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8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与1978年相比,均翻了一番多,经济的发展为财政提供了充实的财源。1978年国内财政收入为1121.12亿元,到1986年已达2184.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平均每年递增7.3%.同期国内财政支出从1978年的1110.95亿元,增加到1986年的2255.0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平均每年递增7.9%,八年国内财政支出累计共11334亿元。这些资金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财力支柱,几年来,财政的自身改革和财力增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体制改革。
一、几年来财政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了经济体制改革
为了支持企业扩权改革,先后对企业实行了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利改税和各种形式的盈亏包干等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政策,并采取了一些减税让利的措施,1979—1988年,企业全部留利达2221亿元,留利占实现利润的比例由1979年的12.25%上升到1986年的49.72%,
为了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并从1985年起.中央财政将原集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8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与1978年相比,均翻了一番多,经济的发展为财政提供了充实的财源。1978年国内财政收入为1121.12亿元,到1986年已达2184.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平均每年递增7.3%.同期国内财政支出从1978年的1110.95亿元,增加到1986年的2255.0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平均每年递增7.9%,八年国内财政支出累计共11334亿元。这些资金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财力支柱,几年来,财政的自身改革和财力增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体制改革。
一、几年来财政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了经济体制改革
为了支持企业扩权改革,先后对企业实行了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利改税和各种形式的盈亏包干等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政策,并采取了一些减税让利的措施,1979—1988年,企业全部留利达2221亿元,留利占实现利润的比例由1979年的12.25%上升到1986年的49.72%,
为了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并从1985年起.中央财政将原集中的30%的折旧基金全部留归企业使用。到1986年为止,累计减少财政收入110亿元,
为了支持工资、物价改革,理顺工资和物价关系,财政也作出了很大努力,1979—1986年,国家用于增加工资和工资改革的资金共2501亿元,承担价格补贴共2874亿元。
二、支持并保证了国家的生产建设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1979—1986年财政承担的基本建设投资、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等生产建设资金共5881亿元,其中.用于基建的支出共3700亿元(包括利用国外借款安排的部分),基建支出中用于能源、交通、邮电等重点建设支出为1410亿元;用于挖潜改造的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为716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救济,农业生产等支援农业生产方面的支出为1167亿元,财政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79—1986年建成投产的基建大中型项目有832个,一批骨干工程已投入生产。基建新增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容量3439万千瓦,石油开采7936万吨,煤炭开采12454万吨,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6148万吨,铁路电气化里程3434公里.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已居美、苏、日、联邦德国之后,列第5位。农业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外贸出口额由第28位上升到第15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也大都有所提高。我国10亿人口的绝大多数过上了温饱生活,部分地区开始向小康水平迈进。
三、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文教科学经费
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加强智力投资,是党在总结了历史经验之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79—1986年,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137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9.5%,超过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经济水平相接近的国家相比,已居中等偏上水平。普通高等学校数由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1986年的1054所,在校学生数由85.6万人增加到188万人,共培养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216万人,各类中专、职业高中也发展较快,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全国已有1052个县普及了初等教育,成人教育蓬勃发展.
1979—1986年.国家用于科学研究支出、新产品试制支出以及科研机构的基本建设支出641亿元,1986年科研支出已达111.6亿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此外,还使用了大量外汇用于技术引进。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自然科技人员由1978年的435万增加到1986年的825万人。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1979—1986年,共取得重大科技研究成果5万多项,获国家奖励的发明1114项。航天技术、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超导材料,生物工程等一些重要科学技术已接近或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四、支持了人民生活的改善近几年是建国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这与财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1979—1986年,财政为改善人民生活共安排6078亿元。第一,全国城镇陆续安排7000万人就业,新增职工增加的工资开支达743亿元,其中,由国家预算开支的部分为528亿元。第二.调整了职工工资、实行奖金制度、增加津贴开支1759亿元,其中由国家预算开支的部分为774亿元,此外,提高职工劳动保护福利待遇,也相应增加了居民收入。第三,提高了部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平抑市场物价,减轻人民负担,八年来,用于各种价格补贴的资金达2874亿元,第四.改善了城镇职工居住条件,1979—1986年,国家共建成城镇职工住宅6.78亿平方米,相当于前26年建成住宅面积的总和。为建设这些住宅,国家投资640亿元,其中由国家财政开支部分为229亿元。第五,为支持农村生产发展,特别是扶持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壮大,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1979—1986年,共减轻农村部分税收负担64亿元。
从上述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财政在配合经济体制改革,支持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