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年初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只有通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压缩“空气”,提高效益,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把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要紧抓、抓好、抓出成效来。
增产,是为了增收。要达到增收的目的,就要大力组织好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能什么产品都增产。如果生产出质次价高的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不仅达不到增收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去年上半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3.1%,产成品资金占用却增加30%,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影响生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部分企业和行业产品质次价高,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畅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在产品适销对路上下功夫,要帮助企业搞好市场预测,摸准市场行情,防止边生产边积压;要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保证适销对路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燃料、运输及资金的需要,限制或停止积压、滞销产品的生产,真正做到增产增收。
抓增产必须降低物质消耗,否则效益得不到提高,增收也没有指望。这几年我们的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比较快,但...
今年年初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只有通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压缩“空气”,提高效益,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把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要紧抓、抓好、抓出成效来。
增产,是为了增收。要达到增收的目的,就要大力组织好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能什么产品都增产。如果生产出质次价高的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不仅达不到增收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去年上半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3.1%,产成品资金占用却增加30%,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影响生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部分企业和行业产品质次价高,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畅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在产品适销对路上下功夫,要帮助企业搞好市场预测,摸准市场行情,防止边生产边积压;要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保证适销对路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燃料、运输及资金的需要,限制或停止积压、滞销产品的生产,真正做到增产增收。
抓增产必须降低物质消耗,否则效益得不到提高,增收也没有指望。这几年我们的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比较快,但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却很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质消耗大,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工业物质消耗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五五”时期为70.8%,“六五”时期上升到74.8%,仅此一项,“六五”期间就减少利润100多亿元。由此可见,我们的企业降低物质消耗,可挖掘的内部生产潜力是很大的,据有关部门1986年统计,我国重点企业的钢材利用率只有60%;能源综合利用率为28%;木材综合利用率不到60%,都大大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就是在国内,同一行业,同一产品,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沿海地区与内地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全国能源有效利用率若能达到上海水平,一年就可节约标准煤上千万吨。此外,我国每年废弃的可以利用的二次资源价值达250亿元。职工是生产的直接参加者或组织者,他们最了解哪里有浪费,哪里有潜力,因此,在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企业各级领导要发动全体职工提有关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合理化建议,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既要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厘钱,又要改进工艺、设备和技术,向技术进步要效益,把生产中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抓增产,抓降低物质消耗,都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由于目前许多产品还是卖方市场,一些厂家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相当普遍。据全国重点企业75项主要产品质量指标统计,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1983年为88%,1984年为81.3%,1985年为76%,1986年虽略有回升,达到77.3%,但仍有22.7%的产品质量指标下降。从1986年国家重点监督抽查的5000多种产品看,有1600多种产品质量不合格,占抽查产品的30%以上。质量差,直接导致产品报废和削价处理,损失增多,据初步统计,近年来每年仅工业产品报废和削价处理损失就有10亿元左右,特别是有的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厂家,其产品返修率竟达40%以上,更有少数企业见利忘义,制造假商品。产品质量差,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更重要的是损害了社会利益。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完全以追求利润为动机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在考虑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始终把增加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所有企业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都应认识到,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必须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把产品质量作为考核车间、班组及个人的主要指标,与奖金分配直接挂钩。通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使产品质量有一个新的提高。
在抓增产增收的同时,还要注意节约费用支出。首先是,企业“两费”超支严重。从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的决算统计看,1985年比1981年生产增长43%,而同期“两费”却增长70%以上,吃掉了一大块收入。其次是,企业自有资金使用不当。不该花的钱花了,没有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再者,不少企业的留利大部分都用于职工福利和奖金了,这不仅改变了应用于生产的资金的性质,而且加剧生产资金不足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后劲。因此,所有企业都应编制费用节减的计划和措施,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费用支出审批制度,防止支出无计划、敞口花钱的现象,力争把过高的费用开支压下来,并管好、用好自有资金。
总之,今年的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工作,要结合深化企业改革一起进行,要:通过改革,使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改观,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我们要切实地抓好“双增双节”工作,努力完成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工业物耗降低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2%,企业“两费”压缩10%,亏损企业扭亏30%及商业的商品流转费降低2%,亏损额下降20%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