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十几次的扬沙、沙尘暴天气,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严重影响了京津、华东地区的人民生活,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今年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与西北华北地区的植被破坏以及牧民落后的放牧方式有很大关系。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不再恶化,推进牧区的饲养革命,除了加强对中西部的资金、物资和人力投入以外,我们更要重视财经政策和税法制度的导向作用,通过政策和法规的超前引导,使牧区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一、建立地区生态环境首长责任制。生态环境建设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各级地方政府首长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不要再走“先破坏、再保护”,“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政府部门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使生态、社会效益、经济利益统筹兼顾,并确保激励机制到位,加强现有资源的保护,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可操作性,扎扎实实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应长期坚持以防为主、先易后难、重点治理、防治结合,封禁管护与轮牧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脱贫与止漠结合,走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之路。
二、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生态建设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力度。生态环...
今年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十几次的扬沙、沙尘暴天气,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严重影响了京津、华东地区的人民生活,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今年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与西北华北地区的植被破坏以及牧民落后的放牧方式有很大关系。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不再恶化,推进牧区的饲养革命,除了加强对中西部的资金、物资和人力投入以外,我们更要重视财经政策和税法制度的导向作用,通过政策和法规的超前引导,使牧区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一、建立地区生态环境首长责任制。生态环境建设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各级地方政府首长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不要再走“先破坏、再保护”,“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政府部门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使生态、社会效益、经济利益统筹兼顾,并确保激励机制到位,加强现有资源的保护,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可操作性,扎扎实实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应长期坚持以防为主、先易后难、重点治理、防治结合,封禁管护与轮牧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脱贫与止漠结合,走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之路。
二、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生态建设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力度。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西部环境治理好坏不但影响该地区人民生活条件,也会影响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全球性的环境状况。中西部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财力有限,没有可支配财力物力用于长期目标项目的投资,因此严重影响了中西部的防沙、治沙工程的进程。中西部地区又是东部水资源的发源地,保护西部就是保护东部,就是造福于人类社会。中央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向中西部转移支付的力度,并建立治沙止漠、防止水土流失基金,解决该地区“资不从心”的现象,引导东部地区内资和外资向西部地区流动,改善中西部的脱贫和治沙力度。
三、对牧场执行栏围、对大牲畜执行圈养管理。对牧场的牧草执行栏围管理,能保护局部牧草的人畜糟蹋,提高牧场的单位产量,为发展更多的牲畜提供饲料。在围栏外边种上树,形成防护林带,起到防风固沙保护牧场的作用。地方财政要大力加强牧场围栏的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要从财力物力方面支持牧民家庭圈养,并逐步引导他们向工厂圈养推进,实现牧业生产的一场革命。地方政府要帮助建立一定数量围栏和圈养试范区及示范户,发挥示范区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该项目执行财政补贴或财政贴息贷款扶持,对圈养的大牲畜执行一定期限内减半征收牧业税的办法。对近期没有条件或者一时还没有条件不能实行圈养的牧民,可暂时实行牧场的轮牧方法,但要严格控制牲畜的存栏数量,并对每亩存栏超额的进行批评教育和经济制裁,对能够按上级规定定额,减少存栏牲畜的牧民要执行市场价差定额财政补贴办法,不能因减少牲畜而影响牧民生活。中西部的省级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执行圈养以前的过渡时期,对各地区的牲畜存栏制定控制指标,按照生态学的生态平衡原理,分别核定各牧区牲畜的最高存栏限额,缓解牧草生长跟不上牲畜糟蹋的现象,并加强这项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四、对牧业的相关产业财政应进行扶持。加快对牧草改良、割草及储运机械设备和机械化圈养设备的科学研究,并有计划地进行科技三项费用扶持,对科技项目的生产部门执行财政贴息贷款,引导社会资金向以上项目流动,根据项目的社会效益情况执行3--10年财政贴息办法。对用低产田退耕还草还林的,要对减少耕地面积影响的粮食产量给予粮食补助。对于参加小流域治理工程的群众用以工代赈粮食的办法按工程完成量给予补贴,用阶段性过剩的粮食来支持牧业的革命和西部大流域的治理。
五、引导牧民调整牧业产品结构,发展大牲畜,控制养羊的规模经营和发展速度。中西部地区是降雨量比较少的地区,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植被的生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很大,在牲畜圈养不可能很快铺开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先调整牧业产品结构。在牲畜的总量控制下,先调减羊的存栏量,并限制羊的发展,缓解牧草的过度放牧和水土流失。羊由于蹄甲小、嘴巴尖,特别能爬坡,爱吃树芽等,对植被的破坏性远远大于牛马等大牲畜。为了保证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有必要提高养羊牧业税的征收比例。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爱食羊肉的需求,应加快圈栏养羊饲养方法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用科学的圈养羊方法来满足少数民族爱食羊肉的生活习惯。
六、研究开征关于节约资源、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的税收政策。例如开征城市用水资源税,开征木材使用资源税(不含进口),提高全社会对有限资源的节约意识。国家用增加的这部分收入去执行对中西部转移支付资金的补充,调节责任人对中西部治理的利益关系。对投入中西部生态建设的资金所分得的红利和红利的再投资可在规定若干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向中西部流动。
七、处理好中西部扶贫、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各级政府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开发时,应和该地区的治沙、止沙,保护植被,保护水土流失相结合,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处理好扶贫开发和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的辩证关系。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该迁的就迁,该转产的就转产,对生活困难户政府要给予适当补助,对于能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的项目、能充分发挥地方资源高附加值的项目政府要大力扶持,只有这样才能使还林还草工作顺利实施,以往取得的成效才能得到巩固和保护。地方财政财力有困难的也要对该项目执行财政贴息贷款方法,用“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去启动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去拉动生态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