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化改革和“双增双节”运动的推动下,1987年的扭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全国有20个地区预算内工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比上年下降,这些地区是:北京、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和新疆。其中上海、湖北、河北、福建、山东等5个省市的减亏幅度超过了30%。但是,总的来看,去年扭亏情况仍然不够理想。1987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增长4.6%,虽然增亏幅度比上年下降较多,但这里面有小化肥价格变动的不可比因素1986年小化肥限价,全国小化肥企业亏损了十几亿元,1987年小化肥价格放开后,原来亏损的小化肥企业大多扭亏为盈。因此,若扣除这一因素,1987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额增长幅度可能要超过30%,亏损形势仍十分严峻。目前,虽然地方工业企业的亏损增长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中央一些部门的亏损仍有增无减,煤炭、机械、军工等行业的老亏损企业继续存在,轻工、化工、石油等行业又冒出了一批新亏损企业。总之,扭亏前景并不乐观,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
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亏损的增长?从去年扭亏取得较好成绩地区的经验来看,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扭亏增盈的主动性。近几年来,企业面临的减收增支因素很多,如原材料涨价,工资增长,折旧率提高等等。这些客观因素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利润。有些地区、部门和企业便因此认为,减收增支因素这么多,企业无法一一克服,扭亏工作抓与不抓一个样。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从一些地区扭亏工作的情况看,在原材料涨价,工资增加,折旧率提高等减利因素大体相同的企业里,有的企业可以盈利,有的企业却不能盈利。这里面就有一个主观努力的问题。现在有些企业,在思想上还没有实现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仍停留在产品经济观念上,只注重生产,不注重效益;也有的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物质消耗过高;还有的企业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这些都是造成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企业亏损,有65%是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因此,要使扭亏工作取得进展,就必须提高认识,不能将亏损原因过多地归咎于客观方面,而应该多从主观方面入手,推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改善经营管理。许多地方的经验表明,扭亏工作,抓与不抓大不一样,只要提高认识,下决心,花功夫,扎扎实实地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企业的扭亏工作就一定能抓出成效来。
其次,领导要重视。去年全国20个地区的地方工业企业之所以能够减亏,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这些地区的领导对扭亏增盈工作十分重视。如河北省,去年年初省政府召开了扭亏工作会议,由省政府秘书长牵头,成立了扭亏增盈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研究亏损企业的有关问题,定期调查、通报亏损企业的扭亏进度。省政府还从省直各部门抽调厅局级干部带队,由各有关部门干部参加,组成扭亏工作组,分赴18个地市,深入基层帮助抓亏损企业的扭亏工作。省政府领导、省扭亏增盈领导小组负责人经常听取各扭亏工作组的情况汇报,并及时指导。由于领导重视,河北省去年扭亏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比1986年下降了35%。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实行了扭亏增盈首长负责制,采取首长包户的办法,效果也相当好。事实说明,领导重视,是抓好扭亏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三,措施得力,方法对头。扭亏工作已经抓了多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各地、各部门都要注意总结。过去实行过的一些办法,如减损定额包干、递减包干、亏损补贴预拨等办法,有些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要加以完善和推广。去年扭亏抓得比较好的地区,还实行了一些新的扭亏办法,如由先进企业帮助落后企业,以强扶弱;对亏损企业征收资金占用费等等。这些办法取得的效果也都不错,可以继续试行。我们要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做到扭亏的措施得力,方向对头,并找出治本的办法。今后要尝试通过市场竞争来逐步解决企业亏损问题。各地、各部门可以结合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对亏损企业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根据亏损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有的可以由先进企业包落后企业,有的可以实行横向联合,有些小型亏损企业则可拍卖。至于那些长期严重亏损,管理混乱,产品没有销路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直至宣布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