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2月,财政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财政系统内试行财政经济形势信息制度。我认为建立这一制度,对于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各地区的财政经济发展状况,正确分析财经形势,科学地制定财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所有制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资金运动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投资结构日趋多元化,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等等。这一切不仅要求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突破不适应改革的思想束缚,而且迫切需要尽快改革与现实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手段。财政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管理部门,建立财政经济形势信息制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有利于帮助各级财政经济管理部门及时把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分析和正确估计财政经济形势,为各级领导制订有关的方针和政策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从而逐步提高财政经济工作的决策水平和管理素质。第二.有助于促进各级财政经济管理部门大力加强信息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改进传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逐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增强财经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准确性,第三,有助于财政经济管理部门对财政经济形势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有关财政发展战略和宏观资金分配政策,努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考虑到现阶段我国财经管理部门的工作水平,应该按照“由粗到细、由浅入深、逐步完善”的原则.建立起既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要求又具有我国特色的财政经济形势信息制度。其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一套制度、二种方法、三类人员、四个重点”。
所谓“一套制度”,就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能够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财政经济形势信息制度,它应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的财政经济信息报表制度。这是一种定期报表制度,按每季或每月填报,有较强的时间要求。(2)不定期的财政经济形势跟踪分析制度,它主要是根据有关统计信息,运用工作经验.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的财政经济形势所作出的相应判断,(3)专题性的调查研究制度。即根据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确立对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进行局部的或全面的调查研究,以便及时为各级领导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4)特定的信息传递制度,这一制度要求既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反馈上来,又经常地向下传输党和国家关于建设与改革各个方面的重大决策情况,
所谓“两种方法”,就是在分析财政经济形势时,必须将正确的定性判断方法和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如在填报“定期财政经济信息报表”时,首先就必须实事求是,严格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应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从中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在判断经济形势时,就不能只凭个人经验或直观的感受,而应该在全面掌握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前提下,充分听取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从时间和空间紧密联系的较大跨度上来认识和分析形势,
所谓“三类人员”,是指在实施财政经济形势信息制度时,主要应依靠综合计划统计、电子计算和财政科研三类人员,只有他们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信息制度的整体功能和积极作用。综合计划统计人员对经济发展全局的了解一般都比较全面和系统,看问题也远一点,因此可以多发挥他们在总体估量和综合分析方面的作用,电子计算人员大都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定量分析经验也较为丰富,依靠他们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并提高财经信息分析的质量和时效,财政科研人员掌握理论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有条件对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机制等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工作,建立由综合计划统计、电子计算和财政科研三类人员结合起来的工作队伍,能够保证财经形势信息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谓“四个重点”,是指财经形势信息制度必须能够充分反映以下四个重点内容:(1)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要不断搞活企业,逐步增强企业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机制、经济效益,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等情况,都应成为信息制度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之一,(2)市场,提高计划工作素质,完善市场机制是当前宏观经济管理尽快实现转轨变型的关健环节。同时,市场状况对财政信贷收支又有直接的影响和联系。因此,必须对有关市场供需等一系列指标予以高度的重视。(3)财政金融状况。这也是信息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包括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现金投放的总量、构成、增长速度、完成计划情况,以及应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等等,(4)投资状况。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投资效益如何,直接决定着未来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同时其本身也是判别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信息分析制度中也应有相应的篇幅来跟踪分析投资的总量、结构及投资效益等一系列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建立我国财政经济形势信息制度应抓紧采取措施,为尽快确立这一信息制度创造条件。
(1)各级财经部门领导应当把建立财政经济形势信息制度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带有战略性的任务来抓,把有关信息分析方面的工作列入正常的议事日程之中。应当要有一位主要领导同志具体分管这一工作,经常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信息分析制度能够尽快建立和正常运转。
(2)确定相应的部门具体负责信息制度的筹建工作。鉴于信息分析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技术性、研究性等特点,应由综合计划统计、电子计算、财政科研等部门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有关信息指标的设计运用、经济形势的总体分析等由综合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凡涉及信息数据收集、处理、传递等内容,则由电子计算部门承担,财政科研部门主攻专题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方面的工作。
(3)尽快培训财政经济信息分析人员。综合计划统计、电子计算和财政科研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安排一定数量的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加财经形势信息制度的筹建、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组织学习国内外有关信息分析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使财政经济形势信息制度能够早日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