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财政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在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四年期间,财政学术活动相当活跃,召开了两次全国综合性的理论讨论会和专题研究会,各地财政学会结合本地区财政经济实际召开了上百次专题研究会。这些讨论会或研究会提出和探讨的主要问题有:关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财政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财政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关于财力合理分配和制约社会总需求膨胀的问题;关于引导社会资金、控制基建规模、调整投资结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运行机制和运用经济杠杆,实现有计划的宏观调控问题;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包括税收与利润分配体制、民族地区财政、经济特区财政、城市财政以及农村财政问题;关于国家对国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增强企业活力问题;关于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成本管理制度改革问题;关于外国财政研究、借鉴和批判的问题;关于古代、近代财政史和革命根据地财政史问题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些为中央和地方领导决策参考的研究报告,其中不少引起了领导同志的重视并付诸实施,取得很大成效。与此同时,我国的财政理论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版了一批论著,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我国财政学会的工作在服务现实方面,在促进理论建设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因此,很有必要总结一下我们学会工作以及财政科研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基本点是:(一)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学会工作、财政科研工作的正确方向;(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会风,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现实服务,使学会工作和财政科研工作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三)坚持贯彻执行“双百”方针,崇尚真理、追求真理,不刮风、不追风,促进不同学术流派的共同发展,保证学会工作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繁荣局面;(四)坚持科研部门、教学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三结合,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理论梯队建设,广泛组织社会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保证学会工作、财政科研工作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天地;(五)在重视应用理论研究的同时,把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结合起来,从而,使财政科研根基扎得更深、后劲更足;在服务现实的同时,把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研究结合起来,使财政科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把研究国内财政与研究外国财政结合起来,以利于“洋为中用”和“洋为中戒”。当然,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财政学会工作和财政理论建设同深化改革、搞活经济的形势,仍有不太适应的一面,财政经济工作所面临的有些新问题与新课题,尚未及时予以研究和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加倍努力、迎头赶上,为我们国家的经济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是很好的。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经受住了考验并有所发展,经济发展的过热空气正在压缩并逐渐趋向正常,城乡绝大多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因此,国家的团结力、民族的凝聚力、人民的创造力和社会生产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发展。但是,在看清事物主流、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少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是空气仍然过热,投资规模仍然过大,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国家财政出现一些赤字,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较多,外汇收支还不平衡,工业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不高,部分产品质量下降和滞销积压,物质消耗过大,生产成本上升。总之,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贪多图快、求成过急的问题。因此,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好两件大事:一是在经济领域,坚持正确的建设方针、压缩过热的空气,广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深入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是在政治思想领域,深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在经济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好的六个问题:第一,必须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二,必须按照建设规模和国力相适应的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第三,必须把消费的增长切实建立在生产发展可能的基础之上;第四,必须努力做到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第五,必须继续防止盲目追求过高增长速度的倾向;第六,从根本上说,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财政学会和财政科研部门必须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和经济工作中的六个问题,特别要在深化改革、搞活经济,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拿出更多更好的成果来。为此,提出以下五个课题,愿与同志们共同探索。
(一)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当前国民经济综合平衡6464在的矛盾与问题;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综合平衡的内容、特点和实现方式;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中的矛盾与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等。
(二)新形势下财政资金与银行资金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当前财政资金与银行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财政银行的分工协作问题;如何运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等各种信用形式,正确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等。
(三)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企业活力的质与量的规定性;企业活力与国情、国力的关系;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与途径;财政在增强企业活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健全企业经营机制等。
(四)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八年来财政体制改革的反思与深化财政改革的构想;健全企业经营机制、搞活经济与财政的关系;财政宏观调控方法的转变与经济杠杆的运用;新形势下的理财之道与管理方式等。
(五)加强农村财政建设,调整农村财政政策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
(本文是戎子和同志在中国财政学会1987年年会暨第八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上的开幕词摘要,题目是编者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