行署、市的监督管理。行署、市凡应给县(市)的资金或政策,都要给县(市),否则,省里要进行干预。同时,省财政要重点抓好财政累计赤字额比较大的县,研究解决如何尽快摆脱财政困难,把财政搞活。
五是深化财政改革。今年上半年,要做好四件事:(一)将财政单列县确定下来,并制定出扶持实现亿元、半亿元县的具体方案。(二)落实部分地市实行财政递增包干问题。(三)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凡有条件的乡镇,都要建立乡级金库,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提出财政上解放思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意见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