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全国政协“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通报了2008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今年以来,尽管连续遭遇重特大自然灾害和面临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国民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运行。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有所回落,国民经济仍在平稳快速区间运行
今年一季度,我国一些主要经济数据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回落。据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达6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快发展的区间。这个回落是在前5年快速增长基础上的高位回落,而且幅度不大,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具体分产业看,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720亿元,增长2.8%,回落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0778亿元,增长11.5%,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28361亿元,增长11.8%,回落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993亿元,增长10.9%,回落0.4个百分点。
二、夏收作物喜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速减缓
今年以来,我国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在年初预算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又连续出台十项重要政策措施,围绕灾后重建、春耕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支持农业生产,并取得良好效果,夏季粮油丰收已成定局,夏粮生产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单产将创历史新高,为全年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生猪生产也逐步恢复。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4%;集体企业增长10.7%;股份制企业增长18.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6%。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3.9%。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增速有快有慢。能源产量同比增长14.6%,比上年同期加快4.5个百分点。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均回落。出口交货值增速回落。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0967亿元,同比增长17.3%,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
三、投资稳定较快增长,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264亿元,同比增长25.6%,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09亿元,同比增长66.1%;第二产业投资17846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投资21909亿元,增长25.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21264亿元,同比增长21.7%,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9988亿元,增长34.4%,回落2.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8535亿元,增长25.3%,回落2.5个百分点。
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01亿元,同比增长21.1%,比上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28883亿元,增长21.8%;县及县以下13518亿元,增长19.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1.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6%。
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长加快
1-5月份,进出口总额10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451亿美元,增长22.9%,回落4.9个百分点;进口4670亿美元,增长30.4%,加快11.3个百分点。顺差780亿美元,同比减少77亿美元。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6.3%,回落7.0个百分点;进口增长48.7%,加快24.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7.1%,回落5.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3.6%,加快1.7个百分点。从贸易产品看,大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量比上年同期由增长转为下降或继续下降;主要能源和原材料进口量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快有慢。
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1-5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915家,同比下降21.0%;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8亿美元,增长55.0%,加快45.1个百分点。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在高位,房屋销售价格继续上涨
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1%,比上年同期上升5.2个百分点。在8.1%的涨幅中,翘尾影响5.2个百分点,占64%;新涨价因素影响2.9个百分点,占3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0%,上升14.2个百分点;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上游产品价格涨幅继续上升。1-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比上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上升6.7个百分点。
房屋销售价格继续较快上涨。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环比看,5月份房屋销售价格比4月份上涨0.1%,涨幅比4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支出增加较多
1-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29064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35.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1.7%。全国财政支出17610亿元,增长31.1%,加快11个百分点。财政收支相抵,收大于支11455亿元,同比增加3162亿元。
七、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新增贷款有所增加
5月末,广义货币(M2)43.6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末加快1.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0169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21201亿元,同比多增27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41761亿元,同比多增16924亿元。
以上情况表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对外面临美国次贷危机、石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内则连续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严重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仍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实属不易。由于当前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好的形势下,更应该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问题看得重一些,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压力还比较大。调整成品油和电价形成新的涨价因素,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攀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上涨,通货膨胀预期仍比较强。
二是影响经济增速加快或放慢的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一方面,当前流动性过剩和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仍较大,地方政府仍有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信贷和投资存在反弹的可能;另一方面,当前工业生产和出口交货值增速回落,外需持续减弱,经济增长幅度可能继续回落。三是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仍不稳定。尽管一季度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缺乏稳定的基础;世界初级产品包括石油、粮食等价格仍在高位上波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振荡调整。
针对当前经济基本面未发生大变化的情况,宏观调控既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针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适时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