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工作部署,青海省确定了“加强两个建设,发展四大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特色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新阶段青海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把农业综合开发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和持续发展,实现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按照这个任务和目标,青海农业综合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扶持办法和重点应当是:
一、区域结合。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相结合。青海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结合实际,把省会西宁市、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海东地区和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新型城市格尔木市及沿109国道周边地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县(区)正好是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我们要在上述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行区域结合,相互配合,按照西部大开发确定的重点选择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两个开发的有机结合。二是农业综合开发与西部大开发重点生态区域相结合。主要在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黄河上游生态建设区,集中安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西部大开发出力效劳,增光添彩。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一是继续坚持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青海省现有耕地中的2/3仍为中低产田,即便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将干旱山区和牧业区的部分低产田退耕还林还草后,仍有400多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的任务很大,潜力也很大,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解决这些地区农民增收,仍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二是突出节水灌溉。青海虽然是长江、黄河发源之地,但由于地处高原,沟壑纵横,江河之水直接用于农牧业灌溉的条件很差,加之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干旱缺水一直是青海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把节水灌溉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结合中低产田改造,以现有老灌区改造、渠道防渗配套为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在不同类型地区适当建设一些喷灌滴灌和井灌示范区。三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引水灌溉的条件极差,为了改善山区的生产条件,省上大力组织农民进行坡改梯,把过去的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改造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水平梯田),近几年又组织实施以雨水集流为主的旱作农业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农业综合开发要积极配合西部大开发,在东部干旱地区实施旱作农业开发。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优化调整。项目区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支持优化调整结构,大力实施以良种为主的科技开发,组装配套实用增产技术,推广地膜覆盖、间作套种、反季节蔬菜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科技贡献率,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三、继续加大草原建设力度。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可利用的草场4.7亿亩,草原畜牧业是全省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具有明显高原绿色特点。保护、改良天然草场,加快退化草场治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环青海湖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生态建设区,这几年位于青海湖北部地区的海北州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项目区不仅改善了草场牧业生产条件,而且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草原生态明显改善。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一要坚持天然草场改良,把治理与保护结合起来;二要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牧草,建立优质草种繁殖和饲草种植基地,为全省退耕还草、草原治理提供优质草种,为项目区抗灾提供补饲用草;三要大力推广草场围栏划区轮牧技术,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四要大力推广暖棚养畜技术,解决高寒牧区牲畜御寒越冬问题,提高牲畜生产能力;五要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草原灌溉,提高草场生产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六要坚持科技兴牧方针,走建设养畜的路子,大力发展商品畜牧业。
四、积极扶持社会效益明显的生态建设及高原特色农牧业。在加大土地治理项目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同时,把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城镇绿化等项目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努力使农业综合开发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高原冷凉气候和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在加强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多种经营,重点扶持高原春油菜、反季节蔬菜、中藏药材种植、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项目,努力提高高原农牧业的经济效益。
五、认真研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西部大开发给青海省农业开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青海省的农业综合开发要开创新局面,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
1、继续优化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向,提高土地治理投资比例。在土地治理项目安排中,加大草原建设投资,积极扶持生态环境和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投资的重点应当放在以农田草原水利建设配套为主的基础设施上。多种经营投资集中安排特色农牧业项目。2、坚持择优扶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内的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积极采取贷款贴息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大贷款使用力度,积极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形式的农业综合开发。
3、加强制度建设,理顺工作关系,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三专”管理制,做到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项目建设水平,在西部大开发中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