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刘远勤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财政局局长
[大]
[中]
[小]
摘要:
甘肃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文县是甘肃灾情最严重的县。无情的灾害夺去了111个鲜活的生命,1400多人受伤,28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地震使这个美丽的西部小县瞬间变得面目全非,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全部中断,5000平方公里的大地成了一座孤岛。
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出差返回文县的途中。那一刻,大地发出嗡嗡可怕的轰鸣声,地动山摇,山石飞滚,腾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公路上滚落的山石密密麻麻,随处可见的滑坡塌方摧毁了公路,阻断了交通。怎么办?是就地避险?还是冒险前行?短暂的惊慌过后,我很快冷静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财政干部,在这危难关头,我必须想方设法尽快返回工作岗位,投入抗震救灾。
当时,我们所处的高楼山海拔2000多米,地势险要,山高路陡,距离县城还有30多公里。地震过后,公路毁坏,到处都是垮塌的路段,到处都是滑坡的山体,我们只能徒步行进。一路上,冒着余震和滚石的危险,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当我们走到一个名叫寺陡坪的村庄时,发现村后山体出现数条巨大裂缝,村里的房屋全部受损,惊恐万状的村民站在废墟旁边哭成一片。村干部一时间没有了主张。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决不能置群众的安危于不...
甘肃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文县是甘肃灾情最严重的县。无情的灾害夺去了111个鲜活的生命,1400多人受伤,28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地震使这个美丽的西部小县瞬间变得面目全非,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全部中断,5000平方公里的大地成了一座孤岛。
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出差返回文县的途中。那一刻,大地发出嗡嗡可怕的轰鸣声,地动山摇,山石飞滚,腾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公路上滚落的山石密密麻麻,随处可见的滑坡塌方摧毁了公路,阻断了交通。怎么办?是就地避险?还是冒险前行?短暂的惊慌过后,我很快冷静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财政干部,在这危难关头,我必须想方设法尽快返回工作岗位,投入抗震救灾。
当时,我们所处的高楼山海拔2000多米,地势险要,山高路陡,距离县城还有30多公里。地震过后,公路毁坏,到处都是垮塌的路段,到处都是滑坡的山体,我们只能徒步行进。一路上,冒着余震和滚石的危险,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当我们走到一个名叫寺陡坪的村庄时,发现村后山体出现数条巨大裂缝,村里的房屋全部受损,惊恐万状的村民站在废墟旁边哭成一片。村干部一时间没有了主张。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决不能置群众的安危于不顾。我急忙爬到一个高坎上,向着哭泣、无助的村民大声呼喊:“乡亲们,我是文县财政局局长刘远勤。大家不要慌乱,党和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请共产党员和村干部都站到我的身边来!”很快,4名村干部和10多名共产党员全都齐刷刷地站了出来,我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临时抢险队。我和抢险队员冒着余震的危险,抱小孩、背老人、抬伤员,很快就把全村300多名群众疏散到了安全地带。
离开寺陡坪村,我们翻山越岭继续行进。当走到一个名叫梁家坝的村庄时,得知电站工地上有3名爆破工被塌方堵在隧洞里,生死不明。周围的群众都围在那里不知所措。我来不及多想,立即组织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快速清除隧洞里的塌方,奋力抢救。由于现场找不到工具,只能用手刨。我和很多人的手被尖利的石块划破,鲜血直流,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也没有一个人去包扎。经过一番紧张奋战,终于把3名被困的爆破工救了出来。
就这样,我们一边赶路,一边救人,经过7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赶到县城。夜幕已经降临,我顾不上回家看一眼,就直奔县政府接受抗震救灾任务。
当时,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给财政局分配的任务是全力以赴搞好全县抗震救灾资金的筹措调拨;抽调机关干部深入灾区一线查灾救灾。由于县财政局办公大楼在地震中成了严重危房,濒临倒塌,别说办公,人都不敢再进入。为了全面完成任务,我一边组织职工连夜搭建临时办公帐篷,保障机关工作正常开展,一边抽调25名职工组成“抗震救灾抢险队”,连夜奔赴80多公里外的地震重灾区临江乡抢险救灾。大震后的第一个夜晚,四周漆黑,余震不断,四面八方不断传来人员伤亡的噩耗,令人感到无名的恐惧。然而,恐惧动摇不了我们抗震的决心,黑夜和危险挡不住我们救灾的脚步!
我们星夜兼程,由于地震毁坏了公路,只能艰难地步行。途中余震不断,山体滑坡,飞石滚落,死神一次次与大家擦肩而过。面对险情,我鼓励大家:“灾区群众正处在危难之中,我们早到一分钟,也许就能多救出一个人。我们是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是人民养育了我们。如今,大灾当前,我们应该及时出现在灾区群众面前,帮助灾区群众摆脱困境。即便是刀山火海,也要闯过去!”
经过13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在震后第二天上午,赶到了重灾区临江乡。当时,乡卫生院有很多伤员,其中有16名重伤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和乡领导商量后,立即组织车辆和医护人员,把危在旦夕的16名重伤员,用最快的速度转送到了陇南市人民医院抢救治疗。
5月12日大地震发生时,一辆客运面包车在临江乡境内被山体垮塌的巨石击中,9名乘客当场遇难,13名乘客身受重伤。我们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9名遇难者的遗体还在车厢里,现场惨不忍睹。见此情景,我们努力控制住恐惧心理,在不断袭来的余震中将遇难者的遗体一一从车内抬了出来,停放到了安全地带。有两名外地乘客,父亲身受重伤,女儿不幸遇难。哭天喊地的父亲抚摸着女儿的遗体悲痛欲绝。我们用一片真情安抚这位举目无亲深受重伤的外地乘客,又亲手帮助他就地安葬了女儿。
文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临江乡是全县最贫困的乡,而县财政局承担抢险救灾任务的7个村又是全乡最贫困、受灾最严重的村。我和工作队员分别深入到7个村挨家逐户调查地震灾情,疏散转移群众,安置群众生活,救治受伤人员,掏挖被埋粮食。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处在滑坡地段的1500多名群众全部被转移到安全地带。7个村有500多户村民无家可归,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贫困户。我们25名工作队员掏出随身所有的钱,一共凑了9829元,购买彩条布,帮助无家可归的贫困户家家搭起了帐篷,使1000多名受灾群众有了遮风避雨的临时住所。
我们承担抢险救灾任务中的一个村叫草坡村,地处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地震使村后的山体多处裂缝,5块巨大的悬石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村里的群众十分害怕,全部都撤出了村子。当我决定带领着工作队员上山查看险情时,当地群众都为我们的安危担心,再三劝阻说:“刘局长,你们千万不要去,太危险了!”险石,不及时排除,群众安危就无法保障。此时此刻,我们不上,谁上?我们不担风险,谁担风险?余震在不断发生,山石在不停地滚落,我带着工作队员左躲右闪,一点一点地爬到危石旁边,仔细地丈量悬石移位情况,发现险情十分严重。我连夜赶往县城,请来专业爆破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排除了险情,消除了隐患,终于让全村群众返回了自己的家园。
我们抢险救灾的7个重灾村,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设施在地震中惨遭破坏,3000多名群众的生产生活面临巨大困难。由于毁坏的公路短时间内难以抢修通,为了把抢险救灾物资及时运进村,尽快修复水利工程,我向工作队员下了死命令:“大家人背肩扛,把管道和水泥运到施工现场!”一盘盘输水管道,一袋袋水泥,沉重地压在工作队员和村民们的肩上。连续两天两夜的奋战,每个工作队员的肩头都被磨烂了,皮肉、衣服被鲜血粘在了一起。就这样,大家凭着血肉之躯,硬是把2万多米饮水管道、300多吨水泥扛进了工地。经过艰苦奋战,7处饮水工程、13条水渠全部抢修通水。
由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我们抢险救灾的7个重灾村的通村道路全部中断,光是塌方就有数万立方米,要恢复交通,任务异常艰巨。我们昼夜奔波,八方求援,终于租用到了3台装载机。在抢修公路的战斗中,我和工作队员始终奋战在最前沿,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段,饿了就啃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口山泉水。经过十天十夜的紧张奋战,终于抢修通了7个村总长4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了重灾村。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开始后,县财政局又主动申请承担了帮扶3个重灾村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海拔2000多米的蒋冯村,由于地震造成四周山体滑坡,无法就地重建,必须异地搬迁。我们几经周折,选定在毗邻村的一块土地上重建新村,然而又遇到征地难的问题。文县是一个山高、坡陡、石头多、耕地少的贫困山区,大山里的农民把土地当成命根子,有不少群众坚决不愿出让土地。为了做好村民土地转让工作,工作队员分头深入到每家每户,白天和农民一起干农活,晚上和他们促膝谈心,耐心细致地做村民思想工作。当地群众有句俗话: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花。我们硬是凭着一片赤诚之心,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完成了征地任务,为新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加快恢复重建进度,我们在工地上搭建帐篷,自办大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灾区重建需要大量的砖瓦,当地砖瓦供应发生困难,情急之下,我跑到外县一家砖厂求援。外县也在搞灾后重建,砖瓦十分紧张,不对外销售。重建工地急需砖瓦,我怎能空手而归?想到这里,我下定决心,拉不上砖瓦,我决不返回!白天我守在砖窑前,晚上我睡在车厢里,整整守候了两天,终于用真诚赢得了砖厂的同情。当我们的车辆装满刚刚出窑的砖瓦准备起程时,砖厂业主紧紧握住我的手,感慨地说:“你一个堂堂的县财政局长,为了给灾区群众买砖瓦,竟然这样执着,这样尽心尽力,太让人感动了!”
当一车车砖瓦运到重灾村的重建工地时,村民们一片欢呼,纷纷向我涌来,表达感激之情。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大灾面前,危难关头,我们广大的财政干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投入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
大灾考验人,大灾凝练人,大灾塑造人,大灾升华人!经过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洗礼,我深切感到:做一名合格的财政干部,不仅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具备在大灾大难面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你的时候,勇于奉献热血乃至生命的勇气和力量!
责任编辑 王文涛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