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翁礼华
[大]
[中]
[小]
摘要: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清代曹雪芹花费十年心血写成的八十回本《红楼梦》是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版本最多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书中通过对宁、荣两府封建官僚家庭盛衰史的描写,深刻地解剖和批判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全书问世两百多年来,读者长盛不衰,它不仅使人们从中获得了心灵的愉悦、文学的熏陶,而且还使各色人等从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中受到了启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财经学者更是以其火眼金睛洞察到其中所蕴涵的“理财之道”。
小说《红楼梦》中出掌贾府财政的头面人物是被称为凤姐的王熙凤。作者在第二回中安排了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府情况的场面。冷子兴发自内心地称赞凤姐“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才女。不过小说并没有花费笔墨直接描绘凤姐如何在荣国府中理财,而是通过宁国府“财长”秦可卿去世,阖府上下六神无主之时,凤姐临危受命代理宁国府“财长”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来衬托的。作者在第十三回描绘接受协理宁国府,兼任荣、宁两府“财长”后的凤姐初来...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清代曹雪芹花费十年心血写成的八十回本《红楼梦》是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版本最多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书中通过对宁、荣两府封建官僚家庭盛衰史的描写,深刻地解剖和批判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全书问世两百多年来,读者长盛不衰,它不仅使人们从中获得了心灵的愉悦、文学的熏陶,而且还使各色人等从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中受到了启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财经学者更是以其火眼金睛洞察到其中所蕴涵的“理财之道”。
小说《红楼梦》中出掌贾府财政的头面人物是被称为凤姐的王熙凤。作者在第二回中安排了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府情况的场面。冷子兴发自内心地称赞凤姐“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才女。不过小说并没有花费笔墨直接描绘凤姐如何在荣国府中理财,而是通过宁国府“财长”秦可卿去世,阖府上下六神无主之时,凤姐临危受命代理宁国府“财长”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来衬托的。作者在第十三回描绘接受协理宁国府,兼任荣、宁两府“财长”后的凤姐初来宁国府整顿时,用词不多,但字字句句切中时弊。小说写道:“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五个问题不仅在当时是提纲挈领抓住要害的现实问题,而且直至今日仍然还是我们许多单位吃大锅饭、内部管理混乱的主要问题。小说紧接着在第十四回安排了凤姐雷厉风行的改革。她在“第二天一早就传齐家人媳妇进府听差”,当众约法三章。她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随后便根据岗位任务和府内花名册,分班分组,实行定员、定额、定岗的“三定”管理。她强调“如今都有了定规,以后哪一行乱了,只和哪一行算账”,“不论大事小事,都有一定的时间”,“事完了自然赏你们”。“从杯碟茶器,酒饭器皿,油灯痰盒,桌椅古玩,一草一木,或丢或坏,都要赔补。赖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者偷懒的,赌钱吃酒打架拌嘴的,立即拿了回我。你要徇情,叫我查出来,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但长期在管理松懈的环境中生存的宁国府人不免有人心存侥幸,认为这只不过是凤姐雷声大雨点小的空吆喝而已,与以前秦可卿的吆喝别无二致。为了树立权威,凤姐伺机抓住违规典型小题大做,通过杀鸡儆猴的手段,来落实她的“三定”管理。当她闻知一位下人睡过了头上班迟到了几分钟,她便随即下令传迟到者上堂,当迟到者“张皇愧惧”地来到她面前时,她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听凤姐的口气,这人像是老相识了,其实,这哪可能!她无非是想借此加强一下语气与威严罢了。任何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求情说饶了第一遭,这位下人也不例外。可凤姐就是不买她的账,在有意无意地冷了那人一会儿后,她说:“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说着,她就沉下脸来喝命,打二十板子,并革去一月银米。此后,凤姐又顺势对那些下人说:“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众人领教到了凤姐的厉害,哪还有再敢偷懒误事的?“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凤姐这种狠抓制度落实的精神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震慑作用,即使在今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如何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很值得我们深思。
小说五十四回中出现的第二号理财女性是探春。她是由凤姐推荐,王夫人批准出任代理“财长”。探春一上任便将开源节流、严格标准、不徇私情、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自己的理财原则,笃信慎行,赢得了人们的极大注意,产生了震慑众人的作用。小说第五十五回写到探春掌权后,着手处理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她的嫡亲舅舅赵国基去世,生母赵姨娘前来领取丧葬银两一事。当时来报信的吴新登媳妇,见探春是年轻姑娘,欲看她热闹,便在报完信后,一改往常为凤姐殷勤出主意查旧账的惯例,“垂手傍待”,只言不发。此时探春便问李纨,李纨见是探春生母前来领取银两,便顺水推舟地说:“前日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探春不依,坚持按标准办事,不但当场严厉批评了等着她出洋相的吴新登媳妇,并且令她立即去查旧账,最后按标准给了生母二十两银子。探春处于暂时代理“财长”的位置上对生母有权不用,能如此坚持标准不徇私情,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能可贵,就是在今日,人们也应为之肃然起敬。
探春不仅对自己的生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同样对突破原有供给标准的公子、小姐的上学和化妆补贴也作了纠正。在小说五十五回中,写到当探春发现贾府上学的男爷们每年多拿八两补贴银子,便对平儿说道:“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里月钱之内:环哥的姨娘领二两;宝玉的袭人领二两;兰哥儿是大奶奶屋里领的,怎么学里每人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告诉你奶奶(指凤姐),说我的话,从今日起,把这条务必免了。”在五十六回中探春也取消了府上姐妹们每人每月用作头油脂粉补贴的二两银子。她对平儿说:“这二两银子跟学里的八两一样是重复的,这银虽有限,看起来也不妥,你奶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呢?”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凤姐早已知晓,只不过其涉及府上所有的公子哥儿和姐妹们的利益,不敢轻易得罪而已,初生之犊不畏虎的探春大胆地作了纠正,病中的凤姐不仅暗暗钦佩,而且明示平儿不要唱对台戏,要支持探春拨乱反正的各项理财措施。
探春出任“财长”“做大蛋糕”的最大改革措施是将家中的观赏性闲园通过承包改造为生产性园圃,起到了开辟财源的作用。在小说五十六回中写到,一次平儿、李纨、宝钗和探春一起议论家事时,探春得知赖大家的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深为感叹地说:“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她说:“咱们这个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起来,一年就有四百两银子的利息……既有许多值钱的东西,任人作践了……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之中,拣出几个老成本分,能知园圃的,派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自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探春这一改革方案获得了几位姐妹的同声赞赏,李纨说:“好主意!果然这么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园子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人了。”为了将承包工作落到实处,探春说干就干,立即行动,命人将园中所有婆子的名单要来,大家参度定了几个,一齐传来,说明意图,无不高兴的,招标投标,十分踊跃。同时为了使承包者有更大的自主权免受账房的盘剥,探春决定采纳宝钗的两条意见:一是承包之后收益直接产供见面,省却了通过账房这一环节;二是承包者年终时拿出若干吊钱来分给在园中辛苦的老妈妈们,让她们也能分享改革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一班人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各各欢喜异常”。至于探春注重改革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让其他劳动群众分享改革成果,对稳定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宝钗对承包者所说的:“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顾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支花儿,你们有冤案还没处投呢。他们也沾带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他们就替你们照顾了。”这一番入情入理精辟分析分享改革成果的话语,使人振聋发聩,直至数百年后的今日仍然有现实意义。
大观园之所以能出现这两位敢作敢为、说一不二的理财女性,首先是府内财力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形势所迫。凤姐就曾对平儿说过:“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都赔尽了。”其次是凤姐争取到大观园权威领导贾母大力支持,而探春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同样也离不开凤姐明里和暗里的支持。第三,则是凤姐和探春具有不怕得罪人的大无畏精神。第四,凤姐在宁国府协理掌财与探春暂时代理凤姐职权同属临时为之,所以能够雷厉风行,无须太多顾及各方盘根错节的关系。
假使说探春的理财属于坚持原则一心为公类型,那么凤姐的理财则含有恩威并施公私兼顾的成分。
平心而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若要长期执掌财权,凤姐的理财之道远比探春高明:因为探春的理财之道属于直线式思维,凤姐则属于迂回操作;前者属于六亲不认的法治范畴,后者则与中国固有的“人治”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更具有生命力。财(作者为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 方震海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