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比上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之间的“剪刀差”持续扩大。这一方面表明下游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意味着上游产业利润大增是以下游相关行业成本的增加为代价的。
工业品“剪刀差”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正逐步进入产能过剩的时期,使得消费品物价被挤压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游原材料价格无法通过工业品出厂价格传递到消费品,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工业企业只有相应缩减成本来消化应对市场竞争,从而造成了原材料和工业产品之间、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之间价格增长的不同步,形成了“剪刀差”。二是重工业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能源需求和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在供给没有明显变化的条件下,其直接的效果是拉动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是形成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反差的深层次原因。
三是由于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使生活资料生产企业只能通过自身消化或降价促销的方式开展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对于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大部分自己承受,少部分通过提高价格转移出去,...
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比上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之间的“剪刀差”持续扩大。这一方面表明下游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意味着上游产业利润大增是以下游相关行业成本的增加为代价的。
工业品“剪刀差”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正逐步进入产能过剩的时期,使得消费品物价被挤压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游原材料价格无法通过工业品出厂价格传递到消费品,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工业企业只有相应缩减成本来消化应对市场竞争,从而造成了原材料和工业产品之间、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之间价格增长的不同步,形成了“剪刀差”。二是重工业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能源需求和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在供给没有明显变化的条件下,其直接的效果是拉动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是形成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反差的深层次原因。
三是由于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使生活资料生产企业只能通过自身消化或降价促销的方式开展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对于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大部分自己承受,少部分通过提高价格转移出去,长期下去形成的价格“剪刀差”必然对工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工业品“剪刀差”持续扩大所引起的负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从长远来看,由于“剪刀差”带来的企业利润增长的“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差的越差)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众所周知,上游产业利润高增长的背后是消费者和下游企业为不断上涨的油价、气价、电价埋单。垄断行业的利润越大,全社会的负担就越为沉重。能源行业利润大增,却把其他相关行业挤压到微利、亏损的边缘,这不仅制约了这些行业的发展,而且导致整个经济结构的失衡。就垄断行业自身来说,由于易于向公众转嫁成本,就更没有动力去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以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垄断之下的利润来源高度集中的更大风险就在于:只要政府放开这些行业,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自由进入,其赢利能力就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使整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总额大幅度下滑。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等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投资规模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保持高速增长,煤电油运的持续紧张状况将长期存在,其瓶颈制约必将通过价格上涨来释放,从而进一步推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的不断走高,更加剧了工业产品的成本压力。同时,国家正在逐步加强对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规范和资源价格体系的理顺,资源类价格的上涨将在相当长时期保持对企业的成本压力。而没有垄断色彩、进入门槛较低的消费品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又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形成向下拉力。一个上升推力一个向下拉力,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运行的反差,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之后出现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剪刀差”长期化扩大化的状况。生活资料作为终端产品之一,其价格如果不能及时跟进,一些企业利润空间大受挤压,可能出现生产难以为继的局面,进而影响到对生产资料产品的需求,拖累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进而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
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基础能源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依赖垄断而自身缺乏压力的赢利方式还能够坚持多久。只有打破垄断,努力降低高利润背后的社会成本,使其有益于其他行业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制约发展的羁绊,才能使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 陈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