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河北省廊坊市财政部门确立了“在2000年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具有廊坊特色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五条具体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一、发挥财政职能,推动经济实现新跨跃
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抓住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四个重点,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当好参谋。通过调查研究、信息反馈和跟踪问效,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及时提供参考依据。二是管好资金。加强对财政投资项目的评估、分析和论证,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依托优势项目特别是高科技项目,吸引各种社会游资和个人投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促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三是用好政策。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迅速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逐步把廊坊建成“首都的后花园、绿色食品基地、休闲旅游场所、高新技术和人才基地、国内外商品集散地”。
二、深化财政改革,实现财政工作新突破
着重从五个方面深化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在继续实施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早编预算的同时,探索编制部门预算和滚动预算,推动财政分配和管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方式向市场经济方式过渡。预算编制要细化,执行要透明,管理要规范,逐步实施单一账户管理,统一部门财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二是硬化收费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对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行罚缴分离和票款分离,实施“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办法,并对部分收费实行直接征收,使所有非税财政收入彻底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纳入管理范畴。三是强化乡镇财政建设。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镇财政分税制、综合预算、零户统管、精减乡镇人员等改革举措,提高乡镇财政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使本级财政对下的各种专款、结算补助资金,都用规范的因素公式法进行分配;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选择部分县进行工资发放银行化试点,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五是简化财政办公方式。按照网上财政、电子财政、信息财政的模式,尽快建立全市财政系统广域网,简化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三、抓好收支,谋划财政财务管理新举措
在收入的组织上,强化征管责任,加强分析调度,做到及时、均衡入库;积极清理企业欠税,深入挖掘增收潜力;加大依法治税力度,杜绝先征后返、虚征空转,严厉打击偷、骗、抗税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在支出管理上,一是加快支出结构调整,做好控编减员和定编定岗定责工作,对会议费、接待费、购置费等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厉行节约;在科学界定事业单位“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前提下,有计划、分步骤地削减事业单位经费,使财政投入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二是保证重点需要。优先保障个人经费、社会保障支出和基本办公经费;对专项支出按照有保有压、零基预算的原则,一律安排到具体项目;对农业、教育、科技、环保、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尽力支持。三是加强支出管理。对公教人员工资继续落实工资专户储存和定期上报制度;对专项资金探索实行报账制、原始凭证审核制等管理方式,在投放时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市场前景、效益情况和风险因素,在资金放出后加强监控,严格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收到实效。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筑国有资本运营新模式
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搞活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有新突破。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全市778家国有企业进行认真分析,采取嫁接、改造、联合、收购、兼并、出租、拍卖、转让等形式放开搞活。遵循政资分开、政企分开、资产管理与资产经营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生产经营企业三位一体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采取派驻财务总监、建立国有产权代表委任制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等手段,加强国有股权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二是国有资本运营有新突破。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成立廊坊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使国有资产的购买、管理、处置实现规范化的封闭运行。成立会计服务中心,使会计服务、会计咨询、会计代理融为一体。不断完善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体系,妥善搞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加强对国有资本金的统计、分析、汇总和管理。三是社保制度改革有新突破。逐步建立失业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两条保障线”,借助社会化的中介机构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抓紧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妥善做好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工作。对社会保障资金进一步健全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四是高新技术产业有新突破。立足于现有条件,瞄准科技前沿,加快建立区域特色鲜明、功能优势集中、比较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使区位优势转化为科技发展优势。
五、坚持依法理财,建立财政监督稽查新体系
要彻底根治财经秩序的混乱状况,从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入手,“抓好三个到位,做到三个结合”。
“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对当前财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监督弱化甚至监督缺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从诊治企业财务失真、财政资金浪费、财经秩序混乱等问题入手,把财政监督有机地寓于财政管理之中。二是机构到位。从2000年起全市普遍成立财政监督机构,加强监督力量,重点抓好建章立制、协调关系、查办重点案件、开展专项检查、实施内部监督等具体工作。三是检查到位。重点围绕财政性资金,尤其是本级收入的征收、入库、留解、退付情况和专项资金、基建资金、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情况,有计划地实施重点检查,切实达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目的。
“三个结合”,一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在外部监督上,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切实完善会计监督,继续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活动,积极稳妥地搞好会计委派试点,推进会计人员的执业教育和素质建设;在内部监督上,对资金审核、预算安排、项目报批等环节都实行按程序理财,按制度执法,按原则办事。通过严格执行岗位轮换、离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二是事前审核和事中监督相结合。适应预算管理改革需要,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积极转变,特别是要强化事前的审核和事中的监督,使财政监督涵盖财政性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三是财政监督和其他监督相结合。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投入财政监督,重点抓好会计师事务所等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强化执业管理,规范工作行为,充分发挥其“经济警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把财政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及社会中介机构监督融为一体,不断提高财政监督的范围、规格、层次和整体效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为河北省廊坊市财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