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湖北省襄樊市财政系统1986年“双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一位劳动模范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她的发言使与会者耳目一新,交口称赞她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象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位劳模就是谷城县茨河镇财政所主任龚大香同志。
生活小事不小看
龚大香同志1984年调到茨河镇财政所时,全所只有六个人,三间房,好几个职工没房住,连吃喝睡觉都成问题,多数人不安心工作,内勤人员上班打毛衣、看小说;外勤人员“上午十点往外转,中午在外吃顿饭,下午三点朝回走,一天补助混到手”。上级分配的任务年年完不成,是个后进的“老典型”。
对这样一个乱摊子,开始时,龚大香烦死了,见到那些晚出早归的同志就批评。可是这方法并不顶用。有一位同志不服气,顶撞她说:“龚主任,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有宽敞的房子住,我们没有安身的窝;你在家不愁吃和喝,我们回来晚了要挨饿。”这些话引起了她的深思:“是啊,衣、食、住、行不是小事。同志们连吃、喝、住都没着落,怎么叫他(她)安心工作?”于是,她首先从生活问题抓起。第一件,用8元钱买了一个煤炉子,解决了同志们的喝水问题。第二件,解决吃饭睡觉问题,她先后四次...
在湖北省襄樊市财政系统1986年“双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一位劳动模范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她的发言使与会者耳目一新,交口称赞她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象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位劳模就是谷城县茨河镇财政所主任龚大香同志。
生活小事不小看
龚大香同志1984年调到茨河镇财政所时,全所只有六个人,三间房,好几个职工没房住,连吃喝睡觉都成问题,多数人不安心工作,内勤人员上班打毛衣、看小说;外勤人员“上午十点往外转,中午在外吃顿饭,下午三点朝回走,一天补助混到手”。上级分配的任务年年完不成,是个后进的“老典型”。
对这样一个乱摊子,开始时,龚大香烦死了,见到那些晚出早归的同志就批评。可是这方法并不顶用。有一位同志不服气,顶撞她说:“龚主任,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有宽敞的房子住,我们没有安身的窝;你在家不愁吃和喝,我们回来晚了要挨饿。”这些话引起了她的深思:“是啊,衣、食、住、行不是小事。同志们连吃、喝、住都没着落,怎么叫他(她)安心工作?”于是,她首先从生活问题抓起。第一件,用8元钱买了一个煤炉子,解决了同志们的喝水问题。第二件,解决吃饭睡觉问题,她先后四次上县城,要钱盖了三间房子,使大家有了一个吃饭、睡觉、办公的地方。这一着,所里同志都高兴啦。
所里有个中年职工,工作不太积极,常往家里跑。有一天分配任务时,派他下厂了解情况,他把眼一翻说“不去”,就骑着车子回了家。有人对龚大香说,对他这样的人,可别心慈手软,扣他的工资。龚大香想,这样并不能解决思想问题。为了摸清情况,龚大香也骑着车子来到他家。原来他家庭很困难,体弱多病的妻子带着一个经常生病的孩子,还承包了几亩农田。这天,他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孩子又生病了。龚大香去后,和他一起把小孩送到医院,临走时,又给他两天假在家照看孩子。这位同志虽没说啥,但眼里却闪着泪花。此后,他工作很积极,做出了不少成绩。

理想教育不空谈
龚大香同志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讲空话,实实在在,很有特色。所里有一位女青年,以前,工作目的不明确,曾对人说:目前要吃好、玩好、穿好;将来要找个好爱人,建个好家庭。因此,参加工作几年了,业务上没什么长进,每次报表都出差错,每次参加考试都不及格。龚大香找她谈心,她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这代人一生下来就挨饿,一上学就停课,一毕业就下乡,一回城就工作,能够应付就不错”。龚大香想,对待这类青年不是一顿批评和讲几次道理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一次偶然的机会,龚大香看见她在街上和一男青年吵嘴,经过了解,原来那个男青年是她的朋友。他们交朋友已经两年了,男方逐渐发现她不求上进,双方产生了隔阂,常为一点小事吵架。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龚大香把她叫到自己屋里,恳切地说:“你好糊涂!难道你就不为自己的将来和前途想一想?你朋友看不起你,你知道是为什么?是看不起你不求上进,长此下去,不光你的朋友看不起你,大家也会看不起你。”这几句话打中了她的要害,“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以后龚大香又多次找她谈心,给她讲做人的道理,给她买了一些有关理想、前途、人生的书籍,并帮助她订了自学计划。打这以后,她转变了,白天积极工作;晚上经常一人坐在灯下看书学习,练习业务。龚大香又找到她的对象,介绍她近来的变化,希望他能正确对待爱情,协助做好她的工作。后来,他们终于重新和好,还经常互相勉励,互相帮助。现在,她已开始自学中专课程,决心两年内达到中专水平,业务上也有了很大长进,1986年秋,在全县财务工作大检查中,茨河镇财政所名列第一,这位女青年也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言传身教作示范
在理想教育中,龚大香很注意把青年的个人追求引导到实际工作中去。她通过言传身教,使青年们懂得怎样去工作,去奋斗。所里有一位女青年,她心气高,爱面子,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觉得做财政工作只是“收收支支、催款要帐”,没有干头。龚大香通过观察发现,她虽然好胜,但却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龚大香就有意识地帮助她,在工作中培养她。一次,财政所扶持的一户养鱼专业户的几十万尾鱼苗,因绿肥水流进鱼塘而全部死光。龚大香让她去了解情况,并帮助安排今后继续养鱼苗的事。可是,由于她方法不得当,不但工作没做好,还受了一肚子委屈,气得回来躺在床上哭。龚大香第二天带着她一起去这个专业户家里。经过龚大香耐心细致的说服,专业户不仅答应继续养鱼苗,还表示了歉意。在回所的路上,龚大香耐心地启发她说:“财政工作可不单是‘收收放放,催收要帐’,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也是我们财政干部的职责。就说这件事吧,人家的鱼苗死了,心里疼得不得了,你去了不问清情况,不关心、安慰人家,一开口就是还款,人家哪能不气?”从此她大有长进.1986年,所里想帮助陶湾乡发展柑桔生产,可是农民有顾虑。她先后深入到3个村11个组,走访了70多户农户,讲解党的政策,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及发展柑桔的有利条件和好处,终于使农民签订了合同,全乡一次发展柑桔56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