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烟台市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新方式、新途径,先后投资3744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南王山谷,使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变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政府、农民、企业三嬴之路,出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新气象。
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1999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粮集团在蓬莱市建立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南王山谷。烟台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利用国家、省、市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发展资金,财政部门先后投入资金2626万元,其中无偿资金2157万元,着重支持该企业开展“优质葡萄酿酒加工”、“优质酿酒葡萄苗木基地”、君顶酒庄等项目建设,鼓励、引导、支持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开展精细加工、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大投入带来大产出、大效益,经过几年的支持发展,企业产能快速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该公司固定资产总额已由建厂初期的3200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2.3亿元;生产能力由1999年的2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6万吨;上缴税收由2000年的168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1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0%,综合效益位居全国同行...
近年来,烟台市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新方式、新途径,先后投资3744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南王山谷,使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变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政府、农民、企业三嬴之路,出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新气象。
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1999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粮集团在蓬莱市建立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南王山谷。烟台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利用国家、省、市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发展资金,财政部门先后投入资金2626万元,其中无偿资金2157万元,着重支持该企业开展“优质葡萄酿酒加工”、“优质酿酒葡萄苗木基地”、君顶酒庄等项目建设,鼓励、引导、支持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开展精细加工、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大投入带来大产出、大效益,经过几年的支持发展,企业产能快速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该公司固定资产总额已由建厂初期的3200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2.3亿元;生产能力由1999年的2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6万吨;上缴税收由2000年的168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1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0%,综合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第四名。
烟台中粮在蓬莱的成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先后有国内外67家葡萄酒企业在烟台设厂建基地。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发展酿酒葡萄基地12万亩,葡萄酒总生产能力达到11万吨,占到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1/5。葡萄酒产业共完成税收1.34亿元,占到全市税收的11.41%,成为仅次于黄金产业的第二纳税大户。蓬莱已成为国内主要葡萄产区和世界七大葡萄酒岸之一,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已成为烟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重要支柱。
二、以土地治理为平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
酿制优质葡萄酒,“先天靠葡萄、后天靠工艺”。没有优质的葡萄,就无法酿造出品牌葡萄酒。为支持烟台中粮建设高标准葡萄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烟台市改变传统的以政府投资为主、乡镇组织实施的土地治理模式,探索实施项目企业法人治理新模式。2003—2006年,以烟台中粮为主体,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18万元,引导企业投资3340万元,集中用于南王山谷葡萄基地中低产田改造。一是加大土地连片开发力度。投资640万元,将项目区内4800亩零散的小块土地进行大块化连片开发,活土层加深到了50公分以上,为葡萄栽培的机械化操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0多万元,新上了600亩的以色列滴灌工程,实现了葡萄基地喷药自动化。每年可节约用水50万立方米,节约劳动力成本52万元。三是搞好葡萄新品种引进开发。投资2100万元,从法国和意大利引进了赤霞珠、夏利多、梅鹿辄、蛇龙珠等20多个主栽品种。目前基地栽种的葡萄全部是经过筛选改良的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葡萄品种。南王山谷葡萄基地中低产由的成功改造,使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明显提升,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中低产田的认识。原来每亩几十元钱都租不出去的土地,现在租赁费达到500多元,每亩葡萄年收入达到2400元,比种粮效益高出7倍多。目前,8600亩葡萄基地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800多万元。
三、以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激活经营权稳定所有权
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涣散状态,已明显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必须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由企业和农民共同组织开发。在保证土地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烟台中粮创造性地成立了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会员带地入股,按股分红。2007年,财政部门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支持南王山谷葡萄合作社发展,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一方面,明晰了农民的土地股权。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按土地质级折算股金入股,每亩平均地价1.6万元,按每股1元折算股权数,逐年按股权数支付定期股息和分红,每三年递增一次分红。两年来,共有992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达到5716亩,合作社先后发放红利4次,每户年均获取土地入股收益2650元。另一方面,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农户收益有机互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南王山谷模式”,一举打破了单纯依靠农业发展农业的传统模式。企业根据年度生产销售计划与合作社总社签订葡萄收购合同。合作总社按照企业合同下达生产计划,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及时为农户提供统一的灌溉、施肥、喷药、运输、技术等服务。农民按照合作社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发展高效农业。既为企业建立稳固的葡萄生产基地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保障,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了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使葡萄酒产业链延伸到了田间地头,企业和农民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同时建立风险基金,对企业和农户进行双重制约,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2007年,烟台中粮葡萄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5元,较入社前增加2600元,增长幅度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四、以村庄规划整治为契机,抓新农村典范建设
受村庄布局分散、集体经济实力参差不齐、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等因素影响,村庄规划整治投资压力巨大,单靠政府和村集体力量很难满足资金需要。因此,烟台采取政府补助、市场运作、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等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烟台中粮积极盘活用好村庄驻地土地资源,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共赢。一是搞好村庄整体搬迁改造。为配合烟台中粮建设君顶酒庄项目,财政部门引导企业将项目建设与村庄整体搬迁改造结合起来,对位于南王山谷中的14个村进行统一规划,制定了“君顶酒庄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市政府对企业在城市建设开发费、基础建设设施费和人防费等方面给予扶持。2007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500万元对村庄规划建设予以补助。目前,村庄规划完成,一期工程完工,并配套建设了商店、学校、诊所、农具修配厂、文化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村庄搬迁完成后,不仅能美化酒庄周围环境,而且可增加企业建设和农业用地1400亩。二是构建多层次农村保障体系。烟台市与中粮公司密切合作,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农户”的三级农村保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带地入社人均剩余土地不足0.3亩的农户,家庭成员全部转为社员,享受养老待遇;其他不论男女,年满60周岁的社员,每人每年发给1200元的养老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员个人缴纳部分由企业负担;公司对社员及子女升学予以奖励,高中、职业中专在校生每人每年奖励1000元,大学专科奖励2000元,大学本科以上奖励5000元;公司在招收、招聘员工时,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本社社员,保证每户社员不少于一个劳力被录用。目前,已有2000多名社员成为基地工人,有600多名社员成为企业员工,在公司的酒庄、观光园、科研中心工作,年人均收入达到9600元以上。
责任编辑 王文涛